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海燕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创新驱动发展 打造“绿色工厂”

来源:陕西日报 作者:周恒宇 发布时间:2023-01-30 16:35

召开年度总结大会、签约氢能研发新项目、部署2023年工作……春节前夕,位于韩城龙门工业园区的陕西海燕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燕集团)及所属企业厂区内依旧一派忙碌景象。近年来,海燕集团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发展,加快推进新能源氢能产业投资布局,以“红色动能”引领“绿色工厂”创新发展。

成立30年来,这家企业连续7年入围“陕西百强企业”,连续4年入围“陕西民营50强企业”,先后获中国质量服务信誉AAA级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陕西省优秀民营企业等诸多荣誉。

1月16日,记者走进海燕集团,探寻这家民营企业成长发展的秘密。

党建引领催发“红色动能”

如何让拥有2000多名员工的海燕集团增强凝聚力,拧成一股绳,提升工作效率与活力,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成为摆在海燕集团党支部书记、副董事长王海峰面前的一道考题。

“党建在企业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王海峰说,强化企业党建引领,就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让党建工作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同频共振、高度融合、稳健运行,引领企业生产经营从传统煤化工向绿色氢能全产业链大举迈进。

海燕集团是一家集煤、焦、化、电、LNG、高纯氢气生产及销售等于一体的综合利用型循环经济示范企业。

企业把党建工作融入日常运营、业务发展和内部管理中,党建工作会与生产例会一起部署推进,保证了党支部在生产经营中的话语权。“通过每天和经理班子成员一起吃午饭了解当天公司运行情况,已成为我的习惯。”王海峰说。

“让每位员工拥有幸福感是我的职责。”王海峰介绍,企业的使命就是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员工创造幸福、为社会创造财富。

员工是企业最大的财富。企业要发展,靠的是员工。提高工资待遇、配发工装、吃饭补贴、住宿保障……海燕集团下足功夫,让员工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有保障,同时多举措提升员工技能水平,师徒结对,帮助新进大学生更好更快融入企业。

从共创到共富,海燕集团在建设企业文化中凝聚奋进力量,让全体员工充分享受企业发展成果,不断提升员工的安全感、幸福感、自豪感,也极大地激发了员工爱厂爱岗、创新创业的热情。

作为海燕集团党支部书记的王海峰,见证着企业员工赋予企业发展的活力与生机。

自2004年成立以来,海燕集团党支部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引领激发“红色动能”,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先后获得渭南市“四星级非公企业党组织”、韩城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五星级党组织创建工作正在积极开展。

多年来,海燕集团始终把履行社会责任贯穿于企业发展全过程,连续多年纳税过亿元,累计为社会各类公益事业捐款捐物价值1000万余元,为解决社会就业、助力乡村振兴、促进社会和谐作出了积极贡献。

创新发展赋能企业转型升级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施及“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海燕集团将清洁、高效、零污染的氢能源作为产业升级方向,致力于打造氢能源开发与推广应用产业平台,围绕“制氢、储氢、加氢、用氢”的全价值链发展布局。

近年来,海燕集团着力于氢燃料、氢原料两条应用技术路线不断延链、补链、强链,以技术突破和产业培育为主攻方向,打造氢能重卡运力平台、氢燃料电池研发、石英新材料等多场景示范应用,规划建设LNG-氢气混合充装站、氢能产业园,逐步形成产业集群发展态势。

对企业而言,要想布局发展氢能产业,技术和人才缺一不可。

2022年9月28日,陕西海燕氢能源研发专家工作站挂牌成立。为充分发挥高端人才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关键技术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作用,专家工作站架起一座桥梁,成为行业龙头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专家教授开展合作的重要载体。

目前,专家工作站柔性引进西安交通大学陶文铨院士及团队,共同推进氢燃料电池系统与电堆技术攻关。

2021年11月,陕西旭氢时代科技有限公司落户西咸新区。这是海燕集团布局氢能产业倾力打造的核心业务板块,主要从事氢燃料电池电堆的研发、生产、销售,为氢能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优质产品和技术解决方案。

陕西发展氢能产业具有先天优势。在产业链上游,氢能资源富集;在产业链下游,氢能应用场景广阔。

“目前,海燕集团下属的旭强瑞公司年产5000万标方高纯氢气,而市场实际利用率不高。”海燕集团总经理王江峰说,氢燃料电池重卡应用是氢能利用的重要领域,如果未来市场拓展开来,氢气应用的领域会更广。

“我国氢能产业已迈入商业化培育期,而陕西氢能产业还处于发展初期。”王江峰说,陕西科研实力雄厚,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见效成势。公司将加大研发力度,加快成果转化进度,计划今年推出产品并建设氢燃料电池电堆生产线,预计2024年批量交付运行。

“绿色工厂”“碳”路疾行

回想起2020年公司正式跻身国家级“绿色工厂”之列,王海峰依然充满喜悦之情。

“对公司而言,这是荣誉,更是鞭策和激励。通过创建‘绿色工厂’,企业和员工已将低碳环保的理念深植于心。”王海峰说。

创建“绿色工厂”是一个系统工程,建设国家级“绿色工厂”更是如此。“通过设立创新奖,500元起,上不封顶,鼓励全员全年从各个环节流程想办法、出点子,对节能减排进行资源配置再优化。”王江峰告诉记者。

围绕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的目标,企业先后投入10亿元,在设备、工艺、排产等方面均开展了大量工作。在设备方面,企业对老旧设备及时更新或进行大修改造,使其处于高效运转状态;在工艺方面,对原有工艺进行整合优化,从技术层面降低对原辅料、能源等的消耗量。

“目前,我们基本实现了自动化作业。工作人员时刻紧盯电脑数据,及时干预调整。”1月16日,旭强瑞LNG厂运行四班班长周甲甲介绍。

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在推进绿色转型中,海燕集团除了打造国家级“绿色工厂”之外,还将绿色发展理念延伸至产业链上下游。下属全资子公司旭强瑞清洁能源有限公司是陕西省“十四五”期间重点产业氢能链主企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也是西北地区首家利用焦炉煤气提取高纯氢气的企业。

“未来,我们将始终以‘打造中国最具竞争力的绿色能源供应商’为企业愿景,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王海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