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为民的“好当家”
——访陕西省劳动模范任让席
从杨陵区五泉镇斜上村党支部书记到如今的杨陵区调解委员会副主任,任让席无论在哪个岗位,“一心为民”的信念深深烙在他的心里。日前,记者来到杨陵区调解委员会,采访了“陕西省劳动模范”任让席。
任让席出生于1953年,1975年至2019年,先后任斜上大队长、斜上村村委会主任和党支部书记。在村上任职44年来,任让席深深体会到:当一个村官,就要保一方平安,建一方文明,富一方村民。只有这样带领村民真抓实干,领导才会放心,群众才能信任他。在他的带领下,2006年,斜上村被全国司法部、民政部命名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2014年,被评为“省级文明村”;2017年被评为“全国文明村”;2018年被陕西省委组织部评为“村级党建标准化建设示范村”;2018年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村上要发展 必须要和谐
斜上村曾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自然村。初出茅庐,面对村子里人心散、矛盾多、账务乱、基础差的现状,面对群众思富盼稳的迫切心情,任让席深深地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作为土生土长的斜上人,任让席仍然清楚地记得,为了争粮争地争水,村子里一直都有不和谐的音符。他知道,粮、地、水不过是表面“症状”,贫穷落后才是矛盾的根源。如何在不富裕的村集体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引领作用,团结一心带领村上男女老少一起奔小康,任让席没少想办法。
他在调解工作中奉行的理念是“跑断腿、磨破嘴,人再累,心不悔”。左邻右舍有矛盾,任让席就来回奔波做工作,说事拉理多调解。他经常深入农户摸底子,对症下药,及时化解民间矛盾纠纷,为发展农村经济奠定坚实基础。
发展猕猴桃产业 让村民鼓腰包
村上的矛盾少了,致富奔小康的心也齐了。当村干部44年来,他带领群众种猕猴桃、建冷库,村子变成了人均收入一万多元的富裕村。
农村要致富就要发展产业,斜上村近七成的耕地都种上了猕猴桃。从最初群众的不认可,到现在发展成全村的主导产业,这中间离不开村里党员干部的带头引导。随着猕猴桃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增大,如何保证群众的收入不受影响,任让席认为,真正做到人有我必须好,人好我必须优,人优我必须存,只有把猕猴桃存在冷库,打时间差,才能提升猕猴桃的利润空间。说干就干,他带领大家建设8个冷库,存储量达500吨,延伸了猕猴桃产业链。
在他和村两委会一班人的共同努力下,斜上村大力推广猕猴桃规模种植和日光大棚育繁产业,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2016年,全村仅猕猴桃产值就突破1200万元,人均收入达13256元。正如村民所讲“土地流转好,引领产业跑,大棚、猕猴桃,村民鼓腰包”。
克难攻坚 建设美丽乡村
斜上村富了,村民笑了。斜上村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完成了农电改造任务、自来水入户工程、水泥生产道路、管道埋设任务等。打机井、街道硬化、建沼气、卫生改厕、安装路灯、新建垃圾池等,有效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极大地改变了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全村进村道路(小康路)三个通道共栽植樱花树1755棵,320户门前绿化美化全部到位,极大地改善了斜上村村容村貌和人居生活环境。如今,斜上村已经成为杨陵区新农村建设的一张名片,成为农民富、农业强、农村美的典型。
2019年,任让席走上人民调解员的岗位。他用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法服人的理念调解了一件件纠纷。2020年他被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
一勤天下无难事。身为陕西省劳动模范,任让席认为,不管哪个行业都需要“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而调解员作为基层和谐的守护者,他更应弘扬劳模精神,调出万家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