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出友谊之花 结出合作硕果——陕西与中亚五国民间友好交流素描

来源:陕西日报 作者:李羽佳 发布时间:2022-09-27 15:51

2000多年前,张骞从汉长安城启程出使西域,开辟出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成就了一条繁荣兴盛的商旅通道。

联通东西,跨越古今。“一带一路”倡议为沿线国家和地区开辟了合作共赢的新通道。地处中国西部内陆的陕西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与中亚五国在多领域携手浇灌出一朵朵友谊之花,结出一颗颗合作之果。

向西连通,“钢铁驼队”带来广阔前景

繁忙的西安港,中欧班列长安号奔驰不息,联通万里……

回顾过往,2013年7月18日,伴着悠长的汽笛声,首列中欧班列长安号从西安港启程,穿山越岭抵达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长安号这一“钢铁驼队”跨越亚欧大陆,标志着陕西向西开放迈出了新步伐。

9年多过去,中欧班列长安号跑出了新速度新空间。今年1月至8月,中欧班列长安号累计开行2636列,运送货物总重达221.7万吨,开行量、货运量、重箱率等核心指标稳居全国前列。

沿着铁路做生意,一端是全方位扩大开放的陕西,一端是广阔的国际市场。中欧班列长安号将这两端的需求和供给连接在一起。在这条充满商机的国际大道上,陕西为实现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美好愿景作出积极贡献。

陆上“丝绸之路”越跑越宽,空中“丝绸之路”也越织越密。

6月24日,一架满载21.5吨高附加值货物的货机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飞往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这是今年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继开通西安至大阪、阿拉木图航线后,新开通的第3条全货运航线。

新开的3条国际全货运航线中,2条通向中亚地区,进一步畅通了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空中经济走廊,助推共同发展。

开放合作,共享“一带一路”成果

沿着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布局了一条从田间到餐桌的产业链。哈萨克斯坦北部地区饱满的麦穗,成了老陕餐桌上喷香的油泼面。

2015年,西安爱菊集团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走出国门开展粮食进口业务,与哈萨克斯坦20多个农场主签订总计150万亩土地的“订单农业”合作协议,并对当地农作物进行深加工。

“随着中欧班列的开通,哈萨克斯坦粮油产品10天左右就能抵达西安,运输成本大大降低。”爱菊集团副总经理刘东萌说。

在不久前结束的第29届杨凌农高会上,来自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等上合组织国家的新技术、新装备、新品种等汇聚杨凌。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已经建成,“农科城”杨凌线上线下培训来自上合组织成员国的学员超2.7万人次,为促进上合组织国家现代农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金秋九月,好消息再次传来——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两国签署合作文件,将在西安、阿克托别互设总领事馆。

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新机遇下的陕西奋力前行,正迈向更广阔的舞台。

传承友谊,人文交流不断走深走实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

陕西“朋友圈”不断扩大,目前全省国际友好城市超100对,遍布五大洲41个国家,实现中亚地区全覆盖,人文交流丰富多彩。

2013年12月,西北大学与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签署合作协议,并组成中乌联合考古队,共同寻求丝路考古的新突破;

2016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发起成立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联盟已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5个国家联合建立了8个海外农业科技示范园;

2018年,西北大学丝绸之路考古中心建立,深入研究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演变、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以及环境变迁等,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深化教育对外交流合作,由西安交通大学发起成立的丝绸之路大学联盟,迄今已吸引37个国家和地区的160余所高校加盟并开展多元合作;长安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与多个“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

陕西与中亚国家的友谊源远流长。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我省同中亚五国友好城市、友好组织等互致慰问信,并尽全力提供帮助。2020年5月,陕西派遣工作组赴塔吉克斯坦开展抗疫国家合作,中国(陕西)赴塔吉克斯坦医疗卫生联合工作组受到塔吉克斯坦政府和中国外交部好评,并获得“国际友谊贡献奖”。

在陕西,从“我”到“我们”的感人故事也在温情上演。

“我是外国人,但不是外人!”2021年底,在中国学习中医药专业多年的哈萨克斯坦小伙儿马文轩,主动加入社区抗疫志愿者队伍,勇敢站在抗疫一线。暖心故事汇成了中国同中亚国家人民心意相连、携手共进的动人交响曲。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站在新的起点,怀揣新的期待,陕西搭建起对外交流对话、民心相通的桥梁,三秦大地上续写着传颂千年的丝绸之路壮美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