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单卫星(左)与哈萨克斯坦的研究人员查看新品种马铃薯的长势。 受访者供图
12月16日一大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教授孟玉玲接通固原天启薯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马玉龙的电话,与对方沟通在宁夏试验基地进行马铃薯育种的相关事宜。
作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马铃薯研究团队成员,2023年,孟玉玲担任首席科学家,与宁夏马铃薯龙头企业固原天启薯业有限公司合作,牵头实施“马铃薯抗晚疫病基因资源挖掘与种质材料创制”项目。这是宁夏获批的首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项目。
“团队从2009年开始就与固原天启薯业有限公司合作,系统开展马铃薯优质种薯繁育等研究工作。项目实施后,我们进一步围绕马铃薯产业关键技术问题联合攻关,合作更加紧密。”孟玉玲告诉记者,目前,团队已创制10余份马铃薯晚疫病种质材料,初见成果。
马铃薯是我国第四大粮食作物,相关领域的育种研究对粮食增产意义重大。近年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全国各马铃薯主产区建设示范基地,开展马铃薯抗病、育种研究,进行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与推广。
单卫星是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也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马铃薯研究团队负责人。2023年,他作为负责人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西部地区马铃薯丰产提质增效技术研发及集成示范”项目。
“项目研究团队包括西部地区多家科研院所与企业。通过在陕西、内蒙古和甘肃建立马铃薯种植示范基地,我们希望构建马铃薯智慧化、标准化和轻简化丰产提质增效技术模式,辐射西部马铃薯优势产区,推动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单卫星说。
西部地区是我国马铃薯主要产区,存在干旱缺水、土壤贫瘠、病虫害防控不科学等问题。单卫星团队通过光温水肥等多生境因子协同调控、重大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等手段,研发集成适用于不同地区马铃薯生产的靶向技术模式,助力当地农民增收、粮食增产。
面对马铃薯品种单一、种薯繁育成本高等问题,单卫星团队筛选抗旱抗病优质丰产品种,进行资源创制、品种培育、种薯(苗)高效繁育技术优化等方面研究,目前已培育出两个国审品种。
产业发展还需人才支撑。近年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依托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与哈萨克斯坦科斯塔奈州立大学、北哈萨克斯坦州立大学等在农业科教方面密切合作,进行联合科研与人才培养。
“近5年,我们先后派遣超过30名研究生赴哈萨克斯坦进行访学交流。去年,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访问北哈萨克斯坦州立大学期间,我校海外访学的学生作为留学生代表参加了会见活动,向总统先生介绍了我们申报建设的作物绿色生产‘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的工作成效。”单卫星说。
今年8月与11月,单卫星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教授张鹏两次前往科斯塔奈州立大学,进行植物微生物互作和作物栽培学课程讲授,参与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工作。
交流访问期间,单卫星与张鹏多次前往哈萨克斯坦农业企业参观考察,关注当地粮食产业特别是马铃薯产业发展情况。
“在哈萨克斯坦,马铃薯是主食之一。但当地马铃薯产量低、品种单一,增产潜力巨大。”张鹏看好相关领域的科教合作前景,“哈方农业企业缺乏水肥管理等技术,同时又拥有大片的土地,对专业领域人才的需求高。我们会继续加强交流合作。”
科创人才引领产业发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马铃薯研究团队非常注重科技成果转化。在单卫星的指导下,该团队4名学生在旬邑县建设了彩色富硒马铃薯种植基地。他们推出的首款产品——四味土豆在第31届杨凌农高会亮相,立即受到关注。
“红皮、黄皮,白肉、黄肉,不同品种多样口味,有的适合凉拌、炒菜,有的适合蒸煮、炖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马铃薯研究团队成员朱羽告诉记者,“我们主要从市场需求角度研发产品。在老师的建议下,我们还计划面向母婴市场再开发一款搭配牛奶的全营养餐土豆。”
去年10月,麦肯食品(杨凌)有限责任公司投产。作为全球最大的冷冻薯条生产商,麦肯食品入驻杨凌,看中的是农科城在科教、人才方面的优势。
目前,单卫星团队已和麦肯食品就马铃薯育种、防治病害等方面进行了两次交流。“马铃薯产业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带动。作为科研工作者,我们将按照企业需求,提供科研支持,助力地方产业发展。”单卫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