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李九红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18年,杨凌示范区已全面完成区内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实现了83户、117人全面脱贫。
作为首个国家级农高区,近年来,杨凌依托农科教资源优势,助力全省脱贫攻坚,以秦巴山区等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重点,通过帮产业、帮人才、帮技术、帮市场,引领柞水、镇巴、紫阳等11个深度贫困县区农业产业发展,实现科技助力脱贫攻坚取得良好成效。
帮扶特色产业搭建快销平台
李九红介绍,杨凌为每个贫困县区确定了2至3个重点帮扶产业,在柞水建成中药材示范基地300亩,建成设施木耳大棚49座共31亩;先后在城固、洋县、西乡、商南等地建立了9个“陕南山地猕猴桃试验示范基地”,帮助陕南地区猕猴桃种植面积发展到15万亩,年经济效益超过12亿元;创新采取“专家+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示范基地+农户”的产业服务模式,助力陕南茶叶面积发展到281.5万亩,产量达到13万吨,产值超过178亿元,无性系良种茶园占比从不足1%提升到32.04%。
在拓宽销售渠道上,杨凌通过发动区内企业带动帮扶,积极推进消费扶贫。在柞水开展的“杨凌人·柞水情,消费扶贫暖人心”倡议活动中,累计销售柞水扶贫产品超过300万元。2019年农高会期间,免费为柞水提供农高会展位,实现销售额50余万元。同时,发动电商产销帮扶,组织各类产销对接活动12期,为贫困地区农产品搭建起快捷通畅的销售平台。
培训专业人才传授先进技术
杨凌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培训农业专业人才,传授先进技术助力脱贫攻坚,截至目前,已累计培训100场、6000余名学员;组织区内农科专家到田间地头开展现场培训,累计培训44554人次;强化杨凌示范区农民技术职称证书考核认定,1849名贫困县区群众获得杨凌农民技术职称证书。
为促进当地产业实现提质增效,杨凌针对11个深度贫困县区,每个县区组织1支专家服务团,对当地主导产业开展技术指导服务。为方便群众掌握使用农业实用技术,精心选择了中药材、茶叶、黑木耳、木瓜等14个陕南共性或特色产业,编制印成通俗易懂、小巧便携的口袋书,面向贫困县区免费发放,农民朋友可以通过扫描书底二维码,观看小视频学习农业技术。目前,已修订口袋书2版,印刷1万多套、发放15万余册。同时,利用推出的“强农”APP客户端和杨凌农高会,将杨凌的品种、技术、模式等推广到扶贫一线。
发挥科创优势服务“3+X”工程
2018年,陕西实施“3+X”工程,推进产业脱贫助力乡村振兴。
在培育新品种上,研究出了瑞阳瑞雪、秦脆秦蜜等新品种,其中,瑞阳瑞雪是具有自主产权的苹果新品种,也是黄土高原主推品种。培育了猕猴桃一系列新品种,特别是脐红,在陕西种植具有雄厚的优势和推广的价值。
在新技术推广方面,杨凌主要推广“3+2”技术。在新业态示范方面,重点推广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将科技推广取得好的品质和收成的农产品,通过杨凌电商产业园,打上杨凌科技元素,为农产品赋能,提高附加值,以此增加贫困地区农民收入。
杨凌不断探索农业示范推广模式,将扶贫触角伸向基层的“末梢神经”。截至目前,杨凌在全国18个省(区、市)建设示范推广基地,实现省内56个国定贫困县、秦巴山区75个贫困县全覆盖,建立了344个、覆盖18个省区的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基地面积超过9000万亩,5000多项农业高新技术走进了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