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号文件大家谈 | 闵东红:攥紧粮食安全“种业芯”

来源:杨凌农科传媒集团 作者:谷幸 李煜强 余瞳 发布时间:2023-02-16 14:10

种子是粮食的“芯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种业必须先行。在13日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要继续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对此,小麦育种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闵东红表示,作为一名育种工作者,将围绕中央一号文件的精神要求,从育种方法、理念、实践等方面,认真干、努力干,以实际行动交出一份满意的育种答卷。

2月14日,记者走进闵东红办公室,办公桌旁几捆金灿灿的小麦植株标本格外醒目,红色标签上分别写着省审“西农059”“西农619”“西农627”;国审 “西农629”“西农598”“西农625”。

这一个个小麦品种,见证了闵东红团队在育种路上的创新与突破。“小麦育种的魅力是不断实现从0到1的突破。从没有到有,这是创新,而从1到10这是速度,两者都要抓。”在创新小麦科研育种的路上,闵东红敢想敢做肯坚持。

二十多年来,闵东红所在团队先后选育国审小麦品种11个,省审小麦品种24个,育成品种的累计推广面积超2.5亿亩。其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的“西农979”小麦新品种,截至2021年累计种植面积1.53亿亩,生产小麦544.12亿公斤,增加经济效益218.26亿元,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今年,在针对保障粮食安全方面,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明确要求:稳住面积、主攻单产、力争多增产。闵东红表示,这为实现千亿斤粮食目标,划定了明确方向。而他们所做的育种工作,正是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奋斗。

科技攻关任重道远。近年来,在满足小麦抗病性过关的基础上,闵东红团队不断攻关小麦的高产性与优质性,培育出了“西农629”“西农598”等优质高产小麦品种。同时,掌握了初步的双单倍体小麦育种技术体系,利用该技术体系,显著提升了育种效率。

十年磨一剑。目前,闵东红团队已经培育出两个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系“西农633”和“西农609”,其丰产性、抗病性和品质等性状都表现优良,现已进入国家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阶段,有望成为较理想的品种,将为种业发展继续增光添彩。

做强种业“中国芯”,才能助力“中国碗装中国粮”“中国粮用中国种”。“作为一名育种人,只有品种创新才能让‘藏粮于技’成为现实,才能促进种业发展,让粮食丰收成为可能,助力‘中国饭碗’装得更满。”闵东红说。

此外,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加快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更加重视生物育种带来的产业变革。看到这一利好信息,闵东红激动万分,他说:“这让我备受鼓舞,也与我们下一步的发展路径不谋而合,更坚定了我们在育种路上攻克难关的决心与信心。”

生命不息,“追梦”不止。闵东红说,下一步他们将大力采用生物育种方法,加快品种选育步伐,选育出优质、高产、抗病性强的小麦品种。同时,加大已育成小麦品种的成果转化力度,把新品种的丰产性、优质性落到实处,尽快转化为社会效益,为粮食生产、粮食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