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中央多次就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作出重要战略部署,有关部门、地方纷纷出台相应举措。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国家高新区“新基建”建设也按下了“快进键”。
“新基建”主要包括5G基站建设、大数据中心、特高压、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七大领域。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新基建发挥了重要作用。
超前布局“新基建”项目
近期,多省市重大工程项目复工率达100%。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不少国家高新区紧盯基建项目投资,“新基建”更是受到热捧。
3月29日,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24个重点项目同时投试产,其中包括8个新基建项目,预计达产产值(营业收入)约1172亿元。
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抢先谋篇布局,部署“新基建四大区域”:鱼珠片区规划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科学城创建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示范区;知识城构建通信网络国际数字枢纽;生物岛建设生物安全智慧岛。
当日,该区在全国率先发布《加快“新基建”助力数字经济发展十条》(“新基建10条”),以“新基建”为抓手,打造数字经济新样板。据悉,这是全国首个区县级“新基建”产业政策。政策重点对“新基建”高端项目和人才予以扶持,包括3年投入1亿元,培育一批操作系统、数据库等方面的领军企业,构建完备的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生态等,单个项目最高可获5亿元奖励。
3月27日,成都高新区新经济项目“云签约”暨线上推介会成功举行,爱奇艺等11家企业在线集中签署投资合作协议,项目总投资超过122亿元。签约落地项目涵盖大数据、人工智能、5G、数字文创等领域。
成都高新区新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新经济活力区将进一步强化硬核科技引领,加大5G、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项目布局,完善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加强公共技术平台建设,做实产业应用场景建设,着力打造高品质科创空间和中国(成都)5G产业未来城,积极创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经济策源地和活力区。
近日记者从重庆高新区获悉,2020年该区将着力实施系列“重点基础设施工程”,加快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抢抓成渝双城经济发展机遇。
重庆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2020年该区即将建设和续建的数百个重点项目中,就以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城市轨道交通等“新基建”项目“打头阵”。当前,涉及“新基建”的重大项目就有20多个,吸引投资金额超过百亿元,其中5G、数据中心、车联网等“新基建”项目布局十分抢眼。
其中,深圳市金三佳电子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数字产品制造商,计划在重庆高新区投资5亿元,打造集5G智能安防数字产品研发、生产、销售、运营结算为一体的总部基地。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投资9000万打造的智能汽车测试评价公共服务平台,计划于2021年完成,涉及500亩场地内的自动驾驶模拟场景建设及5G、V2X测试通讯系统布置等项目。建成后,将加速推进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建设。重庆高新区还“牵手”浪潮集团,在重庆高新区设立西部运营总部项目。目前,相关落地方案已经出炉,双方正就细节进行商讨,预计2020年下半年落地开工。
“新基建”为发展注入新动能
健康码、远程办公、在线教育、机器人配送、无接触终端、疫情态势预测预警、复工安全检测系统……突如其来的疫情“黑天鹅”,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一定冲击的同时,以5G、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等领域为代表的“新基建”焕发“新机”,成为助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与传统基础设施相比,以5G、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等为代表的“新基建”更注重数字化、智能化等科技创新。在这场新冠肺炎疫情的战“疫”中,众多国家高新区“黑科技”大显身手,成为不可或缺的力量。
百度、旷视科技、格灵深瞳、久译科技等企业研发的新型智能测温设备在机场、车站等大人流场所实现落地应用;东华软件、神州数码等企业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参与应急医院信息系统及安全建设;云知声、龙芯中科等提供智能语音电子病历系统和基于国产CPU的医疗自助终端,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便利;京东、美团等研发的机器人、无人车,广泛用于药品、物资的自动配送……近日记者从中关村科技园获悉,中关村推动防疫抗疫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应用推广颇有成效,已有近90家企业的120余项技术产品达成合作意向,为全国防疫抗疫工作贡献了中关村企业的科技力量。
作为成都“新基建”中人工智能的重要一极,位于成都高新区的AI创新中心聚集了数十家人工智能企业和研发中心,他们充分利用自身人工智能的技术优势,研发多项“黑科技”助力疫情智能化防控,在人工智能技术服务抗疫前线及后方中都发挥出重要示范作用。
通过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搭建的基于弹性切片的5G SA(独立组网)智慧医疗专网,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隔离病房率先启用移动查房车。医护人员只需将5G移动查房车推入隔离病房,医生就能通过切片的5G网络,和医护人员及病人进行高清视频对话,详细了解隔离区内病人状态,以及对医护人员进行远程救护指导,让很多诊疗、会诊、指导等不用进入隔离病房即可完成。
“5G时代数据流大规模、高速、低延时的传输,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可靠的推动力。”研发该技术的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相关研发负责人说,通过在医疗专网中部署切片,实现医疗业务和公众业务的隔离,避免疫情特殊时期大量的公众业务突发影响医疗业务,为医生和患者之间构筑一条绿色通道。
该研究院还研发出一款自主移动式紫外线智能消毒机器人上岗战“疫”。机器人能实现沿路径自动高水平消毒,包括病人路径、医护人员路径和医废路径,同时还能进行多点位自动消毒,自动前往相应科室和规划好的点位进行工作,让医生和患者避免接触传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