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高新区:奋力打造创新策源地和经济增长极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作者:张亚明 叶伟 发布时间:2019-10-16 09:32

“江南福地,常来常熟,越来越熟”。苏州常熟,这座江南小城领改革风气之先,立开放波澜潮头,跻身全国县域经济排头兵。如今,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蓬勃发展,常熟以常熟高新区为核心发力点,创新转型,打造“常创常新”的城市创新名片,努力走在全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第一方阵。

作为常熟市经济发展的主阵地和实施科技创新的核心载体,常熟高新区勇挑重担、当好先锋,深入实施“产业提质、创新提效、转型提优、融合提速、管理提档、党建提升”战略,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经济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快速攀升。

一组漂亮的数据,不仅是常熟高新区创新发展的生动注脚,更是常熟高新区上下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2018年,常熟高新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92.12亿元、工业总产值1265.47亿元、财政总收入103.19亿元。在全国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中位居第78位,并成功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

艰苦创业 逐梦高新

金秋时节,收获的季节。记者一行走进常熟高新区,走企业、听介绍,真切感受到园区蓬勃发展的强劲脉搏、城市的现代与繁华——各类创新平台应有尽有,双创热潮涌动每一个角落;传统产业加速转型、新兴产业茁壮成长;城市形态日新月异,一座产业新城正在崛起。

回想建设之初,这里全然是另一番景象。常熟高新区(常熟国家大学科技园)管委会副主任王奇峰介绍道:“在创业初期,常熟高新区可以说是白手起家,脚下这块区域最早是一片农田,除了一部分本土纺织企业以外,几乎没有一家土生土长的高新技术企业。”就是在这片洼地农田上,常熟高新人开始了艰苦创业。2002年7月,常熟市政府将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常昆工业园、古里工业园整合,组建成立了常熟高新区的前身常熟东南开发区。

创业的日子里,既艰苦又兴奋。常熟高新人以敢做善成的闯劲、时不我待的干劲、一抓到底的韧劲,筚路蓝缕、逐梦前行:10多年来,常熟高新区实现了创建探索、规模扩张、转型提升和创新发展四个阶段的跨越式发展。

历史的发展,总有一些关键的节点、关键的时期。2002-2003年为常熟高新区创建探索阶段,从开发区筹建到省级开发区获批;2004-2011年为园区规模扩张阶段,从第一家外资企业入驻到丰田研发等龙头企业纷纷落户,初步形成了汽车及核心零部件、先进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等四大主导产业;2011-2015年为园区转型提升阶段,从更名省级高新区,并着手“以升促建”工作,到2015年9月,经国务院批复正式升级为国家高新区,并定名为“常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6年以来为园区创新发展阶段,升级国家高新区后,常熟高新区各项工作焕然一新,新产业、新技术、新人才加速集聚,今年又启动氢能源汽车产业园、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园、中日创新合作产业园、昆承湖金融科技岛“三园一岛”建设,吹响了常熟高新区进军高新技术产业的号角,目前已经形成了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以现代服务业为依托的现代产业体系。

常熟高新区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鲜活生动的创业史。靠着这股子闯劲,常熟高新区昂首阔步、且行且歌,当年的“一穷二白”,如今已是“色彩缤纷”,一座宜居宜业新城区正在稳健崛起。

世界联合学院厚植双创土壤 双创之花竞芬芳

地处缺少大院大所的县级市常熟,常熟高新区如何闯出推动双创事业蓬勃发展新路径?常熟高新区制胜的“法宝”,便是厚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土壤,构建竞争力强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让双创活力竞相迸发。

先说一个“园”。2008年,常熟市抢抓江苏省科技镇长团的先行试点机遇,在常熟高新区内建设了全国县级市中惟一一家国家大学科技园——常熟国家大学科技园,这也成为常熟高新区推进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战略平台。通过与江苏省内外30多所重点院校建立专业合作联盟机制,建成上海交通大学常熟科技园、同济大学常熟科技园、南京师范大学常熟发展研究院等9个产学研创新载体,有效地探索了高校科技优势与地方产业需求高效对接,基层科技资源加速集聚的创新模式。同时,积极推进具有地方特色的众创体系建设及飞地孵化器建设,与清控科创合作,打造“常小样创业圈”众创空间集聚区。目前,该大学科技园拥有科技企业孵化器50万平方米,累计入驻创新创业企业500余家。

