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其迈,岁律更迭。新时代的中国,迈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新时代的杨凌,迎来了朝气蓬勃、风华正茂的24岁。
1997年7月29日,我国首个国家级农高区—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诞生。24年间,杨凌从一个普通的关中小镇,崛起为一座在国际上颇具影响力的“农科新城”,以科教资源优势与创新基因为依托,站上求新求变的潮头,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杨凌良种”“杨凌科技”“杨凌方案”……一串串“超乎想象”的奇迹横空出世、辉耀星空。
24年的发展历程,重塑了杨凌的面貌,改变了人民的生活。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三五”时期,杨凌示范区以勇立潮头、争当时代弄潮儿的志向和气魄,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贯通落实“五项要求”“五个扎实”,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进入新时代: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开放全面扩大、多层布局、深入展开……
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大有作为
夏日的杨凌,郁郁葱葱、生机盎然。职业农民王中来正在蔬菜大棚里忙碌着,这是他和西红柿育种专家王建人合建的蔬菜品种示范园。“看这座150米长、40米宽的大棚,里头就有近千个品种。”王建人说,“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咱们农业领域同样天地广阔,大有作为。”
以科技创新为窗口,管窥杨凌的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是最直观的概括:从全球首创“紫橙色”大白菜选育成功,到肉牛育种瓶颈技术取得新突破;从油菜新品种“秦杂油7号”成功培育,到西农979小麦品种推广的全面铺开……一项项令人瞩目的创新成果背后,是科技创新实力的集中体现。
以科技创新为驱动,透视杨凌的科创空间,潜能无限是最有力的表达:24年来,杨凌不断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聚集科技创新人才、构建完备创新体系,累计建设90多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460余项,审(认)定动植物新品种768个,在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累计建设示范推广基地350个,为引领和推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探索了“杨凌路径”。
科技底蕴、教育底蕴、人才底蕴集中彰显了一个城市“活力”。于杨凌而言,坚持区校一体、融合发展,无疑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时至今日,杨凌示范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协同创新、融合发展,组织实施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项目,组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全国高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两个“协同创新战略联盟”,探索形成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十三五”以来,新增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85项,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位居全省第二。
以科技为牵引,创新的种子已经播撒,创新的激情正在升腾,创新的杨凌风华正茂。今年1月,杨凌种业创新中心成立,2月,杨凌果业创新中心和杨凌农业智能装备产业创新中心成立,4月,中国杨凌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创新中心成立,从种业创新中心“播种”到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创新中心“赋能”,如今,杨凌正以一系列科技创新举措从根本上破题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之问,推动杨凌向着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核心区的目标不断迈进。
经济社会:创新发展 全面进步
回望24年的奋进路,仿佛历史赋予了我们一把神奇的标尺,度量着杨凌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迁:2018年,杨凌实现生产总值150.46亿元,是示范区成立时的40倍。2019年杨凌生产总值166.77亿元,比2016年增长了1.4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7994元和13570元,位居全省前列。
从一张白纸到最美图画,从城市面貌的重塑到人民幸福指数的攀升,杨凌经济社会发展的版图上加速崛起新增长极。俯瞰这幅版图,杨凌高质量发展正展现出绚烂景象。
这是一个活力的杨凌——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杨凌在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奋力夺取“双胜利”的阻击战中,充分释放活力,一手抓防控、一手抓发展,建立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有序推动复工复产,使人流、物流、资金流有序转动起来,纾困惠企保住了市场主体、优先稳就业保障了民生,畅通产业链、供应链,促进了经济社会双循环……杨凌提速发展的脚步立竿见影。
这是一个亲商的杨凌——紧握营商环境“牛鼻子”,杨凌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进“多证合一”,构建了“审批最少、流程最优、机制最活、办事最快、服务最好”的政务服务体系,随着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杨凌示范区市场主体大量增加,先正达落户杨凌,建设全球领先的种业育种技术中心;科迪华携手杨凌,建设国际一流的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田间农民培训基地,全力打造旱区种业硅谷;美国嘉吉、阿根廷凯茂等一批世界知名农业企业投资杨凌……一批科技型企业集聚杨凌,为实现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打造示范区升级版提供了新动能。
