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杨凌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印发《杨凌示范区开展“高质量项目推进年、营商环境突破年、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出台三方面50项措施扎实推进“三个年”活动,为奋力开创示范区创新驱动、示范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局面夯实硬支撑、硬基础、硬保障。
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和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省两会安排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按照立足“国家队”定位,紧盯“三区三高地”和“国家农业科技现代化改革创新先行示范区”目标,精准破解“五大难题”,合力开启“五个新局”的“1155”思路,扎实开展“三个年”活动,把大抓项目、大抓投资的势头扬起来,把服务群众、服务企业的导向树起来,把奋发进取、奋勇争先的状态提起来,聚力实现“六个新突破”,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奋力开创示范区创新驱动、示范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局面。
重点任务
深入抓好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
主要工作目标是:聚焦“三区三高地”和上合组织农业基地建设,持续谋划实施一批创新带动能力强、经济社会效益好、资源消耗少、引领作用强的高质量项目,持续改善城乡基础设施和社会民生,力促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项目落地建设、投产见效,高质量项目“四个一批”的良性循环进一步巩固,投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全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200亿元以上,引进外资增长15%以上,全年示范区重点建设项目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5%左右;围绕示范区12条重点产业链,加快培育现代种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打造生物医药、农产品加工、涉农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集群,力争实现全年民间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工业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进一步提高;持续加快项目前期谋划、审批服务、要素保障、建设进度、竣工投产速度,确保示范区级重点新开工项目一、二、三季度开工率分别达到50%、80%、100%,确保三季度专项债券项目开工率达到100%、支付率达到90%以上;全年新谋划储备高质量项目100个以上,持续提高谋划项目转化率;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水平进一步提升,协同推进机制进一步健全,高质量项目决策科学化、推进专业化、实施规范化、要素配置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各级干部谋项目、抓项目能力显著提高,作风更加扎实,服务效能显著提升。
高质量做好谋划储备
抢抓机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紧盯国家和省上重大战略、重大规划,“十四五”规划中期调整,对标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投融资政策,持续滚动做好项目储备,全年30个以上项目列入中省计划盘子,争取项目资金15亿元以上。积极争取省发改委、省财政厅指导和支持,通过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外国政府贷款筹措项目建设资金,全年申报项目10个以上。
切实补齐项目谋划短板增后劲。加大项目前期谋划力度,充分发挥区域、科技和体制优势,依托秦创原农业板块、上合组织农业基地、杨凌自贸片区、驻区高校、国有企业孵化平台、专业投资基金等作用,围绕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产业化、国际产能合作等领域,新谋划100个以上具有较强引领性和高成长性的新项目、好项目。
围绕主导产业强化项目招引。围绕示范区重点产业链发展,运用投行思维、链式思维、闭环思维精准招商,强化招商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持续完善重大招商项目差异化优惠政策,力促已签约项目早转化、合同项目早落地、落地项目早投产,全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200亿元以上。
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
加快创新驱动重点项目建设。聚焦秦创原农业板块创新驱动、旱区种业硅谷建设、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重点领域,全力推进未来农业研究院、现代农业职教创新园、上合组织畜牧产业创新园、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工程中心、旱区农业陕西实验室等一批重大项目实施。强化创新中心建设布局,全力争创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鼓励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激励科研团队突破关键技术、破解瓶颈问题,加速孵化培育落地一批科技创新项目和成果转化项目。
加强对外开放合作重点项目实施。充分发挥“上合组织农业基地+农高区+自贸区+综保区”的政策叠加优势,重点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和上合组织国家等重点区域引进标志性外资项目落地建设。推动杨凌综保区(二期)、杨凌国际陆港等重点外向型项目接续建设,加强优质项目招商,加快推动外向型产业聚集发展,不断激发外向型经济活力,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
抓好乡村振兴和特色现代农业项目建设。深入推进特色现代农业“1123工程”和良种示范推广“4455”计划,推动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力争“四个万亩”项目建设取得标志性成果。围绕新时代乡村振兴示范引领,聚焦“五个振兴”实施一批具有示范性、引领性的好项目,打造一批乡村振兴杨凌新样板。
