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已经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将一以贯之坚持和落实,不能变,也不会变。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这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核心要义,坚定信心、振奋精神,鼓足干劲、务实创新,实现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从“稳信心”到“强化创新”。这次民营企业座谈会重申了“两个毫不动摇”,表明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是明确的、一贯的,确保了政策的稳定性与长期性。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明确民营企业的平等地位,全方位强化产权保护和纠纷解决机制,为民营企业营造稳定可预期的发展环境,增强企业发展信心。民营企业要在高质量发展中找准定位,不断向“新引擎”转变,努力为推动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多作贡献。
从技术突围到产业升级。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作了全面部署,再次释放出有力信号。当前国际科技竞争加剧,叠加国内传统增长动能减弱,民营企业凭借灵活机制和创新能力,成为突破“卡脖子”技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民营企业要坚守主业、做强实业,加强自主创新,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高企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助力我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抢占先机,推动中国经济从规模红利向技术红利转型。
从“纾困”到“制度性突围”。“认真落实各项纾困政策”“进一步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等5个方面的重点政策措施,着眼于解决民营企业反映比较集中的现实问题,体现了坚持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相统一的内在要求,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要持续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全面落实公平竞争等政策举措,继续下大气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灵活运用信贷政策,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地方化债资源优先用于解决账款拖欠,缓解民营企业资金链压力。整治“乱收费、乱罚款”,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要努力构建更公平、高效、开放的营商环境,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长期动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陕西要以贯彻落实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为契机,强化政策的承接落地和跟踪问效,以企业感受为导向,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民营企业在新质生产力的赛道上奋勇争先,在新时代新征程展现新担当、新作为,为争做西部示范作出更大贡献。
完善民营经济政策体系,强化政府考核监督。一是完善政策体系建设。梳理现有民营经济政策,打破部门间政策壁垒,形成政策合力。对于普惠性政策,应进一步细化实施细则,明确适用范围、申报流程、办理时限等,增强政策的可操作性。建立政策动态调整机制,密切关注经济形势、行业发展动态以及民营企业反馈,定期对政策进行评估和调整。二是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将民营经济发展纳入考核内容,将民间投资增长率、资源要素向民营企业配置比例等纳入目标责任考核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强化省、市、县三级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机制。三是加强监督和检查。建立健全民营经济发展监督机制,加强对政策制定、执行和考核全过程的监督。定期开展专项督查和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建立健全投诉举报机制,畅通民营企业反映问题的渠道,严肃查处损害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
聚焦新质生产力,提高民营经济竞争力。一是培育发展民营经济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狠抓传统中小企业升级改造和提质增效,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于传统产业。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陕西民营企业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新赛道上奋勇争先。二是推动民营企业数实融合发展。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在省、市层面出台助力民营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措施,推动民营企业加快数实融合步伐。选择2个至3个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开展试点,推动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向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促进数字经济和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打造一批中小企业数字转型样板,提供更多的路径选择、产品供给,形成示范带动效应。三是支持民营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积极推动省内民营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独角兽等企业积极参展。支持新型显示、能化装备、输变电装备、航空及其零部件、钛及钛合金等科创产业“走出去”,着力提升陕西产品知名度和国际市场份额。
优化营商环境,激发民营经济活力。一是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对当前涉民营经济政策开展专项评估审查,合理设置政策过渡期,审慎出台收缩性、抑制性政策。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消除民营企业进入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壁垒。落实公平竞争政策制度,对民营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促进各类企业优势互补、竞相发展。二是完善民营经济服务平台。积极发挥“陕企通”平台作用,加快完善从企业诉求收集、受理、转办,到跟踪、反馈、评价的全过程工作闭环,促进与各类平台间的资源共享、相互赋能。推动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民营企业开放共享,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协同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攻关,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拓宽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到“新三板”和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展示,广泛运用股权、债权等形式开展直接融资,支持以产业整合为重点的市场化并购重组,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是构建亲清统一的政商关系。围绕亲清政商关系进行探索创新,形成既亲又清、良性互动的发展氛围。紧盯“关键少数”和关键窗口单位,明确公权力与私人利益之间的界限,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健全容错纠错机制,进一步明确容错范围、认定原则、纠错程序,细化容错免责具体情形,营造宽容失误的干事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