这就是常熟高新区厚植双创沃土,激活创新要素,集聚创新资源的精彩缩影。

近年来,常熟高新区坚持把创新作为发展的核心动力,推动“创客链”与“创业链”衔接、“服务链”与“孵化链”融合、“创新链”与“产业链”配套,构建完整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创业孵化链条,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让创新创业之花竞相绽放。截至目前,常熟高新区已建成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省级众创空间7家,苏州市级众创空间8家;建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建成省级科技加速器1家,新建新材料国际加速器1家。

为了让更多的科技创新成果在这里“落地开花”,结出丰硕的产业果实,常熟高新区加大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力度,探索“股份合作、团队控股、股权激励”的创新机制,深化与北京大学、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合作,共建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智能液晶技术研究所、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先进金属材料及应用技术研究所、北京大学分子工程苏南研究院等重大创新平台。目前,三大平台均已获得苏州市新型研发机构认定,汇集了250多名国内外科研院所、世界500强企业的技术和管理专家,累计获批各级各类人才项目超30项;建设13个研发中心及平台;累计孵化及引进聚萃材料、未名环境、药明博锐、昆腾威材料、宝讯材料等高科技项目超40个,为常熟高新区集聚创新资源添砖加瓦。

同时,常熟高新区全力支持企业研发中心建设,依托丰田研发中心、马勒全球研发中心等外资研发中心的品牌效应,支持外资企业、规上工业企业建立高水平研发机构,一批企业研发中心纷至沓来。目前,常熟高新区拥有78家省级以上研发机构,其中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2家、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分站9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6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4家。

众人拾柴火焰高。双创事业的蓬勃发展也离不开科技服务平台的支撑。常熟高新区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服务广场建设,集聚全方位、专业化的科技服务平台。深化常熟市知识产权服务广场建设,依托常熟紫金知识产权有限公司,构建全链条知识产权服务体系,目前已经集聚线下代理、托管、维权、运营等知识产权咨询服务机构20家。持续推进苏南自创区常熟一站式服务中心建设,自2017年5月揭牌成立以来,该中心累计入驻科技服务机构14家,形成技术转移、科技政策咨询、人才引进、管理技术及咨询等10大类科技服务产品40余项;举办“创管家”品牌系列培训28期,培训服务企业超2000家。

思路清晰,路径明确,成效凸显。随着一批大院大所落户扎根,一批研发能力强、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创新型企业茁壮成长。截至目前,常熟高新区累计拥有有效高新技术企业137家,2019年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首次突破100家。

中国智能车中心大项目好项目纷至沓来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9月27日,佳世德汽车及零部件检测项目签约落户常熟高新区,将把常熟基地打造成华东地区排名前列的汽车检测综合试验基地,为常熟及周边汽车主机厂和零部件供应商提供优质、高效测试认证服务、技术支撑及相关配套服务,为园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添砖加瓦。

在此之前,臻迪集团在常熟高新区组建无人机生产线,未来将牵头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园,成为集决策、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公司新总部。据悉,臻迪集团是全球惟一跨界空中和水下的机器人公司,也是全球首家实现量产的水下机器人公司。

为什么大项目好项目纷纷选择落户?臻迪集团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郑卫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常熟高新区完善的制造业产业链,是促使我们选择落户这里的重要原因。”

从诞生那一天起,常熟高新区就肩负“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历史使命,牢固树立产业是园区发展生命线的理念,始终坚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战略,注重招商选资量质并举,不断提升产业层次,基本形成了以汽车及核心零部件、先进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现代服务业为特色的“3+1”主导产业。

