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咸新区“免申即享”让企业降本减负

来源:陕西日报 作者:刘印 发布时间:2021-09-08 10:02

得知公司收到20万元奖补资金时,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影视发展有限公司经理王艺青惊喜不已:一来,这是公司2020年成为规上企业后收到的首笔新区奖补资金;二来,以往享受类似奖补政策要提供各类佐证材料,而这一次,公司只提供了银行账户,20万元就到账了。

这20万元是西咸新区用于奖励文化旅游产业创意发展的奖补资金。与秦汉新城影视发展有限公司同步,共有15家文化企业收到了这笔“意外之财”,这也标志着西咸新区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启动后,首批奖补资金已发放到位。

打通部门信息壁垒

梳理141项惠企政策

“没有申报,奖补资金就自动到账了,我们是‘被动’享受补贴。”8月27日,说起“免申即享”的新政策,王艺青高兴地说。

今年5月,为进一步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西咸新区发展改革局牵头制定了《西咸新区关于进一步做好产业政策兑现工作的实施方案》,组织各行业主管部门按照“谁制定、谁审批、谁负责”原则,以普惠性奖补政策为重点,按照“免申即享、即申即享、综合评审”的分类标准,全面梳理涉及金融、文化、工业、总部经济等13类141项惠企政策。

西咸新区发展改革局副局长焦少飞告诉记者,以往企业要想享受政策奖补,需要先关注申报公告,学习研究政策条款,再选择政策进行申报,并且要填报各类申报表格,提交各种佐证材料,经西咸新区各相关部门逐一审批无误之后才能兑现,程序多、耗时长,使惠企政策效果打了折扣。

缩减审批环节

20个工作日内完成政策兑现

截至目前,“免申即享”“即申即享”类政策已经占到了西咸新区全部产业政策的30%。“免申即享”类政策实施后,资金兑现时限由此前的数月压缩到20个工作日以内。

“‘免申即享’,就是对那些奖补事项简单明了、奖励标准明确清晰、无须评审的政策,通过管委会相关部门信息共享,实现符合条件的企业免于申报,直接享受政策。”焦少飞说,“‘即申即享’,则着重缩减审批环节、简化申报材料、缩短审批时间,对于无法通过管委会相关部门信息共享进行判别同时又无须评审的奖补事项,由申报主体申报,行业主管部门对申报资料审查通过后兑现。”

据悉,作为首批“免申即享”类政策,西咸新区此次共奖补15家文化企业共计300万元,而与先进制造业、中小企业产业园区、自贸创新、科技研发相关的共计约2700万元“免申即享”奖补资金正陆续发放。

13类产业政策

累计兑现惠企资金近2亿元

近年来,西咸新区不断强化政策供给、要素支撑,并将其作为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防范操作风险,西咸新区建立了发展改革部门统筹协调、行业主管部门各负其责、行政审批与政务服务部门支撑落实的工作机制,形成政策分类、数据共享、事项审批、支付发放的工作闭环,确定各环节的工作流程及规范,并详细制定了政策实施细则、申报指南、常见问题清单,确保各部门执行标准统一、明确,企业可对照申报指南实现全流程自行申报。

据西咸新区行政审批与政务服务局局长车飞介绍,为进一步提高政策兑现的效率,西咸新区将政策兑现纳入了政务服务的全流程标准化管理体系,依托政务服务网搭建了政策兑现线上服务专区,逐一编制141项政策兑现事项标准化申报指南,明确申报材料、办理流程等50余个信息要素,实现进驻政务大厅办理的惠企奖补政策“全程网办”、新区新城两级“全区通办”、多部门“一网联办”,解决了政策兑现长期存在的申报期限短、兑现周期长等难点痛点问题。

西咸新区发展改革局局长王军平告诉记者,近年来西咸新区围绕先进制造、科技研发、金融服务、文创旅游等细分行业,出台了13类产业政策,2018年以来,仅西咸新区本级就累计兑现各类产业惠企政策资金近2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突出两链融合、两化融合、两业融合,继续加大政策供给和落地服务,支持技术创新和业态升级,为企业松绑、减负、加油,助力西咸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王军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