杨凌:用“3+2”技术 巧解设施农业方程式

来源:农业科技报 作者:耿苏强 发布时间:2019-04-25 09:44

3+2.jpg

这种新型大跨度双拱双膜保温大棚,由于大跨度,可以逐渐摆脱传统大棚的束缚。

“这个西红柿品种叫奥粉特,一粒种子3毛钱,长成后一株产量可达10斤,采摘一斤20元。”

在杨凌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陕西省延川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该园区负责人曹锋向记者介绍:“西红柿产量高,这和新型大棚关系密切……比起传统大棚,这种新型大棚棚形结构优良,保温性能好、使用寿命长、技术更先进。”

曹锋所说的“新型大棚”其实是杨凌专家研发的一项改变传统大棚的新技术。

通过采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李建明教授团队的“大跨度非对称水控酿热保温技术”,使传统大棚从原来的土木结构,发展为全钢架式结构,从跨度7.8米,发展到跨度9米的“9.5”式大棚,使延川当地设施蔬菜产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延川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记者看到,被农业科技武装起来的大棚充满现代气息:采用双层塑料覆膜技术,新型大棚长两百米、宽二十米、高约七八米,使用面积达六亩,比传统大棚大好几倍;为增加采光面,大棚采用不对称设计,南半面要比北半面宽三四米。  

从种大田、铺地膜,到垒起土坯墙建简易大棚;从传统的单拱单膜大棚,再到现在的大跨度双拱双膜智能温室大棚,经历了设施农业发展全过程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教授邹志荣认为——科技元素和农业供给侧改革提出的新要求,正在促使设施农业向更环保、更具智慧的方向转变。

“五项核心技术”助推设施农业转型升级

“过去用传统拱棚种植,由于跨度小、高度低,既没法进行机械生产,也不适合搞旅游采摘。现在用新型大跨度双拱双膜大棚,一方面升温快,可以提前一个月上市;另一方面由于跨度大,便于机械化操作,也方便游客进行采摘。”邹志荣说。

国家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整合区校农业科技力量,研发出“新型大跨度双拱双膜保温大棚、水肥一体化、基质栽培、碳基营养及病虫害全程生物防控”等五项技术,形成了现代设施农业“3+2”技术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

该技术体系是落实国家农业“一控、两减、三基本”政策在杨凌设施果蔬生产上的具体体现,它可以使设施农业规模化程度、机械化程度、土地利用率及劳动效率显著提高。 “新型设施大棚不仅让我们的西红柿种出了品质,还种出了风景。”曹锋说。

“效率革命”,使农业更加高效 

这种新型设施大棚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经过多年试验研究与改进形成的,主要分为3种结构形式:大跨度非对称大棚、大跨度非对称水控酿热大棚、大跨度双层内保温大棚。

新型大棚技术相对于日光温室来说,成本可降低20%~40%,土地利用率提高30%以上,种植面积增加1倍以上,建造成本每平方米减少70~150元。掰着指头一算,真能省不少钱呢!以性能最好的18米大跨度非对称双层大棚和大跨度非对称水控酿热大棚为例,这两种大棚每平方米分别节省80元和110元,一个大棚按1.5亩算,能分别节省8万元和11万元,同时种植面积增加一倍。

记者还了解到,杨凌专家共研发设计的新型节能日光温室和大跨度塑料大棚结构有30余种。其中,温室智能化自动化控制、远程监控、新能源利用、环境调控设备以及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研究,能为作物提供最适宜的环境条件,实现园艺产品生产的最优化和管理自动化。

这种大跨度非对称大棚已在陕西、宁夏、西藏、青海、新疆等多个地区大面积应用,大棚技术也已出口到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越南等多个国家,深受国内外农业经营主体的青睐。

名词解释

“3+2”技术体系,了解一下

“新型大跨度双拱双膜保温大棚、水肥一体化、基质袋栽培、碳基营养肥及病虫害全程生物防控(3+2)技术体系”,推动了设施农业的转型升级。

大跨度大棚建设技术该系列大棚具有空间大、成本低、土地利用率高和便于机械化作业等优点,有效满足了冬季作物及反季节蔬果生长的需求。

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具有节水、节肥和省工等特点。

基质袋式栽培技术该技术在土地休养、产品质量提升和农业废弃物高效利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植物碳基营养肥料技术减少了化肥使用带来的副作用,达到了作物优质高产并效、营养健康同步和用地养地统一的目的。

病虫害全程生物防控技术针对主要病虫害发生的关键节点,结合水肥使用管理技术,与多种生物源农药配合使用,从种到收实行全程生物防控,实现了农作物及其产品的“零农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