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再批5个农高区 “杨凌模式”持续复制

来源:杨凌农科传媒集团 作者:侯勃 发布时间:2022-05-06 09:02

立足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国家级农高区高质量发展见效成势,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着眼创新驱动、乡村振兴,近日相继批复成立新疆昌吉、内蒙古巴彦淖尔、河南周口、黑龙江佳木斯、吉林长春等5个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围绕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科技引领乡村振兴等方面探索示范,努力创造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最新批准的5个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是继陕西杨凌、黄河三角洲、山西晋中、江苏南京等4个国字号农高区后,以创新驱动发展引领乡村振兴纵深推进的国家战略的集中体现,对我国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而言,意义重大。

国家级农高区,何以谓之“国之大者”?

事实上,包含两层意思,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先行者”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者”。

从东北地区到西北边陲,从北国边疆到中原大地,这项国家战略全局上谋划、关键处落子,扩大农高区的建设,无不体现了国家一体推动农业高新技术和产业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信心和决心,也为更好助推新时代东西部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更好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注入了新动能。

至此,东南西北中国家农高区的建设“圈”已经形成,创新驱动乡村振兴的力量正在升腾。

回过头来审视农高区建设“圈”的起点,作为国家首个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杨凌,在多重国家机遇叠加下,更为重要的是要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同相得益彰的农高区一起“群舞”,这才是杨凌农高区再出发的题眼所在。

1997年7月29日,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成立,根据国务院《批复》,杨凌示范区肩负着支撑和引领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使命,自成立至今25年来,杨凌示范区在省部共建体制机制的直接推动下,发展建设历经了打基础、强内力、高质量发展的不同阶段,形成了农业科技创新的模式经验、可复制可推广的科研成果,成为农高区建设的“先行者”、经验的“总结者”、历史的“创造者”。

25年来,杨凌示范区始终心怀“国之大者”,立足于“国家队”定位,努力在更高层次上服务国家战略,为不断提升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能力、辐射带动能力,形成了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增长极和强大动力源。

事实上,无论是履行国家使命还是服务国家战略,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是绕不开的一环,杨凌被誉为中国农科城,这里农科教资源优渥,7000多名农业科教人员、70多个农林水学科汇聚成势,成为我国重要的农科教基地;这里农科成果丰硕,世界小麦累计推广面积最大的“碧蚂一号”、长期主导我国小麦品种换代的“小偃6号”以及第一例成年体细胞克隆山羊等,尤其是近年来“西农979”、“秦优7号”、“陕单609”“瑞阳、瑞雪”等新品种的培育,更加诠释了科技自立自强的深层含义,这些数以千计的重大农业科技成果扎堆涌现,让杨凌一举成为了中国现代农业的“心脏”。

不仅如此,杨凌还围绕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旱区农业发展等重大战略需求,不断做大做强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文章,探索形成了一系列新经验、新模式,尤其是围绕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问题,探索形成了大学试验站、产业链、农科培训等“六种推广模式”,打通了农业科技推广的“最后一公里”。

25年来,杨凌累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2700项,并在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建成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318个,年示范推广面积1亿亩,推广效益达到235亿元,数以亿计的农民从中受益。一年一度的杨凌农高会已成功举办28届,跻身全国5A级农业综合展会序列并获国际展览业协会(UFI)认证、中国驰名商标,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农业展会品牌。

改革开放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一把“金钥匙”,随着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大格局的重大机遇,杨凌示范区更多的把目光聚焦到了打造改革开放高地的层面上来,着力拓展农业开放合作新空间。

2017年,杨凌自贸片区挂牌成立。从第一个农业示范区,到第一个农业自贸区,这是历史的选择,更是改革的全新实践。

作为我国唯一的以现代农业为鲜明特色的自贸试验区,杨凌自贸片区下好农业对外开放合作“先手棋”,5年来一系列从“0”到“1”到多变化意味深远:

从建成国际合作平台到实施国际合作项目,从上合组织农业基地到综合保税区建设,杨凌着力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共建高水平开放平台,共同营造更具吸引力的营商环境,塑造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新优势。近年来,杨凌示范区先后与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农业科技合作关系,引进美国嘉吉、阿根廷凯茂集团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投资杨凌,累计为100多个国家培训了包括30位农业部长在内的农业官员和技术人员2900多人,杨凌的国际“朋友圈”日益扩大,已成为我国开展农业援外培训和国际农业交流合作的重要基地。

不难看出,“内外兼修”的杨凌正是在体制机制、机遇以及改革东风的吹拂下成长壮大,但要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政策赋能就显得至关重要。在新时代的新起点上,2018年10月,国务院再次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发展若干政策的批复》,提出力争到2025年把杨凌示范区建设成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核心区,新时代乡村振兴、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引领示范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农业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和产业高地。

这一字字含金量十足的《批复》,既是杨凌示范区发展的一个远景规划,也是国家赋予杨凌示范区的新使命,更是新时代杨凌发展的新坐标。

时隔不到一年,2019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在杨凌落地建设,作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先行区、示范区,杨凌迎来了历史新机遇、发展新机遇,再次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两年多来,随着上合组织农业基地的揭牌、上合组织现代农业国际合作实训基地启用、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拔地而起、上合组织现代农业交流中心的投用……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开辟了全方位的新境界,更为杨凌加快对外开放,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的提供了基本遵循,为开展上合组织国家农业科技交流合作、科技人才培养、农业技术示范推广提供基础保障,有力推动上合组织国家间农业技术和农业产业的交流和协同发展。

世事纷繁多元应,纵横当有凌云笔。2022年,杨凌需要一次全新的“再出发”,简而言之就是要制定高质量发展的“任务书”“路线图”。

锚定新目标、扛起新使命、奋进新征程,今年初,杨凌示范区2022年工作会议召开,把履行国家使命、服务国家战略、建设“三区三高地”、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升至空前的高度,明确提出,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创新实干,努力实现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破题开局,奋力开创创新驱动、示范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局面。

工作会后不久,杨凌示范区又召开2022年乡村振兴工作会议,释放出一个十分明显的信号:就是举全区之力,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奋力开创旱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核心区、新时代乡村振兴和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引领示范区建设新局面……

不难看出,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语境下,杨凌示范区正主动调高标尺,释放农高区强大潜力,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破题开局,奋力打造“三区三高地”,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努力建设中国农业科技现代化改革创新先行示范区。

眼下,建设中国农业科技现代化改革创新先行示范区已经到了窗口期,杨凌更需要用好国家农高区建设“圈”的资源优势,打破各农高区之间的“围墙”,进一步发挥好杨凌示范区的核心引擎和引领辐射作用,实现互惠共赢、功能互补,真正打好“同心结”,唱好“联手戏”,共同为推动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贡献农高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