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黄淮麦区,郁郁葱葱,进入灌浆期的麦穗,壮实圆润。
5月15日—16日,来自安徽宿州、河南永城、江苏徐州等地的种粮大户、种子企业、科研院所、农业部门的代表参加了由杨凌示范区管委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主办的2024年全国(杨凌)小麦新品种现场观摩会。
在“西农99”“西农920”“西农629”等小麦新品种集中展示基地,代表们时而蹲下身子,细数穗粒,时而走进麦田,轻抚麦茎,感受它的力量。这些品种作为杨凌示范区“区校融合”下新晋小麦“芯”质生产力的代表,展示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小麦赛道上的“科企”合作新成果。
高产、换代“麦霸”突围
在安徽宿州市埇桥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西农99”“西农920”在内的百个小麦新品种在此进行区域、生产、品比试验。
观摩现场,与会专家、企业代表、种粮大户代表现场观摩“西农99”长势长相、抗倒伏以及产量结构时,他们对该品种在冬季抗寒性,抗倒性,田间综合抗病性,耐干热风,熟相、稳产等方面的表现给予一致认可。
“大穗大粒、结实性好,抗干热风,熟相落黄好。”“西农99”主要培育人马翎健介绍,该品种除了“两个好”之外,还有不怕寒、不怕病、不怕热、不怕倒“四不怕”特点,高产田块亩产可达1500斤。
综合性状好、多抗广适、高产稳产作为“西农920”品种特性,观摩团代表纷纷表示,该品种有望成为黄淮海地区更新换代小麦新品种。
田间试验知“真章”
在河南永城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永城示范园,另一组当家品种代表“西农629”“西农598”日渐饱满的麦穗在柔风下预奏着丰收的前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教授闵东红介绍,“西农629”于2021年通过国审,具有优质高产、早熟抗冻、矮秆大穗、抗病抗倒等优点。国家两年区试结果,该品种平均亩产600公斤,比对照品种增产6%,最高亩产709.3kg,适于黄淮南片河南、陕西、江苏、安徽地区高、中水肥田块早、中茬种植。
“西农598”于2022年通过国审,具有苗期生长势强、丰产性突出、高抗倒伏、田间综合抗性较好等优点。且对赤霉病、叶锈病、条锈病和白粉病等主要病害具有良好田间抗性,产量潜力750公斤—800公斤。
“目前‘西农629’‘西农598’已成为公司的主推品种。”河南省源泉种业负责人胡杰清介绍,作为承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第一批校外小麦示范园试验任务的单位,累计开展近200个小麦新品种(系)的产量比较和区域适应性鉴定试验。
谋划自育攥牢当家品种
在徐州市沛县湖西农场麦田里,“西农511”迎风摇曳。该品种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吉万全教授团队选育而成,2018年通过国审,品质指标达到国家优质强筋小麦标准,亩产达550公斤至600公斤。
“今年是我种植‘西农511’的第四年,该小麦品种优质强筋,种子收购价比其他品种每斤高出2分钱。”沛县禾盛丰种业总经理王肖介绍,“西农511”种植效益非常不错,且抗病、抗旱、抗倒伏等特征明显,产量稳定,特别适应规模化生产。下一季,准备订购40万斤种子,继续扩大种植面积。
近年来,杨凌示范区在黄淮麦区建立了小麦新品种示范园24个,通过校地共建,加速品种成果转化,形成了以“西农979”为代表的骨干型品种,以“西农511”为代表的成长型品种,和以“西农99”“西农920”“西农629”“西农598”等为代表的苗头型品种的示范推广“品种梯队”,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杨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