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夏粮生产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季,眼下全国小麦陆续进入集中收获期,“三夏”大规模小麦机收全面展开,力保夏粮颗粒归仓。
6月9日上午,在位于杨陵区揉谷镇秦丰村的禾迪德耘种业小麦原种基地里,联合收割机在金黄的麦浪中来回穿梭,机器过后留下一排排整齐的麦茬,切割、剥壳、脱粒、麦秆还田......在农机驾驶员的操作下一气呵成,饱满金黄的麦粒从收割机倾泻而下倒入小车中。
“看天气预报,预计下周又有雨。所以现在要趁着这晴好天气,赶紧把小麦全都收了,从‘龙口夺粮’,跟天气‘赛跑’,麦收刻不容缓。”杨凌禾迪德耘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农业研发中心负责人刘会学看着眼前的麦收场景,思绪万千。
在禾迪德耘种业小麦原种基地,种植的有“农大1108”“农大5181”“陇育5号”“陇育10号”等小麦品种。“今天主要收‘农大1108’和‘农大5181’,同时对这两个品种进行测产,看今年收成几何。”刘会学说。
“农大1108”“农大5181”是中国农业大学孙其信教授团队培育出的小麦新品种,都已通过国审,具有高产、粒大、抗倒伏、抗病等特点。“农大1108”适宜种植在陕西关中地区、河南、河北、山东及安徽淮海地区,而“农大5181”适宜陕西关中和甘肃陇东等多个旱地冬小麦种植区,目前这两个品种已累计推广6399.7万亩。
近年来,杨凌示范区着力打造中国旱区种业硅谷,支持鼓励区内种业企业发挥自身优势,聚合国内外优良品种开展集成示范和产业推广。禾迪德耘种业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甘肃陇东学院、平凉农科院等科研院校紧密合作,“引良种、扩面积、稳单产”,用实际行动筑牢粮食安全基础,全力守护群众“粮袋子”。
“通过测产,今年杨凌原种基地‘农大1108’平均亩产达1350斤,‘农大5181’平均亩产达1300斤,产量表现良好。”手抓一把麦子,捻着麦粒,刘会学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在天气多变的情况下,小麦平均亩产能取得如此喜人成绩,离不开禾迪德耘种业对小麦及时、科学的管理。“去年冬季,我们筛选优质小麦种质资源,采取不同时段播种,推进‘一喷三防’工作的实施,并适时使用禾迪农化的植物营养栽培方案进行科学控旺,确保今年粮食丰产丰收。”刘会学说。
手里端牢“中国碗”,碗里装满“中国粮”。禾迪德耘种业一步一个脚印耕耘好丰收的沃野,将育种基地、繁育基地布局在山东滨州、河南南阳、陕西关中、甘肃平凉等地。目前,企业拥有6个国审品种,极大地提高种业企业繁种供种能力,为做强种业“芯”,端稳粮食“碗”打下坚实基础。
种好地、打好粮,第一关是种子。“今年雨水多,部分基地小麦不能作为种子使用,下一步要加大未发芽区域种子调度,力争在2024年实现育繁良种50万亩,确保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刘会学说,禾迪德耘种业也将盯紧“粮袋子”,拎好“油瓶子”,提稳“菜篮子”,奏响农业高质量发展奋进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