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产业,改革创新!南昌高新区迈出高质量发展新步伐

来源:南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作者:李颖 发布时间:2019-03-15 10:01

编者按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深情回望过去一年极不平凡的追梦之旅,热情礼赞每一位奋斗者的艰辛付出,满怀信心寄语亿万人民勇敢踏上追寻梦想的新征程。 回望2018,高新区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在强产业、促改革、抓创新、优城市、惠民生、提效能等各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而在成绩的背后,是高新人为了追求梦想所付出的努力和汗水。高新区从今天开始推出《这一年,我们都是追梦人!》系列报道,总结高新区在经济社会各方面创新发展取得的新成效。

  今天推出首篇——《聚焦产业,改革创新! 南昌高新区迈出高质量发展新步伐》。

  新时代新气象,新征程里有新作为。回顾过去一年,高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呈现出奋力上扬的喜人态势,正以深化改革、提升效能为动力,朝着高质量发展之路大步迈进。

  2018年,高新区园区总收入在全省开发区中率先突破300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达2381亿元;财政总收入提前一个月过百亿,成为全省首个财政总收入突破百亿大关的开发区。

  2018年,在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的全国157家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名中,南昌高新区首次跨进“3”字头,名列第38位;在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产业园区竞争力100强榜”中,南昌高新区名列第28位。

  2018年,高新区R&D经费占GDP比重再创新高,达到2.9%;高新技术产值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比重均达到60%以上;三次产业结构比为0.4:81.8:17.8。

  2018年,产业招商取得实质性突破。尤其是航空产业成果显著,全年引进落户项目27个,在谈项目50多个。瑶湖机场正式建成并启动运营,取得了A1级通用机场许可证;成功完成C919大飞机转场试飞,成为中国商飞大飞机重要的试飞基地;全国唯一一家省局共建的适航审定中心在高新区正式运营。

  凝心聚力,砥砺前行。一系列喜人的成绩展现出高新区产业发展的崭新之势,全区上下正朝着共同的目标追梦奔跑!以电子信息、航空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为主导的“2+2”产业集群,一批批高质量、高科技、高规格的产业项目相继落户高新区,实现了爆发式增长,并呈现了新特点:

  产业升级快。去年,高新区成功引进了半导体设备MOCVD制造领域的独角兽——中微半导体,打通了LED全自主知识产权产业链最后一环,LED产业形成了从设备、材料、芯片、封装到应用的完整产业链;移动智能终端产业更是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国内排名前五的ODM企业全部落户高新区,90%以上的手机零部件可在园区实现配套。电子信息产业由过去只能生产零部件转型升级为可生产整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芯片设备制造等一批高附加值产品的产业。

  发展质量好。产业快速升级的同时,发展质量也日益提升。企业发展注重以“亩产论英雄”,投资强度相比之前有了很大提升,全区已投产企业亩均投资强度为1167.22万元,亩均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57.1万元、税收55.8万元。

  项目落户多。全区企业总数突破8000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30家,总数达到162家。全区实际利用外资8.23亿美元,增长20.13%;实际利用内资219.34亿元,增长18.38%。引进亿元以上新签约项目61个,投资总额达595.27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7个。

  技术含量高。产业技术从“跟跑”到“并跑”,部分领域甚至实现“领跑”。中微半导体公司成功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介质刻蚀机和MOCVD设备,打破了国际垄断,是国内唯一在客户端得到验证且成功实现量产的企业,其产品占国内市场份额超70%;诺思公司射频滤波芯片技术水平世界领先,打破了欧美国家的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贝谷公司“面向铀矿与环境的辐射探测关键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其安全检测装备达国际先进水平;江西佳银科技有限公司“晶硅太阳能电池新一代高端正面银浆制备技术”、江西联智公司集成芯片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欧菲光在触摸屏、摄像头以及指纹识别方面均位居全球出货量首位;弘益药业自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首个多靶点抗肿瘤创新药进入临床试验,进一步强化了品牌和产业集聚效应。

  同时,配套升级也在优化。园区开发模式由过去纯工业厂房“产业孤岛”式形态升级为集标准厂房、办公研发、员工公寓、餐饮购物、文体娱乐于一体的“现代产业服务综合体”,在每个专业园区均配套建设产业综合服务邻里中心,将“生产、生活、生态、生根、生命”五生一体有机统一。

  一年来,高新区产业发展亮点纷呈,交出了沉甸甸的实干成绩单,令人鼓舞!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一支能打硬仗、肯干事的干部队伍。高新区深谙其道,去年,通过优化整合内设机构,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提升了行政效能,提高了干部队伍水平。一方面,创新了干部引进方式,区机关和下属平台公司直接面向国内“双一流”大学公开招聘高素质人才51人。另一方面,为使广大干部的工作重点真正转移到助推产业发展上来,高新区在全省率先大胆打破“铁饭碗”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容错纠错机制,为担当实干者“松绑”、撑腰。极大地激发了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促使产业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体制机制改革也顺势突破了产业用地瓶颈。高新区积极探索村级产业用地“地票制”改革,采取虚拟供地方式,根据征用土地面积,开出“地票”,虚拟供应村级产业用地,为创造性地解决村级产业用地问题闯出了一条新路,共盘活闲置集体用地4400亩,解决了区内村级产业用地闲置、低效使用的问题。

  近年来,高新区一直在推进项目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上发力。围绕产业发展,对企业“全民化”服务。去年,高新区持续推进“项目落地年”活动,积极推行“重资本、轻资产”招商模式,通过代建标准厂房让企业“拎包进驻”,线上线下全方位帮助企业招工,着力解决制约项目建设投产的“供地难、融资难、招工难、出行难”等瓶颈问题,为项目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建立良好的项目保障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在优化服务环境方面,高新区合理优化项目审批流程,建立“一站式企业服务大厅”,满足了企业在政策服务、融资对接、创业指导、人才服务、法律维权、管理咨询等方面的服务需求;实现简政放权,持续推进信息化政务服务建设,深入打造了智慧化政务服务体系,在全市率先启动区本级自有业务系统与江西政务服务网“一窗式”综合服务平台的数据对接工作,极大方便企业办事。同时,启动政务大厅智能化提升改造项目,实现审批服务线上、线下资源的高度整合。

  改革创新,始终是时代进步的主旋律。目前,高新区产业发展呈现出“产业规模不断扩容、产业链条不断完善、产业层次不断升级”的良好态势,这与高新区深化改革创新、提升服务水平分不开。高新区将继续紧紧围绕建设“三区一城”总目标,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全力打造现代化生态科技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