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太白县,气温凉爽、空气醉人。这里的特色高山蔬菜行销全国,产业规模巨大。近年来,群众的“生态种植饭”越吃越香,而背后是杨凌科技——绿色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的支撑。
甘蓝、蘑菇、生菜……在太白县绿蕾农业专业合作社里,工人们正在对蔬菜品种进行打包。面前的蔬菜都已经被西安、上海、厦门、深圳等地客商预订。在合作社理事长艾科平看来,这是打造“太白高山特色蔬菜”县域品牌所带来的蝴蝶效应。
工人们正在对蔬菜进行打包。
6月14日,走出杨凌看示范新闻采访团驱车前往素有“高山岗哨”之称陕西太白县,海拔逐渐升高至1000多米,沿途群众种植的各种蔬菜青翠欲滴。
作为全省“一县一业”示范县,高海拔,光照充足,空气清新,是露天蔬菜生产的理想之地。目前,全县70%的耕地种植蔬菜,70%的群众从事蔬菜生产,70%的农民收入来自蔬菜。
太白高山特色蔬菜种植基地。
绿蕾农业专业合作社位于太白县咀头镇咀头街村,2020年入围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是太白高山特色蔬菜直供香港最大的生产供应基地,同时进驻盒马鲜生超市、麦当劳、肯德基等高档市场。
为何能得到质量标准严格的高端蔬菜市场青睐?艾科平介绍,这得益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多年的技术指导和合作社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智慧农业体系分不开。
2009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太白县联合创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太白蔬菜试验示范站,承担起了高山蔬菜科学研究、示范推广等技术的集成示范。
惠麦侠介绍蔬菜育苗相关技术。
经十余年专家教授长期的驻点科研,针对蔬菜品种多、乱、杂的问题进行布点点试验,不仅加速了当地品种更新换代进程,而且突破了太白高山地区十字花科根肿病难题。
2008年,太白高山十字花科根肿病零星发生之后,短短3—4年,为害程度逐年加重,轻则减产30%-40%,病害严重田块直接产量损失达80%以上,严重威胁着当地蔬菜生产,已成为太白高山蔬菜产业发展的瓶颈。
对此,试验示范站站长惠麦侠和专家团队逐步分析太白高山蔬菜种植区根肿病病原生理小种、传播途径和危害程度,确定防治途径的关键因素后,提出了集成“轮、种、育、土、肥、管、防”七个环节的根肿病绿色综合防治技术。
这一技术相比传统作务(未防治)田块防效提高85%以上,“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综合防控技术”被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评为“2021年高山高原蔬菜十大主推技术”。
惠麦侠说,该项技术已在根肿病发生地区的陕西太白县、凤县、勉县、南郑、西乡、留坝、汉台和佛坪等县区以及云南、四川等省推广应用,累计推广面积157.9万亩。
村民刘百林接受媒体采访。
今年49岁的咀头镇塘口村村民刘百林,6年前,还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日子过得紧巴巴。从入不敷出到摘掉穷帽,高山蔬菜种植改变了他一家的人生轨迹。
“蔬菜效益不错,一亩地收入4000多元。”刘百林在专家的指导下,2017年更换品种、轮茬种植的甘蓝长势很快,一天一个样。当长得有碗口那么大时,刘百林悬着的心渐渐放了下来。如今,40余亩的甘蓝菜为他换来了10余万元的现金。
通过科技兴农,全县高山蔬菜种植区种植面积增长到10.7万亩,产量46.8万吨,产值4.96亿元,人均蔬菜收入12098元。不但让高原群众吃上了时令蔬菜,更让群众增收致富有了新途径。
近年来,太白县高山蔬菜产业在试验站技术加持下,大力推动产业规模化、品质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使高山蔬菜产业成为太白最具特色、最具潜力的乡村振兴支柱产业,走出了一条深挖“土特产”资源,打造特色富民产业的乡村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