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节水专家朱德兰给学生讲完课,就操心起在乌兹别克斯坦的两个智慧灌溉教室建设情况。“相关设备已经过去了,再过一周左右,我们的工作人员就能去安装了。”朱德兰说。
这两个智慧灌溉教室可不简单,它们浓缩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节水灌溉的核心技术,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乌兹别克斯坦高校共建。此前,在乌兹别克斯坦中乌节水农业海外示范园,朱德兰教授团队通过应用智能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帮助示范园农作物产量提高了30%,用水量节省了50%,成本投入减少了40%。
“水资源短缺是乌兹别克斯坦农业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我们团队就是要帮助当地探索出一条可行的节水农业发展路径。为了加快项目进度,今年我每个月都会过去一次,现场进行技术指导。”朱德兰说。
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像朱德兰这样的科技专家还有很多。他们经常往返于中国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带着国家使命、西农情怀,帮助解决制约当地作物产量、质量提升的关键技术问题,把旱区农业发展的“科技火种”播撒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
2016年以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丝路创新联盟为平台,与哈萨克斯坦的国立农业大学、赛福林农业技术大学,吉尔吉斯斯坦国立农业大学,塔吉克斯坦国立农业大学,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水利与农业机械工程大学等11所大学建立起越来越深入的合作关系。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围绕区域农业发展共性问题开展科学技术研究和人才培养,与相关高校共建哈萨克斯坦农业科技、乌兹别克斯坦节水灌溉、吉尔吉斯斯坦农业科技等8个海外科技示范园,开展良种繁育、品种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突出高效农业节水技术、水肥一体化管理技术、土地沙化治理和盐碱地改良技术等合作,制定了7项作物生产标准、11项作物生产技术规程,助推中亚农业发展。
“我们与赛福林农业技术大学、北哈州国立大学合作筛选了一批优良品种,其中小麦试验最高增产60%,一般也在20%—3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罗军说。目前,8个海外农业科技示范园已示范种植13个大类、115个农作物品种,筛选出适合当地的4大类、9个农作物品种,其中2个小麦品种进入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国家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
9月22日,第八届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年会暨第二届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农业大学校长论坛在杨凌开幕。来自中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巴基斯坦、白俄罗斯、约旦等国家的46所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单位的130多名代表参会,共同探讨促进农业教育科技进步的良策。
作为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发起院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联盟秘书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吴普特表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积极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于2016年发起成立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7年来,联盟成员单位加深了相互了解,搭建了交流合作平台,取得了一些重要的合作成果,发展潜力越来越大,合作道路越来越宽,合作机制不断创新,发展前景更加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