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高新区: “绣”出创新融合之花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张 晔 发布时间:2019-04-23 14:11

VR虚拟现实技术、具有人体跟踪功能的互动视觉拍摄装置、互动全息三维展示系统……这些充满高冷范儿的新科技,在苏州高新区众多文化创意企业手中,变成了更有人文温度的新产品,就连传承千年吴文化“结晶”的苏绣,浸润新兴的纳米技术之后,也焕发出异彩斑斓的生命力。

  近日,由科技部、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等5部门共同认定的21家第三批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名单公示,苏州高新区成为此次评选中全国五家之一、江苏省唯一入选的集聚类示范基地,位列榜单之首。

  近年来,苏州高新区依托苏绣文化、运河文化等特色资源,初步形成了以苏州科技城文化科技产业园为核心区、“一核、五区”的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空间功能布局,绣出了一幅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双面绣”。

   当文化秀遇上“黑科技”

  在太湖之滨的镇湖街道,梁雪芳刺绣工作室内,一件清雅现代的刺绣作品《残荷》让记者眼前一亮。

  看似一件普通的绣品,经纳米技术处理后,绣品表面犹如荷叶般“滴水不漏”。“处理之后的绣品,在保证色泽、手感等品质不降的前提下,解决了传统绣品无法解决的防水、防潮、防腐等难题。”高级工艺美术师梁雪芳说。

  近年来,苏州高新区以苏绣小镇、中国传媒大学苏州研究院等为载体,不断推动缂丝、苏绣、玉雕、核雕、红木雕刻等传统工艺与现代创意产业的融合,让传统文化绽放出现代华彩。

  一边是科技之光照亮传统文化复兴路,另一边则是人文之魂孕育科技新供给。

  在数千公里之外的洱海自然博物馆,一个既没有水也没有鱼的“鱼类生态圈”引起了观众的浓厚兴趣:一个小男孩戴上VR眼镜,拿起“捕鱼器”向前一抄,就逮到一条“鱼”,而这条“鱼”的相关信息也立刻呈现在屏幕上。

  “这是我们运用VR虚拟现实等技术,模拟了洱海内各种鱼类穿梭畅游的情景。”苏州创捷传媒展览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佩告诉记者。

  打开该公司的专利目录,全角度虚拟拍照装置、具有人体跟踪功能的互动视觉拍摄装置、多面数字沙盘展示系统、互动全息三维展示系统等各种专利令人眼花缭乱。更值得一提的是,创捷传媒专门成立了苏州虚拟现实与物联技术研究院,致力于智慧博物馆、脑电波与视觉追踪、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等前沿技术的研发。

  目前,苏州高新区已形成了以创意设计、数字传媒、文化旅游为代表的文化产业集群和以新一代电子信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数据显示,2017年,文化产业增加值为82.94亿元,占GDP比重为7.15%;规模以上文化企业99家,利润总额高达22.46亿元。

   产学研对接上演融合好戏

  “趁着春光无限好,我们正在创作一套关于苏州地理文化的全新绘本,其中一本是聚焦大运河风光带。”

  最近几天,中科院苏州地理信息与文化科技产业基地的齐德利博士忙得不可开交,他告诉记者:“这绘本上简单的几笔,全部源自GB级甚至TB级的地理信息数据、照片、人文知识的梳理和解读!”

  齐德利口中的地理信息数据,就来自于该基地强大的卫星遥感数据处理能力:大数据超算中心在线存储达到10PB,计算峰值达到10万亿次……正是依托这样的处理能力、数据规模,该基地以遥感大数据为支撑的地理信息产业、以知识地图为核心的互联网教育产业、以地理绘本为主体的地理文化产业基本成形,目前孵化企业20家,2018年产值达1亿元。

  从基础的前端科研数据,衍化为贴近需求的文化新供给,这样的融合好戏几乎天天在苏州高新区上演。

  采用产学研合作模式,正是苏州高新区推动文化科技深入融合发展的一大法宝。苏州高新区以苏州科技城文化科技产业园为主要载体,引进了中科院地理信息与文化科技产业基地、中国传媒大学苏州研究院、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江苏中心等大型科技文化研发和创新平台,重点培育和发展地理文化、创意设计、动漫游戏、知识产权服务等文化科技产业,先后建成10多家国家、省、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4家省级以上知识产权园区。

  针对文创企业的特质,苏州高新区还建成了大量的文化和科技企业孵化器,为初创文化与科技企业提供“创业孵化+创业投资+创业导师”的孵化服务体系。目前,苏州高新区搭建了76个公共服务平台,集聚文化科技企业632家,从事文化科技相关工作人员超过13500人,文化科技企业收入总额近1000亿元、利润总额近110亿元。

  金融活水滋养文化新业态

  院线电影《神探蒲松龄》、电视剧《武动乾坤》、动画系列剧《熊出没之探险日记2》《大海图》……近期,蓝海彤翔集团旗下的蓝海创意云平台不断传来好消息,其参与的多部影视剧作品受到市场的关注和好评。

  央视二套《深度财经》以“好电影在哪里?”为主题,深入探讨了中国电影产业、院线行业发展态势,对蓝海创意云平台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安捷秀(AgileShot)进行深入报道并给予高度评价。

  说起成功的秘诀,蓝海彤翔集团董事长鲁永泉认为,该平台的意义在于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通过云端为影视生产提供技术赋能,对生产中需要的技术能力和处理手段进行云端化运作,为企业解决影视作品技术制作的难题。蓝海创意云形成了一个在云端的虚拟文化创意产业园,截至目前已集聚包括动画、影视公司在内的近6万家文创企业,涉及15万影视工作室、500多万个人设计师,累计完成交易50亿元。

  新业态的发展,离不开新生态的支撑。蓝海彤翔在成长期,获得了苏州高新区文化科技金融活水“文创贷”的支持。

  苏州高新区2014年发起设立“苏州高新区文化产业担保基金”,推出面向区内文化产业企业的专项担保业务品种“文创贷”。基金设立以来,先后为20多家企业提供“文创贷”担保授信,累计授信金额1.26亿元,放款39笔。此外,苏州金融小镇累计引进文化类私募基金及基金管理公司近20家,包括教育、文创、体育、旅游、娱乐等方向,占比3%,注册资本约7.5亿元。

  除了金融支撑,苏州高新区还构建了以区域协同、产业协同以及要素协同为特征的文化科技融合创新生态,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活力,打通文化科技融合“最后一公里”。从人才、资金、税收、金融等方面着手,为文化科技融合、文化产业发展推出了一系列“真金白银式”的扶持政策。截至2018年,苏州高新区文化产业项目共获得各类国家、省市级产业引导资金和贷款贴息支持超过4000万元。

  “文化科技融合就如同苏绣绝活‘双面绣’,绣出了融合、集聚、示范的创新实践,绣出了区域转型发展的底气与自信。”苏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区长吴新明说,苏州高新区将持续纵深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助推区域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