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四月天,潮起农科城。
七年前,同样是在春天,一场改革在农城大地蓄势待发。2017年4月1日,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杨凌片区挂牌成立,至此以探索制度创新为核心的试验正式启航。
在开放中蝶变,在创新中追梦。七年来,作为全国唯一农业特色鲜明的自贸试验片区,杨凌自贸片区始终以国家队的站位、排头兵的担当,紧扣国家使命,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推出一大批改革创新案例,为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引擎。
眼下,这片5.76平方公里的热土,正朝着打造“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建设世界知名农业科技创新城市的目标稳步迈进。
制度创新红利加速释放
制度创新是自贸试验区的生命力和价值所在。打造自贸“杨凌样板”,底气从何而来?制度创新是答案。
七年来,这里意气风发,制度创新红利加速释放。
前不久,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复制推广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第四批改革创新成果的通知》,杨凌自贸片区《“一带一路”跨国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体系》改革创新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
而这,只是杨凌加大制度创新和案例培育力度的一个缩影。
从2017年到2024年,作为杨凌示范区改革开放的重要抓手,杨凌自贸片区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促进贸易便利化、推进农业领域金融创新和加大农业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探索形成了一系列“杨凌经验”。
回眸七年奋进路,这里已经累计形成70多项系统集成性较好的创新案例,其中7项创新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15项改革创新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17项案例被评为陕西省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
自贸区,即打造经济要素流动最自由的区域。在这里,不仅可以率先探索、先行先试全国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仍需试验的事项,而且可以大胆改革、创新突破企业投资和对外贸易亟需突破的体制障碍。
字面意思好理解,可上升到实践探索,必然要摸着石头过河,直面一个个新课题。实际上,杨凌自贸片区挂牌运行的这七年,就是探路、试验、创新的七年。
得益于这种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杨凌自贸片区交出了一份精彩的答卷:先正达杨凌中心完成首批玉米种质资源引种工作,为种业企业海外常规引种打开通道;围绕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探索开展种质资源跨境流通制度创新,已取得海关总署支持;首创提出境外药用植物原材料先行进入综保区、经处理达到国家药典规定后再行入境国内的模式,为未来众多药用植物入境探索新路径。
窥一斑而见全豹。可以预见,未来杨凌自贸片区将踏入更深更广的试验操作层面,一项项制度创新也将不断上演。
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时间拨回至2023年11月27日,在临近周至县哑柏镇开农药店的办事群众,来到杨凌示范区政务中心领取更换的农药经营许可证。他高兴地说:“现在办事太方便了,省时又省力。以往延续换证都需要去周至县城去办理,加上路程,最快也需要半天时间。”
跨区通办新模式的出现,有效解决了企业群众受区域限制“来回跑”问题,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如今,在杨凌自贸片区的沃土上,类似的改革创新不断涌现。
七年来,围绕深化“放管服”改革,杨凌自贸片区以刀刃向内的精神和勇气,通过自主创新、复制推广,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新举措。
——积极推进“一门一网一次”政务服务模式,不断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实施“容缺受理+告知承诺制”,梳理并公布“容缺受理”事项清单,以企业承诺推进审批便利化。
——率先完成225项省级委托下放事权的承接落实工作,统筹推进“证照分离”全覆盖改革。
——围绕农业金融开展产品创新,发放全国首笔种业制种“双向订单”贷款,创新开展植物新品种权质押贷款、生物资产动态估值贷款,农业金融发展环境显著提升。
不仅如此,杨凌自贸片区还与黄河流域联盟、欧亚陆海自贸试验区联盟等其他兄弟自贸片区联合签署“跨省(区域)通办”合作协议,着力解决企业群众跨省(区域)办事难、办事不便利等问题;与西咸新区共建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涉农法律服务中心,研提涉农法律改革事项,开展政策解读和培训,助力全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在一系列改革举措的加持下,杨凌示范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一组数据最具说服力:2023年杨凌新登记经营主体数3784户,同比增长11.95%,每平方公里经营主体达189户,位列全省第二,新增涉税经营主体2376户,同比增长14.78%。
擦亮农业对外开放“窗口”
与全国其他自贸区相比,杨凌自贸片区算是“小块头”,面积仅5.76平方公里,居陕西三大片区末位。
“块头”虽小,杨凌自贸片区却有着独一无二的特色。
这里不仅是首个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也是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尤其是随着杨凌综合保税区的应运而生,让这里形成了“自贸区+综保区”的双区驱动、双驱叠加效应,更令这片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今天的申报十分顺利! 杨凌综合保税区为我们公司在进出口业务的仓储、物流、报关、关税等方面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政策,也为我们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给足了信心。”陕西龙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汉元分公司厂长邸豪说道。
3月6日,在杨凌综保区,两辆装载圣诞树PVC片材、PE树叶,货值超过百万元人民币的货车在工作人员指引下,缓缓通过卡口。
这是杨凌农业跨境合作综合服务有限公司2024年开展的首单出口业务,标志着示范区首家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公司正式进入实质化运营,为杨凌综保区促进外贸增长、加快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平台支撑。
七年深耕“试验田”,满地累累“创新果”。
如今,在“自贸区+综保区”的叠加优势带动下,美国嘉吉、阿根廷凯茂、加拿大麦肯集团等一批世界知名农业企业投资杨凌,全区外资企业总数达90余家。2023年示范区进出口总值较上年增长28.76%,增速全省第二。此外,通过在招商引资和产业培育方面不断用力,综保区已储备项目33个,其中9个已完成决策并签订入区协议。
“七年来,杨凌自贸片区的建设发展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下一步,我们将落实好党的二十大关于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的重要部署,勇做开拓进取、攻坚克难的先锋,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开展探索,努力建设更高水平自贸试验区。”杨凌示范区自贸办主任苏亚文的话语铿锵有力。
风正时济,自当破浪扬帆;任重道远,更须策马扬鞭。
历经浪涛洗涤,见识海阔天高,敢于逐潮追梦的杨凌自贸片区,将更快、更有力地布局落子,破浪前行。
面向未来,这片热土定会不负众望,一幅植根于农业、由创新写就的新时代农业创新丰收图景正徐徐展开,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