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以“种业科技创新 促进全产业链发展”为主题的2022年全国(杨凌)小麦新品种观摩会在杨凌召开。
在专题报告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小麦工程实验室主任许为钢通过线上连线方式,围绕“我国小麦品种改良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当前小麦育种攻关的主要着力点”两个大的方面向大会作了《坚持绿色发展 推进小麦育种联合攻关》的专题报告。
许为钢说,我国土地资源和社会发展需要持续提高农作物的单产水平,来应对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从近十年耕地面积变化来看,2009年耕地面积20.31亿亩到2019年的19.18亿亩,面积减少了1亿亩左右。现在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了6.6亿吨,尽管我们实现了小康水平,但是与发达国家粮食生产水平还存在着一定差距,所以我们小麦单产水平必须要持续地提高。
我国小麦生产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950年到1997年间,我国小麦单产大幅提高,种植面积也在扩大,粮食总产逐步提高;第二阶段从1998年到2003年,小麦单产处于低位徘徊阶段,种植面积大幅减小,导致总产大幅下降;第三阶段从2004年后,单产出现新高,种植面积逐渐恢复处于了稳定期,粮食总产逐渐上升。
在品质改良方面,需要进一步地拓展深化。目前我国小麦品种已经实现了强筋、弱筋品种从无到有的大面积应用,育成了一批与进口面包、糕点小麦相媲美的优质品种,小麦品种质量的整体水平逐步得到改善,引进和建立了强、弱筋育种技术体系,开展了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引进开发并应用了一批重要品质相关基因的分子标记。
许为钢认为,我国目前已基本完成了2002年提出的《优质专用小麦优势区域发展规划》第一阶段目标。他进一步分析说,要完成小麦品种优质化的第二阶段,首先要解决大中食品的优质化,二是要选育面条、馒头专用优质高产品种,三是要选育超强筋优质高产品种,四是还要继续选育饼干、糕点、面包专用优质高产品种。
许为钢简介: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小麦育种学科带头人之一。从事小麦遗传育种工作30余年。早期曾在杨凌工作。
其先后荣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河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何梁何利基金会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中国作物学会作物科学成就奖等,为我国小麦生产和小麦育种学科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