在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产业方面,常熟高新区拥有丰田、三菱电机、大陆、法雷奥、西门子、延锋、马勒、中航海力达、正力蔚来等80余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其中包括16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的汽车相关项目28个、11家全球汽车百强供应商投资项目18个、汽车零部件一级供应商48家,形成了集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研发、生产、物流、贸易等一体化的较为完整的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产业集群,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注入新动能。在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方面,常熟高新区集聚了三菱电机自动化、三菱重工、日立产机、三一重工等知名装备企业;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方面,常熟高新区集聚了生益科技、新世电子等知名电子企业,带动产业向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转型升级;在现代服务业方面,常熟高新区形成了以科技研发、现代物流、金融科技、人力资源服务、总部经济等为特色的宽领域、多层次的高技术服务业集群。

常熟高新区在抓好现有主导产业升级提升的同时,加快培育发展前瞻产业,推动园区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常熟高新区以“三园一岛”(分别为氢能源汽车产业园、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园、中日创新合作产业园、昆承湖金融科技岛)建设为重点,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培育发展前瞻产业,促进新动能加快成长。

——氢能源汽车产业园以氢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为重点,围绕氢燃料电堆、动力系统集成、辅件系统等产业链重点领域,积极布局上游制储氢、中游氢燃料电池、下游氢燃料整车等环节,承接氢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及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引入氢燃料电池汽车检测中心和运营维保中心。

——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园以人工智能应用和产业化为重点,以培育产业、加强应用、创新融合为主线,以大数据和云计算为支撑,依托臻迪科技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全产业链优势及龙头影响力,带动发展智能汽车、智能高端装备、智能医疗、智能机器人、智能终端产品等细分领域,形成特色人工智能产业集群,构建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生态圈。

——中日创新合作产业园利用常熟高新区日资企业集聚的优势,深化创新合作,突出在新能源汽车、智能出行、创新孵化、物流商贸等领域深度合作,努力形成日资在华新能源汽车产业、智能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的重要集聚区。

——昆承湖金融科技岛以金融为依托,以先进信息技术为核心,打造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与金融业紧密结合的金融科技服务业态,有效集聚金融、科技、投资、中介等机构,形成先进信息技术产业、高效金融资本互动融合发展。

产城融合相得益彰 宜居又宜业

“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这是未来高新区发展的趋势。

近年来,常熟高新区坚持产城融合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着力打造功能完备、创新集聚、生态优美、生活惬意的精致南部新城,着力打造生态与人文和谐融合的创业、工作、生活环境,让更多的高端人才在这里安心舒心创新创业。

常熟高新区依托毗邻常熟主城区的区位优势,内拥昆承湖、国家大学科技园的独特格局,不断加大园区配套建设投资,一批中高档住宅区、人才公寓相继建成,常熟理工学院东南校区、常熟国际学校、常清中学、东南实验小学、永旺梦乐城、东南邻里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东南文化中心等陆续投用,UWC世界联合学院在中国大陆惟一校区更是蓬勃发展。

同时,常熟高新区将立足产业升级与城市塑造协调推进,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以集聚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为导向,不断丰富金融、科技、商务、休闲、现代社区居住等功能,重点围绕园区企业创新创业需求,加快产业载体建设、城市功能配套及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形成基础开发、功能开发、形态开发齐头并进的产城融合开发新局面。同时,园区将坚持“环境立区、品质高端”的原则,认真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走绿色发展之路,全面推进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努力使“绿色生态”成为南部新城的最大亮点和优势。

花香蝶自来。随着产业与新城互动发展,创新与环境相得益彰,更多的科技创新人才、高级管理人才扎根常熟高新区。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常熟高新区拥有人才资源总量2.96万人,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总量超3000人,培育和引进国家级重点人才、江苏省“双创人才”等常熟市级以上各类人才272人。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奋斗新时代,常熟高新区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创新第一动力,突出“促发展、补短板、解难题、精管理”工作主线,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全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精心打造精致南部新城,全面加快氢能源汽车产业园、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园、中日创新合作产业园、昆承湖金融科技岛“三园一岛”建设,奋力打造成为常熟市的“创新策源地”和“经济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