抓好基础设施领域项目建设。强化规划引领,聚焦区校融合、城乡融合发展,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策划实施一批校园外围环境和区域改造提升工程,进一步提高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体系化水平。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智慧谷路网、老城区市政道路拓宽改造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国道344建成通车,有序改善城市面貌,持续完善城市功能,不断提升城市品质。
抓好民间投资项目建设服务。顶格对标落实国家和我省支持民间投资持续健康发展举措,出台示范区支持政策清单。建立重大民间投资项目包抓工作机制,靠前服务保障项目有序建设。加大民间投资融资支持力度,支持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示范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领域项目建设和国有存量资产盘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破除市场准入壁垒,持续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高质量提供要素保障
强化有效投资政策保障。围绕示范区全年稳投资工作预期目标,建立扩大有效投资“工具箱”,积极储备财政贴息、投资补助、融资对接、要素供给、重大项目提前开工等调控调节政策,超前做好市场预期引导和调节,确保全年投资运行在合理区间。
优化项目资源要素保障。深化“亩均论英雄”综合改革,扎实开展“标准地+承诺制”试点,积极推广节地型、紧凑型开发模式。对省级及示范区年度重点项目全部开通土地和环评审批“绿色通道”,实行即报即办。
加强财政资金保障。对标示范区年度重点项目建设计划和政府投资项目计划,积极筹措资金,全面加大财政资金对政府投资重点项目的保障,足额兑付示范区各类促进有效投资政策。
强化市场化融资保障。完善金融机构和重点项目常态化对接工作机制,定期向金融机构推送示范区重点项目清单,促进政银企有效对接。用好投融资改革政策,建立政府和专业机构深度协作机制,发行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盘活存量资产。
高质量实施服务管理
加强论证科学决策。做深做实项目前期论证,全面论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科学测算投入与产出、运营成本与收益,合理确定项目规模、建设方案、运行模式。坚持“先评估、后决策”,完善咨询评估、专家评价、公众参与、具体决策等投资决策程序。
创新方式高效审批。建立健全“多部门参与、事前会商,充分衔接、一次办结”并联审批工作机制,推动省级及示范区重点项目前期审批手续加快办结、要素一次保障到位。持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稳妥推进企业投资项目“可承诺事项+并联审批+事中事后监管”改革试点,严控新增或变相增加审批环节,不断提高审批效率。对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投融资政策重点项目,常态化运行并联审批工作机制,积极开展“企业不跑路,服务送上门”活动。
专业推进规范实施。坚持“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全面推行项目审批委托评估、项目招引尽职调查、合同签订依法审查,规范推进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更好发挥第三方机构专业优势。坚持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科学划定企业投资和政府投资边界,实行差异化管理,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牢牢守住资源、生态、文保、安全、民生、债务、产业、廉洁等底线红线,严防违法违规项目上马,构建多重约束条件下规范实施项目新常态。围绕项目谋划、政策解读、资金争取、项目管理、市场化融资等重点方向抓好常态化政策培训。
聚力推进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
主要工作目标是:紧盯高质量项目建设和企业群众需求,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市场评价为第一评价、企业感受为第一感受,认真落实《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建立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着力打造办事更高效的政务环境、市场更满意的政策环境、支撑更有力的要素环境、预期更稳定的法治环境、亲清更统一的政商环境,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力争营商环境全省最优、全国领先、国际接轨。
提升办事便利化水平
优化企业开办和注销流程。企业开办时间压减到1个工作日以内。推进外资企业设立、变更登记网上办。健全市场主体歇业制度。推进单位参保登记和员工参保登记一网通办。探索对多年吊销未注销市场主体实行强制注销。进一步精简企业注销社保登记申请材料,企业注销材料齐全当场办结。
提升获得电力能力。运用政企协同办电共享平台,督促电力企业加强用电报装信息横向联通,实现“刷脸办电”“一证办电”。全面实现160千瓦及以下小微企业“三零”(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服务城乡全覆盖,全过程办电时间不超过15个工作日。
优化纳税服务。推动“税企直连”,推广网上办税系统与企业财务软件的直连互通,为企业纳税申报提供便利,实现惠企利民政策“免申即享”,企业年均纳税时间压减到70个小时。开办农城税务云课堂,通过洋洋说税、网盘链接等线上渠道为纳税人提供政策辅导。
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度。全面落实国家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压缩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推进跨境电商保税备货进口退货中心仓建设试点。支持建设上合组织国家海外仓,促进上合国家的特殊农产品和物流企业集聚。
提高商事纠纷审判执行效率。推进“互联网+审判”工作,建立绿色通道,快立快审快执,降低案件费用成本。慎用查封、扣押、冻结措施,为被保全企业、停缓建工程预留必要的流动资金和往来账户。积极联系咸阳中院,提升涉杨破产案件办理质效。
创新优化公安政务服务。在户政、交管、出入境等方面推出“跨省通办”、预约上门服务、“容缺”受理、节假日预约审验、延期换领、告知承诺制等便民利企措施,将往来港澳台签注时间缩短至3个工作日,易制毒化学品购置备案审批时限压缩至1个工作日。
