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记录开拓者前进的刻度,年轮写下奋斗者追梦的华章。
2019年,渭南高新区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全区工作重心,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转型升级、科技创新等方面奋发作为,谱写新时代高新发展新篇章。
预计高新区2019年生产总值实现98亿元,可比增长7%以上;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将达到205亿元,同比增长12%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将累计完成135亿元,同比增长12%以上。
一系列数据,蕴含着高新区行稳致远的新思路,也见证了高新区探索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势头。
“渭南高新区要厚植高水平开放新优势,强化创新驱动,持续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倾力打造关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经济发展新引擎,争当高质量发展排头兵。”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朱忠效说。
面对发展浪潮来袭,这座年轻的新区,正在抢抓机遇、加速崛起。
项目为王发展后劲更足
2019年12月11日,随着一辆辆大型工程机械车辆的进驻,达刚控股渭南基地项目正式开工。
作为高新区2019年的重点招商项目之一,达刚控股渭南基地项目,从7月开始接触到9月成功签约,再到12月开工建设,仅仅用了5个月时间,创造了高新招商新速度。
该项目主要建设筑路机械及公路养护大数据中心和研发中心,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项目的落地,对于壮大高新区高端装备制造业,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引领作用。
这只是高新区在2019年招商引资工作中的成果之一。2019年以来,高新区坚持招大引强和招小引优相结合,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高端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方向,大力实施产业链招商和精准化招商。坚持把会议会展作为促进招商成效的重要抓手,主推新能源汽车、3D打印、信息产业等园区集聚发展。同时,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对重要项目信息,主动上门跟踪对接,围绕重点客商需求,积极邀请来区考察调研,深化合作交流,成为招商引资取得实效的重要举措。
通过一系列有力的措施,一大批有影响力的项目相继落户高新区。2019年,高新区共招引项目50个,总投资215.9亿元。高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正在不断汇聚。
在做好招商引资的同时,高新区还以全市“项目建设攻坚年”活动为契机,扎实践行“项目为王”理念,探索试行“三项机制”助推项目建设考核办法,全面推进项目建设工作。
在工作中,充分践行“金牌店小二”精神,严格落实项目包联、例会通报、挂牌督办、跟踪问效等机制,宣传推行投资联审联批、容缺审批,切实兑现“一门受理、限时办结、最多跑一回”服务承诺,真正让项目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得好。
在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广汽商贸、美联桥车用换热器、文瑞精品商住等25个项目如期开工建设,长城金点充电桩、渭河学校改造、南环线站前广场段等12个项目先后建成。 提质增效 企业更具活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一直深深植入渭南高新区的血液中。
高新区坚持把深化创新驱动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力,紧紧围绕“创建创新型特色园区”的目标,加快建设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增强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引领驱动作用。
作为高新区内龙头之一的陕西北人印刷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凹版印刷机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为了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从2019年5月起,北人印机公司还启动了“智能工厂”提升改造项目,目前一期改造已经完工。“我们将利用3到5年时间,对所有生产线进行改造升级,建成‘智能工厂’。”北人印机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同时,将继续围绕主导业务,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全面提升产品和服务的核心竞争力。”
与此同时,中联重科渭南分公司的智能化、模块化挖掘机新产品全面进入市场;陕西奥尔德机械有限公司正在积极建设工程机械关键零部件数字化车间,并已申报2019年陕西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海泰电子、西部重工等企业通过淘汰老旧设备,全面提升原生产线工艺水平,加速企业技术升级……
依托区内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创业载体,高新区2019年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35家,占比全市37.6%,较2018年净增8家。全年共计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48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19项、市级28项,项目申报数量突破历史新高。“异地孵化”新模式,也逐步显现成果。目前,5家企业入驻西电渭南创新创业平台,16家企业入驻渭南(西安)创新创业孵化器,“研发在西安,生产在渭南高新区”成为企业新选择。
2019年以来,高新区还多次邀请驻渭“一市一策”专家组对辖区工业企业治污进行指导,对重点企业进行监督性监测,加大涉气企业的监督管理。先后实施6家14个大气污染治理项目,完成燃气锅炉低氮改造3家15台,推动节能减排,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在持续推动创新、激发新活力的同时,高新区还进一步盘活了低效闲置的土地厂房资源。
中路西建利用中青林闲置土地厂房新建年产200辆混凝土臂架泵车生产线,整车即将下线;中信重工有效利用舜意车业闲置厂房,建成特种机器人生产线……
通过“腾笼换鸟”,共盘活300亩用地,新增产值15亿元,使闲置土地重新焕发生机。
配套完善 提升群众幸福感
“城市更靓丽了,配套设施也更加完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这是如今高新区群众最大的感受。
为让群众出行更加便利,高新区全面开展城市面貌大提升行动。光华路、华山大街等断头路相继贯通,部分道路坑陷也已经修复。如今,高新区辖区城市道路面貌焕然一新。
除此之外,恒大、富力、中海、保利以及新文瑞等高端房地产项目相继开工,将进一步提升高新区城市品位。
同时,已经全面建成、即将正式运营的红星美凯龙渭南商场,也将成为万达广场之外,高新区现代服务业的新亮点,使高新商业圈逐步发展壮大,为区域经济发展输入新动力。
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一直是群众关心的重点,高新区以打造高新教育品牌为目标,全面提升辖区办学条件。
2019年9月,总投资7000余万元的高新区第三小学正式投用。新建成的第三小学总建筑面积15600平方米,包括3栋教学楼、餐厅及操场等单体建筑,共设置24个教学班,可容纳1200余名学生。
同时,渭河学校改造项目完成450平方米学生餐厅建设、11000平方米运动场硬化和5780平方米旧楼改造等工程,新增学位300多个。
一所所功能日臻完善,校园景观日益优美的学校陆续建成投入使用,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不断改善。
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为群众在衣、食、住、行等各方面,提供便捷、优美、舒适的宜居环境,切实提升辖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立足长远 绘就新时代蓝图 面对新时代,高新区发展蓝图正在徐徐绘就。
“高新区将立足产业发展排头兵,完善产业规划,坚持创新驱动,培育新动能、激发新活力,围绕产业高地和城市新区两个定位,加快创建创新型特色园区,实现高质量发展。”对于未来的发展,高新区管委会主任薛清军充满信心。
产业转型升级上,高新区将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优先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做大做强现代装备制造产业。进一步加快渭南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建设,加速创新人才培养,培育创新企业和企业家,形成产业集聚效应。着力构建以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为纽带,以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制造为重点,以新能源整车制造为核心、以推广应用模式创新为先导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创新驱动上,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高新区发展的不竭动力,持续加快人才特区建设,把渭南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作为“一号创新平台”,把渭南驻西安科技工作站作为“一号转化平台”,把渭南市创新创业中心作为“一号孵化平台”,把中联重科、北人印机、坚瑞进平、天臣等龙头企业作为创新主体,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
民生事业上,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治污降霾等重点工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打造一流教育品牌,不断提升卫生健康服务水平,全面做好就业培训、医疗养老、社会保障等工作,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
城市品位提升上,不断完善城市规划体系,加快城市功能配套,丰富城市路网,高品质实施亮化绿化美化工程,继续放大万达商圈效应,加快富力城、恒大珺睿府等城市项目建设,打造“现代化城市新区”。
在推动核心区快速发展的同时,高新区还将聚焦飞地经济,按照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高新区东区以及蒲城园区、渭北产业园区、渭临经济协作园区,提升承载能力,放大高质量发展格局。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展望明天,高新区将以更坚定的信心,书写出更加精彩的发展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