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手重磅科创基金昆明高新区瞄准百亿级产业集群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赵汉斌  发布时间:2021-02-26 09:47

中国医科院医学生物所、德国拜耳、香港积大、昆明制药、龙津药业、沃森生物、贝泰妮、华大基因、新生命干细胞……近年来,一大批龙头企业汇聚云南昆明,并在昆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昆明高新区)开枝散叶,这里也是全国六大生物医药板块园区之一。

目前,昆明高新区综合实力在全国位列前50强,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链日趋完善,生物企业占到全省80%以上。但创新发展无止境,技术不够尖端、企业创新发展地位不够强、聚集人才不够多的短板依然存在。

记者2月18日从昆明高新区管委会和中科院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院创投)了解到,双方日前已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约定共同设立中科院生物技术产业投资基金,以生物技术产业型投资为主,兼顾中科院成果转化项目。

投资基金助科技转化跨越“死亡之谷”

穿行在昆明高新区这个全国首轮获批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现代化的厂房鳞次栉比,一项项产学研用结合的新成果、一份份市场成绩单,正刷新着人们的认知。

“云南是世界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独特的资源优势培育出了一批优秀的传统生物制药企业,如云南白药、沃森生物等。但云南地处我国西南地区,受限于地理位置及产业配套成本等诸多因素,经济仍欠发达。”中科院创投董事长吴乐斌开门见山地说,当一项科技成果完成科研走向市场,但科研经费和市场经费还没到来,就容易出现科技成果转化停滞,业内称之为科技转化的“死亡之谷”。

中科院创投此番与昆明高新区共同设立投资基金,就是希望实现从实验室到市场、从政府到市场的无缝衔接,帮助科研成果实现转化,实现产业化。

“产业投资基金是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助推器,是落实新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发展新动能和稳增长、扩就业的重要举措。”昆明高新区管委会主任王迅介绍,此次借助中科院产业平台优势及基金管理能力,旨在构建财政资金引导投资机构和社会资本系统联动机制,通过共同设立创投基金,撬动首位产业发展。

昆明高新区管委会官网发布的信息显示,基金规模以100亿元为限,首期封闭规模10亿元。

中科院创投受托管理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母基金,公司以“助力科技创新、实现资本增值”为使命,专注于科技成果转化与早中期科技企业的投资,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基金。

“具体来说,我们与昆明高新区的合作,就是利用中科院的科技优势,赋能云南生物技术产业,提升技术水平,打造区域乃至全国的产业龙头企业集群,助力云南生物科技创新发展。”吴乐斌补充说。

雄厚科技成果吸引科创基金落地

科技日报记者了解到,中科院与云南的合作源远流长。

中科院在全国有12个分院,其中昆明分院下设有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动物研究所、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地球化学研究所、国家天文台云南天文台5个科研单位,设有6个院重点实验室、8个院地共建重点实验室,拥有一批尖端人才和先进的大型科研仪器设备以及完善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

在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方面,这些机构以保护生物学、资源生物学和进化生物学三大学科领域为重点,已形成生物区系的形成与演化、重要生物类群的起源和进化、生物多样性与保护生物学、重要资源生物可持续利用、原创性天然药物的研究5个重点优势学科。

“中科院几十年扎根云南,在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积累了雄厚的科研成果。这次投资云南,正是希望能开凿中科院知识海洋到资本海洋的‘运河’,用资本赋能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吴乐斌说。

吴乐斌认为,科技水平是国家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标志,生物技术涉及人民的日常生活,先进的生物技术产品可大幅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生物技术是21世纪以及未来人类社会最有爆发力的技术,新技术、新成果的应用,将影响每一位地球公民。新冠肺炎疫情的流行导致全球经济衰退,也造成了大量人员死亡,生物技术在这危难时刻显示出其巨大的价值。无论是疫苗的研发生产还是治疗药物的生产,都依赖于生物技术。

昆明背靠中国大市场,辐射南亚、东南亚23亿人口,地理位置独特,是“一带一路”上的重要节点,把昆明打造成高科技生物技术的产业集群总部基地,可有效实现技术输出和产业分包转移。此次双方共建投资基金将以云南为立足点,支持代表中国先进生物技术水平的企业对相关区域国家投资,输出中国的技术、管理,进行多维度合作,扩大市场需求,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造福被投资国家人民。

“这次投资基金的规模也是遵循行业特点,逐步扩大。我们不会盲目追求体量规模,而是会根据被投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技术领先型企业是基金主要投资目标。”吴乐斌表示,“基金定位以生物技术产业型投资为主,助推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促进昆明高新区外资招商引资等合作。”

聚焦主业将钱花到“刀刃”上

近年来,昆明高新区依托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聚焦生命科学技术的产业化,开辟再生医学、生物制剂等新领域,推动中药制剂稳步增长,加快新材料产业改造升级,以产业高端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致力于打造生命科技产业高地、争当科技创新排头兵。

“鉴于昆明高新区所拥有的产业资源优势,本着优势互补的原则,双方决定以成立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的模式来管理产业基金,从而推动产业的发展。目前双方已完成了合作协议的签署。”王迅透露,目前,基金管理公司正在筹办中;基金募集及备投项目考察也在同步进行中。

说到如何发挥好中科院创投的优势,把每一分钱花到“刀刃”上,吴乐斌介绍,他们将首先聚焦科技成果转化主业,秉持的投资理念是“科创引领、资本赋能、产业发展”,一切工作都围绕科技创新,用资本对科技进行赋能,才能发挥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最终实现产业发展。

其次,用好“一二三四五”模式,即对应科创生态体系,开凿从知识海洋到资本海洋的一条“运河”;实现基金和基地“二基叠加”;搞好创新链、资本链、产业链交织链网的“三链联动”;实现知识产权(IP)、普通合伙人(GP)、有限合伙人(LP)和战略合作伙伴(SP)“4P接力”;“养好”科技企业培育期、发展期、成长期、成熟期、稳定期不同阶段的“五条鱼”。

吴乐斌认为,这个模式既体现了国家开发性金融财政资金市场化运作的要求,又突出了科技战略引领的高度,是在科技、投资、产业领域落实新型举国体制的创新实践。

“重视人才、把控风险是要诀。”吴乐斌说,中科院创投目前投资业绩基本符合预期,所投项目囊括寒武纪、天广实等明星项目。“好的成绩单离不开优秀的团队以及对风险的精准判断、把控。未来,我们将把现有的管理理念、人才资源、投资经验融合运用到昆明合作平台,助力云南科技创新发展。”

据了解,依托中科院雄厚的技术支持和云南省良好的投资环境,双方有望通过5年左右的合作,打造出价值百亿以上的生物技术产业集群。此外,基金重点投资云南的同时,也将通过技术输出等形式,投资东南亚国家及环印度洋地区,力争通过5至8年的努力,把昆明建设成环印度洋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生物技术研发中心、产业投资中心和总部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