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苏州园区一直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的核心位置,强化创新驱动战略,深化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大力集聚高端创新要素,构建特色创新生态体系,向着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目标大踏步迈进。
开放创新凝聚全球智慧
开放是一种态度、一种智慧,也是一种自信、一种精神。作为中新两国政府间的首个合作项目,开放是园区发展与生俱来的基因,在推进创新发展上尤为突出。迄今为止,园区引进了以中科院为代表的大院大所46家,牛津大学、哈佛等国外知名大学在园区设立了研究院。2018年,罗氏诊断亚太研发中心、日月新半导体芯片封测研发中心、德尔福科技研发中心、德莎亚太研发中心、欧瑞康全球研发中心,上海银行开发测试中心等纷纷落户,博世苏州新研发中心也正式落成启用,科技创新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在引进来的同时,科技创新还积极“走出去”。今年5月份,由园区管委会与以色列英菲尼迪集团合作共建的金鸡湖创新中心于正式落户特拉维夫,作为高端的海外创新与跨国合作平台,该中心将成为园区全球创新网络布局的重要节点之一,加速园区融入全球创新体系的步伐。目前,园区已在美国、新加坡、以色列等多个国家设立离岸创新基地。
制度改革激发创新活力
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持续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创新活力。园区已经建立了“亩产论英雄”与“创新论英雄”相结合的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机制,启动了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工作,利用大数据平台,同时配套出台差别化的用地、用能、信贷政策。这一举措无疑对园区企业加大创新力度、提升产业效能有很大的引导意义,在苏州首次发布的“亩产英雄百强榜”,园区上榜企业33家,位列全市第一。制度改革一直在路上,一站式服务中心虽然一直被企业和居民称道,但仍在这几年围绕“放管服”改革,进行自我“革命”,行政效率不断提升。园区在国内率先试点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成立了行政审批局,将原先分散在16个职能部门的60类257项涉企类业务划转至行政审批局,率先实现了“一枚印章管审批”。目前,园区已经基本实现了“2333”的行政审批速度,即开办企业2个工作日、不动产登记3个工作日、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证33个工作日。这样的效率不仅在省内、国内领先,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在全球也处于前列,为企业创新大大缩减了时间成本。尽管如此,园区还在探索“一网通办”,为全区所有自然人、法人提供网上审批与服务,力图形成整体联动、部门协同、高效运行、精准服务、管理科学的智慧政府基本框架。
产业培育突显创新价值
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必须培育出具有园区标志、领跑全国乃至全球的特色产业地标。园区积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企业2018年度研发投入金额首次超过100亿元,发明专利申请量增长46%,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49件。经过十几年的精心培训,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三大特色产业多年保持30%的增长,2018年分别实现产值800亿元、660亿元、250亿元,其中生物医药领域高层次人才数量、创新型企业、新增生物一类新药批件均占全国20%以上,产业竞争力在全国高新区中名列前茅。信达生物、同程艺龙、罗博特科、基石药业等一批科技企业已经先后上市,园区科技创新企业开始崭露头角。去年一年,园区新增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1家,同比增长310%,首次破千,达到了1046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