提升项目服务保障水平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实示范区、杨陵区两级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化管理,确保清单之外无审批。着眼集成化、标准化、便利化,推行告知承诺制和容缺受理,使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就近办、网上办、掌上办”。
深入开展“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在示范区工业园区公司区域内可供应地块(约1000亩)实行“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土地出让前完成地块的空间生态环境、文物勘探和水土保持等区域评估评价。推行“互联网+不动产登记”,靠前服务,推进“交地即交证”,确保实现交地与交证办理“双同步、零时差”。
纵深推进“亩均论英雄”综合改革。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明确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形成推进“亩均论英雄”综合改革合力。积极组织专业园区申报“亩均论英雄”综合改革试点园区。
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发挥LPR作用,合理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健全私募股权投资体系,支持企业挂牌上市,推动企业直接融资,新增挂牌上市企业1家。发挥融资担保、风险补偿、纾困基金及贷款贴息工具,提高中小微企业获贷率、首贷率和信用贷款比率。
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双包一解”活动。按照“一对一包抓原则,在全区开展领导干部“包企业、包项目、解难题”活动,定点联系、有求必应、无事不扰,为全区企业经营和项目落地排忧解难。对规上企业高管子女在优质教育资源上予以倾斜。
提升投资吸引水平
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严格执行市场准入和外商投资准入“一张清单”管理模式,持续优化准入流程,推动清单事项网上办理。按季度对违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情况进行案例归集和自查整改。
发挥政府采购服务营商环境作用。减轻供应商资金压力,降低供应商参与采购成本,压缩采购合同签订、履约验收周期,缩短资金支付时间。落实政府采购项目意向公开,规范采购信息发布行为。落实政府采购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政策,执行政府采购预留比例。
提升招标投标服务水平。推行不见面开标和远程异地评标等交易新模式,实现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运行。推进数字证书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跨地区、跨平台互认。应用电子监督智能系统。在工程建设招投标领域推行电子保函。
强化劳动力市场监管。加强劳动保障监察,规范企业用工行为。探索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申请全程网办。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从事中介活动许可实行“告知承诺制”“先照后证”属地办理。加强社保政策公布宣传,便于企业查询了解。
鼓励盘活僵尸企业。出台支持政策,鼓励收益较好或增长潜力较大的市场主体盘活僵尸企业,支持民营企业参与REITs项目建设。
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落实支持企业家干事创业16条鼓励措施,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实施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倍增计划和“登高、升规、晋级、上市”四大工程,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瞪羚企业、上市企业13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6家以上。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活动。用好“陕企通”政策发布平台。
减轻市场主体经济负担。加大交通物流、水电气暖、财政、金融、行业协会商会等领域涉企收费监管力度,严肃查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强化水电气等垄断行业成本监审,对施工企业采取“分标准、晒成本”,投资额在30万元以下的小型及零星工程,进行联合竣工验收,做到“两公开一透明”,降低企业水电气成本。
提升监管服务创新水平
加强数字政府建设。落实《陕西省数字政府建设“十四五”规划》,加快政务服务平台二期建设,部门信息孤岛打通率超过80%、数据归集率达到90%。用好“秦政通”“秦务员”平台,逐步实现公务人员全覆盖,切实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推进“一件事一次办”。完善15个“一件事一次办”工作机制,实现全事项上线、全流程运转、全区域点亮。2023年底前新增一批集成办理事项,大幅减时间、减环节、减材料、减跑动,进一步提高企业群众办事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深化市场监管。提高“双随机、一公开”检查事项覆盖率。规范自由裁量权,压缩自由裁量空间,对首次、轻微的违规经营行为,依法免于、减轻或从轻行政处罚。推进跨部门跨区域联合执法,坚持“进一次门、查多项事”,降低检查频次,实行智能执法,能打电话安排的不到现场,能利用网络大数据、在线监控数据的不到现场,做到勤提醒、少打扰。在市场监管、税收管理、进出口等领域建立健全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制度,依据风险高低实施差异化监管。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及其实施细则。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开展专项执法保护行动,加大专利、版权、商标、植物品种权等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严厉打击非正常专利申请和恶意注册商标行为。强化多元化解知识产权纠纷能力。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进“双创”基地核心区大健康智慧云谷项目建设,充分发挥秦创原农业板块平台作用,培育“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办好全国现代农业创新创业大赛和陕西省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深入开展“校院所企行”等创业投资推介活动,常态化组织创新创业项目路演、融资对接等活动。大力招引优秀创新创业团队,全年组织各类活动130场以上,新增孵化企业50家以上、毕业10家以上。