这是一个创新的杨凌——创新创业的潮流沿着城市发展轨迹不断蔓延,杨凌坚持以创新创业为核心,律动一座城市的时代脉搏,成为杨凌发展建设的“新引擎”。近年来,杨凌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积极支持创新创业,设立了1000万元的创业种子孵化专项资金,对符合条件的创新创业团队的创业项目,给予10万元的贴息贷款支持,越来越多的创业者留在了杨凌,打拼在杨凌。
这是一个澎湃的杨凌——上合组织现代农业交流中心、杨凌综合保税区、先正达育种技术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围绕打造涉农工业战略高地,形成了现代种业、人工智能设施农业、生物医药、农产品加工、农业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放眼杨凌农村,田西村的红薯产业,王上村的文化旅游产业,上川口的锣鼓产业,新集村的葡萄产业,姜嫄村的苗木花卉产业……一村一产业的发展格局正在逐步形成,产业富民的道路越走越宽敞。重点项目建设网越织越密,特色主导产业体系逐步构建,新业态新模式竞逐新赛道,杨凌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澎湃、强劲。
改革开放:夯基垒石 打造高地
2019年6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倡议建立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加强同地区国家现代农业领域合作。
从倡议提出到迅速落实,从蓝图铺展到实景展现,两年来,杨凌示范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陕西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有关部委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奋力建设上合组织农业基地,为开展上合组织国家农业科技交流合作、科技人才培养、农业技术示范推广提供基础保障,有力推动上合组织国家间农业技术和农业产业的交流和协同发展,为国际农业合作开垦出一片科技之田、希望之田。
2020年6月14日,上合组织农业基地核心项目——现代农业国际交流培训示范中心破土动工;同年10月,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揭牌,标志着杨凌建设上合农业基地取得了实质性成效,为推动上合组织国家农业发展从“大写意”迈向“工笔画”奠定了基础……
事实上,2014年7月,杨凌就沿着丝绸之路向西挺进,同具有高度趋同性的中亚东北部内陆国吉尔吉斯斯坦,建立了中亚地区首个杨凌现代农业国际合作示范基地。如今,杨凌先后同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合作关系,相继建成了中美、中加、中以等地现代农业园区,推动形成了国际科创看杨凌的生动局面,开拓了国际合作的新领域。
风物长宜放眼量,开放杨凌大胸怀。
2020年10月22日至26日,第27届杨凌农高会举行,5天的“农高会时间”再一次把杨凌推向了世界农业舞台的中央。从展览展示到投资签约,再到全方位开放合作,农高会始终紧扣时代脉搏,与时俱进、聚焦重点、深耕细作,稳步推进对外开放,开启了杨凌国际农业合作的崭新篇章。27年来,杨凌农高会累计吸引来自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万家涉农企业和科教单位参展参会,展示项目及产品超过17万项,总交易额超过1万亿元,绘出了一幅杨凌与世界深度交融、互利共赢的生动图景。
如今的农高会,已经成为国际农业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正如参加农高会的外国展商所说:“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非凡,我把自己的农产品带来,把会上的产品带回去,共同推进国际现代农业的发展。”
杨凌,因改革而生,因开放而长。
2017年,杨凌自贸片区成立,今年,杨凌综合保税区获批,杨凌一步步打开了国际农业合作新局面,形成了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
在哈萨克斯坦,中哈创新园从杨凌引进了玉米、小麦、大豆等6大类45个试验新品种,种植面积近1500亩;
在俄罗斯,库尔斯克州建成俄罗斯农业园,杨凌的农业技术、农业产品、农业设备等投入使用;
在乌兹别克斯坦,中国的先进种植技术和节水灌溉被引进,为当地农业发展注入了活力;
在中国杨凌,一场场面向“一带一路”国家的远程农业技术培训课程,正在源源不断地向外输出;
……
近年来,杨凌勇立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潮头,不断深化国际合作交流,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现代农业的往来,持续促进各方在更多领域、更高层次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为示范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拓展了新平台、注入了新活力、汇聚了新动能。
民生事业:以人为本 造福于民
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旗帜上,“人民”两个大字格外醒目。
党的十九大深刻指出,进入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让孩子有更好的教育”“让医疗条件更加优越”“让安全无处不在”……杨凌示范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加快补齐民生事业短板,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学有优教。去年寒冬,杨凌高新五小落成投用,校园里文化氛围浓厚,创客教室、劳技教室等特色硬件配备一应俱全,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家门口上起了好学校,同享优质教育资源。从创新教育体制机制到强化政策保障力度,从改善办学条件到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杨凌把发展优质均衡的基础教育事业,作为民生保障的基础,通过引名校、招名师、补短板、强保障等有力举措,推进教育现代化持续向纵深发展,朝着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方向迈进。去年以来,一批校建工程建成投用,新增学位2437个,教师职称评审、全员聘用制等改革基本完成,“两支队伍”综合素质持续提升。
