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愿实施‘中国助力非洲农业现代化计划’。中方将帮助非洲拓展粮食作物种植,鼓励中国企业加大对非农业投资,加强种业等农业科技合作,助力非洲农业转型升级。”8月24日,南非约翰内斯堡,习近平主席在中非领导人对话会上发表主旨讲话,明确提出中非农业领域务实合作的举措。
当地时间8月24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南非总统拉马福萨在约翰内斯堡共同主持中非领导人对话会。习近平发表题为《携手推进现代化事业 共创中非美好未来》的主旨讲话。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提升非洲农业产业链和产品附加值、加大中非农业技术合作、加强中非农业科技创新合作、提高中非农产品贸易便利化、保障非洲粮食安全、加强国际合作……今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和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十周年。农业是中非经济合作的重要领域。纵览《中国助力非洲农业现代化计划》不难窥见,“合作”是这份计划的主基调。
尽管只有1700余字,但这份计划却传递出强烈信号,即中非双方未来合作前景广阔,这也为杨凌深耕中非农业领域合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作为现代农业“国家队”,其实,杨凌与非洲国家在农业领域的合作由来已久。
从中非现代农业技术交流示范和培训联合中心落户杨凌,到“中非农业交流合作实践与展望研讨会”在杨凌成功举办,从中非共和国农业技术合作研修班在杨凌开班到开展百余期援外培训助力提升非洲农业现代化水平……一幅杨凌与非洲人民相知相亲、携手前行的动人画卷徐徐铺展。
近年来,杨凌示范区与非洲国家在现代农业领域深化交流、加强合作,分享彼此发展经验和先进技术,共同推动现代农业建设、农产品贸易和农业产能合作,携手深耕农业合作“示范田”,不断释放可持续发展潜力,使中非农业交流合作取得了新的更大成效,更好地造福了中非人民。
海江波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主任,在他的办公室里,珍藏着一顶特别的草帽,上面签满了外文名字。海江波说,希望在退休前跑遍整个非洲,让每个非洲国家都有朋友给这顶草帽签上名。他离自己的梦想并不遥远。截至2019年,这位55岁的教授共赴非洲26次,在12个国家的试验田和实验室里留下了足迹。
过去的十几年间,海江波和他的同仁们在农学、园艺、水建、食品、机电、林学、经济管理等领域传授中国已经实践并取得的丰富经验,帮助解决了很多非洲国家面临的粮食问题。他说:“我们期望在非洲那边把我们的这些技术,把我们的经验和非洲人来分享。这样我想可能对我们今后的整个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都是有帮助的。”
不仅是海江波,2014年至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先后派出69名专家教授前往非洲多国开展各项科技合作,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他们已然成为中非农业合作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时针回拨到两年前。2021年12月15日,中非现代农业技术交流示范和培训联合中心落户杨凌,该中心为中非现代农业技术交流示范和培训搭建了新平台,提供新动能,开启了中非农业合作新篇章。
时隔不到一年,2022年10月18日,中非旱作节水农业技术交流示范和培训联合中心(斗口)揭牌成立,该中心高质量实施援非培训、农业技术示范推广等项目,在非洲国家建立互助减贫示范村,助力构建中非农业交流培训体系,为提升我国对非农业合作水平贡献新的力量。
这一务实举措令中非共和国留学生Makounzi欢喜不已,他表示,把中国脱贫模式和乡村治理应用到非洲国家发展中十分有效,非洲国家农村发展需要中国经验,期望有更多的减贫示范村在非洲国家能够发挥作用。
非洲谚语说,河有源泉水才深;中国古语云,为有源头活水来。近几年,杨凌示范区与非洲农业领域的合作更是多点开花、硕果累累。尤其是在第29届农高会上,中非现代农业技术交流示范和培训联合中心(陕西)的正式揭牌,赋予杨凌示范区深化中非农业合作、助力非洲应对粮食安全、推进减贫事业的重要使命。
据统计,2005年以来,杨凌面向非洲国家共举办水土保持、节水灌溉、基础设施建设等主题援外培训百余期,40多个非洲国家的1900多名学员在杨凌参加培训学习;1200多名非洲留学生毕业归国。
过往合作硕果累累,未来蓝图令人期待。
下一步,杨凌示范区以上合组织农业基地为依托,进一步发挥对非农业培训交流的整体协同效应,通过高质量实施短期培训、农业技术示范推广等项目,助力构建中非农业交流培训体系,为提升我国对非农业合作水平贡献新的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