提升政策法规保障水平
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有关法律法规。以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及时整改落实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严格对行政规范性文件进行合法性审核和全面清理。做好《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评估整改、2022年营商环境评价整改和2023年营商环境评价迎评工作,运用好评价结果,以评促改、以评促建。
集中治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行为。严格执行《政府投资条例》,防止边清边欠、前清后欠。巩固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成果,全面完成清偿存量欠款任务,从源头上完善清偿工作长效机制,严防新增欠款行为。
畅通投诉举报渠道。深入开展营商环境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用好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处理办法和营商环境特约监督员制度,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加强营商环境问题线索转办督办,及时发现问题、整改问题。
全面开展政策落实障碍清理行动。梳理减税降费、行政奖励、财政补贴补助等各项优惠政策、产业促进政策、人才支持政策,编制清单,精准推送,及时兑付,切实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
扎实组织开展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
主要工作目标是:立足杨凌“国家队”职责使命和干部队伍建设实际,紧扣党工委管委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重点任务、重大项目,紧盯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扎实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大抓干部效能,大力弘扬“勤快严实精细廉”优良作风,系统增强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防范化解风险和狠抓落实的能力本领,着力建设一支素质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以干部敢为带动部门(单位)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以良好作风担当作为、树立形象、赢得民心,为扎实履行“国家队”职责使命,加快推进“三区三高地”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旗帜鲜明讲政治,大力强化政治忠诚,始终心怀“国之大者”,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一心为民解难题,大兴亲民爱民之风,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解决好群众关切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提升能力强本领,大兴学习研究之风,时刻保持“本领恐慌”的危机感,强化调查研究,吃透情况、把准方向,加强前瞻性布局、全局性谋划,在干中学,在学中干,着力增强“八种本领”“七种能力”。
——实干担当抓落实,大兴务实重行之风,激发担当精神,引导党员干部牢记“三个务必”,大力弘扬敢于斗争、改革创新、久久为功的担当精神,对承担的工作雷厉风行、马上就办,说了算、定了干,快决策、快执行、快突破。
——踔厉奋进促发展,大兴争创一流之风,推进高质量发展,引导党员干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下茬解决示范区发展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年度重要工作、重点项目、重大改革实现大突破,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
持续强化政治建设
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严格执行省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工作机制,坚持台账化管理、清单化运行,拧紧传达学习、研究部署、推进落实、监督检查、报告情况、“回头看”全流程工作链条,形成工作闭环。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深刻汲取秦岭违建事件教训,及时发现、着力解决“七个有之”问题。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围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部署,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要求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执行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
全面加强思想建设
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组织实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计划,教育引导干部持续学懂弄通做实,全面准确把握“六个必须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和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作为党工委委员会议的首要议题和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核心内容,定期重温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分期分批举办县处级、科级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学习班,分级分类组织开展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集中轮训,运用专题培训、讲坛讲座、巡回宣讲等形式推动干部培训全覆盖。办好新提拔处级、科级干部延安精神再教育培训,优化提升年轻干部“弘扬延安精神、培塑优良作风”培训班等,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系统提升干部本领
