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为表彰先进、弘扬正气,激励广大党员和各级党组织奋勇争先、建功立业,党中央决定,授予吴良镛等384名同志、追授李献忠等16名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授予陈炎顺等298名同志、追授蒙汉等2名同志“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授予北京冬奥组委延庆运行中心党支部等499个基层党组织“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其中,原陕西省农垦科教中心名誉主任、农艺师、研究员,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名誉主任、研究员李殿荣被光荣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他用半个世纪的砥砺奋斗,书写了光辉的育种人生。
李殿荣,男,汉族,中共党员,大学程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38年10月生,陕西省华县人 。从青丝盈盈到白发苍苍,50年来,李殿荣的人生字典里始终绕不开“杂交油菜”这个关键词,“杂交油菜”成了他人生最长的陪伴。
皮肤黝黑、精神矍铄是初见李殿荣的第一印象,然而就是这位看起来和普通农民没什么分别的老人,上世纪七十年代,在陕西省农垦华阴农场一个简陋的油毛毡房和一间茅草屋里,靠着刻苦的钻研精神和勇攀高峰的毅力,带领几个知识青年为杂交油菜品种“秦油2号”的选育作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工作。其后,在50年的育种生涯里又创造了诸多国内外第一:
1983年,他选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应用于大面积生产的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秦油2号”,促进了我国油菜单产由中产到高产、由常规品种到杂交品种的过渡;
1997年,选育出世界上第一个黄籽杂交油菜品种“黄杂1号”,其后又育成“黄杂2号”,促进了油菜油量的提高;
2010年,育成了我国第一个含油量达50.01%的春油菜杂交品种“秦杂油4号”,实现了“一碗菜籽半碗油”的目标……
让人民群众有油吃、吃好油,这一直是李殿荣和他的研究团队追求的目标。“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农村贫穷落后,一年到头也不见油星。”李殿荣的育种人生源于他对土地、对农业的那份挚爱。他用50年的砥砺奋斗,书写了自己独特的育种人生。
“其实我学的专业是土壤,跟育种有很大区别,好多东西都要从头学起。”最初,李殿荣把能找到的和育种有关的书籍都买来,一点一点地“啃”。经过不断地试验、研究和改进,靠着一把尺、一杆秤,20世纪80年代初,李殿荣攻克了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种优势利用的难关,独立育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应用于大面积种植的杂交油菜品种“秦油2号”。
21世纪初,“秦油2号”在12个省区推广种植面积达1.6亿余亩,新增产值86亿余元。其适应区域之广、抗逆性之强、丰产稳产性之好、应用时间之长,前所未有,较常规品种增产30%左右,使我国在油菜杂优利用方面跃居世界领先地位。
此后多年,“秦油2号”的多个“兄弟姐妹”陆续从李殿荣的试验田里诞生。据统计,由李殿荣独立育成和主持育成的油菜品种和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10项。截至2015年,累计推广2.36亿亩,增产油菜籽55.4亿公斤,新增产值154.7亿元。
当油菜的杂优利用得到解决、产量获得较大幅度提高时,含油量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经过15年的不懈努力,李殿荣领导的科研团队将油菜种质材料的含油量从40%左右提高到60%左右,将杂交种的含油量从40%左右提高到50%以上。
除了在实验室和试验田里工作,李殿荣喜欢和农民打交道。他经常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农民在油菜种植中遇到的问题,并耐心为他们答疑解惑。不仅如此,他还把晦涩难懂的学术论文转化为接地气的文章公开发表,为大家科普。一年到头,他把最大的热情倾注到了油菜育种工作上。
“我搞科研不是为了一时一世的名利,而是为了给人民作贡献。我经常对周围的技术人员讲,我们搞科研要出软成果(文章),但更重要的是出硬成果,一定要为祖国经济的发展作贡献”对于荣获的殊荣,李殿荣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