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一个清晨,久违的太阳刚刚露出地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杨勇就来到了杨凌国家柿种质资源圃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今年秋季的雨下得没停,要注意病害的发生,尤其是尖柿这个品种。”“这是我今年从富平县发现的一个老品种,这个是今年我从河北带回来的……”杨勇一边走一边给记者介绍,在这个占地70亩的资源圃,杨勇默默耕耘了30多年。
踏遍千山万水 只为遇见你
种质资源是人类农业文明的火种,更是农业科研的基础,而种质资源的搜集保护更是个辛苦活。
这里的每一份材料里都包含着杨勇的辛苦。杨勇说,珍贵的野生种质资源往往都长在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悬崖峭壁之处或者是偏远的农村,干这个工作,就是要多跑多看,为了搜集资源,他一年四季都在路上。
让杨勇记忆深刻的就是寻找中国原产甜柿品系这个种质资源。湖北省罗田县位于大别山南麓,是我国甜柿品种的起源地。2003年9月份前后,他们一行四人坐火车、乘汽车,翻山越岭来到罗田县,租了一辆三轮车,在当地人的带领下,按照之前掌握的信息,冒着烈日酷暑,深入大别山深处,进村入户询问,翻山越岭搜寻柿子种质资源,由于山高路远,他们整整在大别山里寻找了10多天。功夫不负有心人,虽然辛苦,但他们此行将我国罗田甜柿种质资源从之前的1个扩大到了4个,为保护和开发罗田甜柿种质资源作出了贡献。
从事种质资源保护的专家们都知道,野生植物物种消失的速度非常快。“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品种层出不穷,但原来种植的农家品种可能还有些优良性状,如果现在不及时保护,也许以后想找都找不到了。”杨勇颇有感触地说道。
“踏遍千山万水,只为遇见你。”杨勇的心愿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决不能在我们这一代弄丢了,必须把它们保护起来,供百年后的人使用。
保护和开发 建好世界柿子大观园
如果说种业是农业的“芯片”,那么种质资源就是种业的“芯片”。
图片种业要打翻身仗,保护和利用好种质资源是关键,这是基础和源头。“目前,我们这个国家柿种质资源圃共收集保存了我国18个省地及日本、韩国、美国、以色列等4个国家的野生种、农家品种、引进品种和近缘种等10个种共817份资源,这些就是我们创新的基础,也是我们打好翻身仗的有力武器。”谈起柿子种质资源创新发展,杨勇信心满怀。
走在资源圃里,放眼望去,红的、黄的、黑的,圆的、尖的、方的,有的大如小南瓜、有的小如葡萄粒,颜色不同、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柿子品种琳琅满目。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哪种能鲜食、哪种能做柿饼,哪种可用于加工……杨勇了如指掌。他说,种质保护是农业科研的基础,最终目的是为了多用途利用,为农民造福。
“你们看一下这个品种,跟普通柿子有什么不同。”记者一看,这个柿子表面涨了一层黑色的绒毛,摸上去黏糊糊的。“这个品种单宁含量高,是很好的柿染材料。”“还有这个无核软枣,也是一个比较稀少的种质资源。”杨勇兴致勃勃地说,目前资源圃里还有专门用作制作柿饼、鲜食的各种品种,多达上百种。
科技创新“柿”不可挡
从1989年开始,杨勇就开始从事柿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评价、有效利用研究及柿新品种选育和技术推广工作,为陕西及全国柿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他谈起资源圃内的柿子,可谓如数家珍、轻车熟路。
“陕西是我国柿子主产区之一,我们这里土层深厚、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很适合果树生长,所以我们有责任、也有信心一定要把柿子的科技创新工作做大做强。”杨勇说,柿子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种是脆甜柿,另一种就是大家熟悉的涩柿,脆柿是2010年前后才逐渐大面积栽种的,因为这种柿子摘下就可以直接食用,不需要放软脱涩,吃起来不会让满手都是柿子汁,因此近年来开始受到大众的欢迎。
俗话说,“柿子专拣软的捏”,而脆柿的出现,让这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老话变得有点过时了,这也让杨勇有些遗憾:很可惜,柿子的祖籍是我国,而日本的甜柿却占据了市场较大份额,这说明我们在柿子科技创新、市场推广方面还做的不够好,好在我们现在已经认识到这一点,还不迟,因为我们拥有这些雄厚的种质资源。
“目前,我们依靠这些资源,也选育的几个甜柿品种,肉质非常酥脆,就像吃水果一样,糖度达17左右,不论是口感还是味道,都超过了日本的品种。”杨勇表示,下一步在做好种质资源保护的工作外,重点是进行柿子新品种的选育和开发利用,奋力做好科技创新“柿”,为我国打造完整的柿子产业链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