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高新区: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 百姓幸福感越来越浓

来源:济宁高新区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2-23 09:52

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基,改革发展联动民生冷暖。2018年以来,济宁高新区坚持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提出的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总体要求,深化改革不止步,制度建设亮点频现,把全区的民生安全网织得更牢、更密。“十四五”时期,济宁高新区民生工作将紧紧围绕“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的目标,补短板、扩供给、提质量。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实实在在帮群众解难题、为群众增福祉、让群众享公平。

社保多元化:构建蓼河新区宜居福地

济宁高新区将构建“阳光救助”体系。着眼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和数字政府建设,构建资源统筹、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平台支撑、数据共享的大救助体系。实现救助事项“一网通办”、救助对象统一认定、救助绩效精准分析。街道巩固提升“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救助平台。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按照市定标准进行提标。临时救助取消户籍地、居住地申请限制,增强救助实效。深化孤困儿童“相伴成长”专项行动,建成“儿童之家”5处以上,实现街道全覆盖。

构建“幸福养老”体系。着力构建一刻钟养老服务圈,重点建设济宁高新区孝德老年公寓、柳行和为贵老年公寓、刘村老年公寓(王因街道综合养老服务机构)、保利集团养老机构。“十四五”末,确保老旧和新建小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率和使用率基本全覆盖,城市社区日间照料机构覆盖率不低于80%。同时,城市新建小区养老设施覆盖率达到100%,每个城市街道至少建设1处康养示范社区,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60%以上。

构建“为民服务”体系。建设区、街道、村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加强保障工作信息化建设,完善区内98个行政村、8个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点建设。深化移风易俗,加强公益性公墓建设。“十四五”末,确保全区改造提升1处区级公益性公墓,每个街道至少建成3处公益性公墓,节地生态安葬率达到60%以上。

卫健普惠化:树立“健康高新”新标杆

“十四五”时期,高新区将全面实施健康高新15项专项行动,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顺利完成济宁市国家卫生城市复审任务,到2025年,力争国家卫生乡镇比例达到80%,省级卫生村比例达到70%。

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加快补齐公共卫生法治保障体系、现代化信息系统、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重大疾病救护制度体系、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公共卫生人才队伍等方面的短板。加快蓼河新城医院和疾控中心项目建设,构建“平战结合、科学有效、功能完善”的公共卫生和重大疫情防控体系,确保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范处置率达到100%。同时,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到2025年,建成12家中心村卫生室,每万名城镇居民拥有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形成比较完备的15分钟农村健康服务圈;3家基层医疗机构全部达到国家医疗服务能力推荐标准;5家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服务区全覆盖。

此外,加快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2020年底,高新区已经建成1个标准化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2021年将增加3所,2025年基本形成规范化、多层次、覆盖城乡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加快健康领域新旧动能转换,积极推行“医康养”一体化服务,到2025年,医养结合服务覆盖90%以上的老年人群。到2025年,实现全员人口、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三大基础数据库全覆盖,实现“医疗机构一网覆盖、健康数据一平台融合、群众就诊一卡通用”。改革完善综合监督执法体系。加快完善区、街卫生健康监督执法体系,探索在街道层面设立卫生健康监督执法站所。实施“ 智慧卫监 ”工程 ,2025年,在全区重点公共卫生、医疗卫生、职业卫生等重点健康领域,完成监督综合管理平台建设。

社区融合化:构建新型社区服务体系

济宁高新区将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依法组织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完善“四议两公开”、民主评议、村务公开等制度。城市社区全面推行“一窗受理、全科服务”模式 ,壮大专业社区工作者队伍,统筹党建、养老、幼教、综治、公安、物业等各类资源设施,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共同体。

“十四五”末,全区争取纳入国家或省级社区治理实验区。“十四五”期间,计划社会组织数量年均增长率保持在5%以上。每年培育1至2个行业型、公益型、枢纽型的社会组织,进一步规范社区工作者的管理,配齐队伍,强化培训、管理及考核,推进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