紧紧围绕优化营商环境、科技创新、项目建设、乡村振兴、生态环保、风险防范,以及上合组织农业基地、对外贸易、特色现代农业、自贸片区建设等事关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领导干部履职能力培训,探索“党校+高校”“区内+区外”培训模式,开展系列专题培训,增强主动服务意识,提高服务企业、服务项目、服务基层能力水平。组织干部赴发达地区、高校培训基地学习培训,学习借鉴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提升综合素质。建立健全重点项目观摩、重要工作定期交流机制,以现场参观取真经、经验交流促提升,让干部在干中学、在学中干,锤炼过硬的作风能力。选派一批政治素质好、发展潜力大的优秀年轻干部到共建部委、共建厅局和先进发达地区交流学习,加大与西农大、杨职院和杨陵区干部挂职交流力度。把最优秀、最合适的干部选派到产业发展、示范推广、种业创新、对外开放、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建设第一线经风雨、受锻炼。用好“学习强国”“三秦大讲堂”、网络干部培训学院等平台,加强经济、科技、法律、历史等各领域知识培训,全面提升干部能力素质。
鲜明树立实干导向
建立全年重点工作任务落实责任清单,全面推行重大项目和重要工作“聚合化发力、项目化实施、专班化推进、清单化管理、成果化考核”的“五化”工作法,持续深化“周自查、月研判、季观摩、年评比”工作任务落实“赛马”机制,对实绩突出、堪当重任的干部大胆使用,营造比学赶超、争先创优浓厚氛围。认真落实《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重点解决能下的问题,对推进工作不力、作风漂浮、干部群众意见大等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及时予以调整。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加大对项目建设、营商环境、招商引资、上合组织农业基地、自贸区(综保区)、秦创原农业板块、产业创新中心等重大任务平时考核力度,加大季度排名和通报力度,将考核结果与干部任用、评先奖优、问责追责紧密结合,凝聚追赶超越精气神,激发担当作为主动性。
从严加强党内监督
认真贯彻执行《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意见》等党内法规,常态化开展党委(党组)“一把手”向党工委委员(扩大)会议述责述廉工作,深入开展巡察、“一报告两评议”等工作,加大对领导干部履职用权情况监督。强化日常监督,严格执行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严格落实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行为常态化管理机制,严密防范廉政风险。加强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巡察、信访等部门协作配合,建立示范区智慧监督大数据平台,健全信息共享机制,推动各类监督贯通融合,增强监督合力。扎实开展“学党章、悟思想、强党性、善作为”主题纪律教育,做实做细同级同类警示教育,用好廉政教育基地、警示教育片、忏悔录等资源。
持之以恒纠治“四风”
深化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坚决破除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完善问责机制,加大问责力度,严肃整治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紧盯反复性顽固性问题,严查违规公款吃喝、违规发放津补贴、“舌尖上的浪费”等行为。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紧盯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不担当、不用力,纠治空喊口号、只表态不落实行为;紧盯对政策举措和工作部署片面理解、机械执行、野蛮操作,纠治简单化、“一刀切”、层层加码行为;紧盯玩忽职守不作为,纠治麻痹松懈、推诿扯皮、敷衍塞责、懒政怠政行为;紧盯任性用权乱作为,纠治随意决策、盲目决策、违规决策行为;紧盯权力异化、政绩观扭曲、事业观偏差,坚决纠治“堆盆景”、搞“形象工程”、数据造假等行为。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从严控制文件、会议数量,严禁多头、层层上报材料,杜绝以调研名义开展监督检查考核。
深入开展专项治理
聚焦就业创业、教育医疗、养老社保、食品药品安全、执法司法等领域,严肃查处贪污侵占、截留挪用、虚报冒领、吃拿卡要、优亲厚友等行为,坚决惩治群众身边“蝇贪”。以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为重点,加强对重要政策落实、重大工程项目、大额资金使用等情况的监督,开展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看住国家资产、集体财产,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深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粮食购销、涉水领域等专项整治,加大对“村霸”“街霸”等的整治,严查黑恶案件背后腐败和“保护伞”。开展医疗系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深入整治医疗采购“吃回扣”等问题,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开展住房领域问题专项治理,着力解决交房难、办证难等问题,严肃查处随意决策、违规审批、监管不力等失职失责行为,督促强化行业监管。
激励干部干事创业
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通过明方向、立规矩、正风气、强免疫,鼓励引导各级党组织切实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营造积极健康、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和良好环境。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精准运用“四种形态”,对在推进示范区重大工作、重点项目、重大改革中勇于创新、先行先试的干部,存在容错纠错情形的恰当处理,让敢抓敢管、善作善为的干部轻松上阵。常态化开展被问责和受处分干部跟踪“回访”,对影响期满、积极改正、表现优秀的,经考核认定后大胆使用。完善落实举报失实干部澄清问题工作办法,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以鲜明导向激励干部开拓创新、苦拼实干,努力形成示范区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