——病有良医。去年开春,杨陵区五泉镇农民老万在示范区医院成功接受了西安红会医院骨科专家团队的脊椎管肿瘤治疗手术,不出远门就能看病。得益于“医联体”建设,杨凌示范区医院先后与省内22家医院建立合作关系,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有效破解了城乡群众看病难题。去年以来,杨凌示范区持续深化综合医改,优化医药卫生资源配置,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群众就医负担逐步减轻,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持续改善,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托起了全民“健康梦”。
——平安幸福。打掉了一批涉恶犯罪团伙、整治了一批重点行业乱象、整改了一批软弱涣散农村基层党组织、探索建立了一批长效工作机制……专项斗争一步一个脚印,勾勒出一幅“法治杨凌”的生动画卷。随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无黑无恶”创建的深入推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攀升:2020年度,杨凌示范区平安建设满意度为96.3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22个百分点;扫黑除恶满意度为98.1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35个百分点。
一组数据,彰显“十三五”期间的民生答卷: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41000元和15000元左右,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张张群众笑脸,绘就色彩斑斓的“杨凌答卷”。
全面从严治党:越来越严 越来越实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一直以来,杨凌示范区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旗帜鲜明地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不断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引领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全区党的建设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为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在杨凌示范区廉政警示教育中心,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置身这里,可以全方位、多角度感悟廉政的清风、警示的必要、教育的引导,让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共识。“置身中心,一幅幅图文,一段段短片,一桩桩贪腐案例,使人振聋发聩、发人深省。”示范区党员干部纷纷表示,要时刻提醒自己维护共产党员廉洁自律形象,以实际行动争做有担当、敢作为的好干部。
警示警醒如醍醐灌顶,细化任务、列出清单,专项督查、一抓到底成为杨凌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迈向更深层级的新常态。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从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杨凌示范区广大党员干部静下心来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解决“四风”问题,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理念植根于灵魂深处,把严的标准、严的措施、严的纪律落到实处,全区上下从严治党的氛围日益浓厚,基层党建工作越来越严、越来越实……
打铁必须自身硬。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必须锻造更加坚强的领航力量。近年来,杨凌示范区始终坚持以党组织功能是否增强、党员干部素质是否提高、人民是否满意为尺度,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全区54个村、22个社区中75个村(社区)干部实现“一肩挑”,占比98.68%,进一步树立了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年轻干部们擎起坚守和担当,为杨凌新时代追赶超越注入了新的活力。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对全党的一场深刻思想洗礼。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杨凌示范区精心组织、扎实部署,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自上而下、有序推进、层层深入,掀起了学习教育的阵阵热潮,铺展出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时代风景。同时,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积极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变成“履职清单“,把“等群众上门”变为“送服务上门”,把优化流程、提高效率作为群众办事的便捷通道……一系列立足实际、服务群众的有力举措,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不断往深里走、往实里走,让党旗在农科一线高高飘扬。
近年来,杨凌示范区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履行抓党建责任更加自觉、党组织建设更加扎实有效、抓党建促发展成果更加明显、正风肃纪更加深入,群众的公平感、获得感持续增强,为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
征程再启,未来可期。
今日的农科城大地上,一幅壮美画卷已经展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杨凌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饱满的热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科技创新、“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牢记“核心示范、带动旱区、服务全国”的使命,奋力打造“三区三高地”,努力建设中国农业科技现代化改革创新先行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