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应从何处发力?
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换个视角,站在企业的角度去思考。
营商环境好不好,经营主体最有发言权。因此,优化营商环境,无论是从职能上进行延伸,还是在政策上细化拓展,都要紧盯企业发展需求找准发力点,切不可缘木求鱼。
如今,随着“三个年”活动不断深化,“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的理念深入人心,各地各部门也在持续推出政策举措,保障各类经营主体放开手脚专心发展、消除顾虑大胆发展,不断激发市场活力。但是,时代在变,企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也在变。眼下,企业对营商环境的期待,正逐渐从“少跑路、少走程序、少交材料”等“基础款”便利,上升为权益保障更加充分、市场竞争更加公平等“升级版”体验。因此,营商环境的优化,不能闭门造车“拍脑袋”, “于己方便”出政策,更不可“一张药方管到底”,而要多一些“企业视角”,立足现实痛点和实际需求,做到“靶向发力”。
采访中,记者看到,无论是放眼共建“一带一路”的前瞻性布局,让公平正义提速的“司法智慧”,还是聚焦企业“急难愁盼”的精准“开方”,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优化,正从“法院视角”向“企业视角”转换。这是陕西法院从上到下深入践行“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的实践,也是全省不断深化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的成果。
优化营商环境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动态过程,更是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长远之策,是一场思想观念、治理效能、能力作风的深刻革命。从着力补短板强弱项、疏堵点解难点,到逐渐建立长效机制、夯实制度基础,陕西正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而这个进程,需要各条战线、各个领域一步一个脚印往前推进,绵绵用力,久久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