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民营企业创新活力

来源:陕西日报 作者:杨家宸 发布时间:2025-03-31 10:09

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要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坚守主业、做强实业,加强自主创新,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高企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努力为推动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多作贡献。当前,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环境愈加良好,政策、市场、人才等多重优势汇聚,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支撑。要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通过政策赋能与企业自主创新相结合,充分激发民营企业创新活力,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民营企业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从最初的“有益补充”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规模数量来看,民营企业在企业总量中的占比在92%以上。从创新能力来看,民营经济贡献了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这一系列数据充分表明,民营经济不仅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民营企业的创新实践已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改革开放初期,民营经济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依托低成本优势迅速崛起。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全球化竞争的加剧,民营企业逐步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特别是在高新技术领域展现出强大的创新活力。以华为、比亚迪等为代表的民营企业,通过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和自主创新,在5G通信、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取得了全球领先的技术突破。2024年,我国发明专利授权量达104.5万件,其中民营企业有效发明专利占比达73%。这些成就不仅推动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还为全球科技竞争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我国民营企业普遍注重市场需求,能够快速响应技术变革。例如,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基于全栈自主可控硬件平台研发的星火大模型,计划在2025年推出深度推理模型X1。此外,民营企业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也表现出色,如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新业态均由民营企业首创,极大地推动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要素协同为民营企业创新注入活力

政策的“组合拳”为民营企业实现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比如,2019年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活力和创造力;2023年出台《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从税收优惠、资金支持、项目申报等方面为民营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政策保障。2024年9月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果断部署一揽子增量政策,不仅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方面给予民营企业实实在在的优惠,还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提供财政补贴等方式,鼓励民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这些政策举措无疑为民营企业营造了更加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激发了创新活力。

我国庞大的市场规模为民营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创新舞台。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14亿多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为民营企业技术快速迭代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景支持。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民营企业加快创新升级带来新机遇,以新能源汽车为例,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1000万辆,占全球市场份额的60%以上。比亚迪凭借技术积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达到领先水平。此外,人工智能、半导体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为民营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强大的人才资源是构建创新生态的关键力量。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为民营企业提供了丰富的人才储备。202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1200万人,为民营企业输送约480万专业人才,较2012年增长65%。这种人才储备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人力资本支撑。与此同时,民营企业通过深化产学研合作机制,进一步提升了技术研发能力。例如,西安蓝晓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材料与设备集成方案,打破生命科学领域国际垄断,展现了民营企业技术攻坚的实力。实践表明,民营企业正通过人才与技术的深度融合,构建起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协同的创新生态,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为民营企业创新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近年来,国家通过立法、优化营商环境等一系列举措,为民营企业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将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等民营企业的核心关切写入条文,将为民营企业吃下“定心丸”,为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提供稳定的法律环境。

在融资支持方面,政府通过普惠金融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专项行动,为民营企业提供了更加灵活和便捷的融资渠道。要引导非营利性基金依法资助民营经济组织开展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同时,设立创新创业基金,为创业者和创新型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这些举措有效缓解了民营企业在创新过程中的资金压力,为其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提供了有力保障。

优化营商环境也是激发民营企业创新活力的重要举措。各地积极推动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民企开放,引导民营经济组织根据国家战略需要、行业发展趋势和世界科技前沿,加强基础性、前沿性研究,开发关键核心技术、共性基础技术和前沿交叉技术,鼓励以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为民营企业营造了更加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

国家通过深入破除市场准入壁垒,持续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各类经营主体公平开放,为民营企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优化审批流程,加强创新成果应用推广,进一步完善了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的长效机制,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与做法。这些举措不仅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还强化了对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精准支持,推动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

温馨提示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
“杨凌示范区管委会”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