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杭州市两会将“推动杭州高新区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一年后的今天,滨江区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将这项工作作为“建设天堂硅谷、打造硅谷天堂”的关键抓手,接住“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历史接力棒,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代表国家参与全球创新合作与竞争。
新的征程已经开启,2023年,在创新深化上下“怎么也不为过”的功夫,“国际滨”要拼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滨江路径
拼 科技攀登新的制高点
万物皆有磁场。就像人的大脑,产生的磁场大约是地球磁场的十亿分之一。这么微弱的磁场,如果能够被捕捉,并用来研究和脑部疾病的关联,那么将会产生巨大的科技前景。
在杭州高新区(滨江),随着去年极弱磁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研究院揭牌,一个瞄准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极弱磁场国家实验室和国际零磁科学中心的机构诞生了。
过去一年,“国际滨”始终牢牢把握“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关键抓手,在科技力量打造、科技平台布局上取得了新的进展,“1+2+6+N”创新平台体系加速完善。
从深化探索“一区多园”高新模式,到提出“国际零磁科学谷·杭州江南科学城”构想,启动“中国视谷”、中国信息安全谷建设,滨江在创新制胜中厚植了自立自强、攻坚攻关的强劲动能。
就在1月28日,2021年度浙江省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评价结果出炉,杭州高新区位列全省第一。同时,杭州高新区也连续多年居于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榜高位。
高度,折射科创厚度。因创新而兴,靠创新而强,以强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主方向,今年滨江将持续完善现代化科创体系,攀登新的科技制高点。
“从0到1”的基础研究更前沿。今年,“国际滨”将实施“才链全球”计划,高站位规划“国际零磁科学谷·杭州江南科学城”,加快建设“超高灵敏极弱磁场和惯性测量装置”、白马湖实验室、省智能感知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推出更多原创性开创性成果。
“从1到10”的应用研究更活跃。“国际滨”将探索改革政产学研创新平台服务方法,充分释放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浙大滨江研究院、杭州长光院等产学研创新平台效能,深化与浙江大学等高校战略合作,支持链主企业牵头组建体系化、任务型创新联合体,力争全年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不少于30项。
“从10到N”的科技成果产业化更丰富。“国际滨”将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深化“创业陪跑计划”,加快推进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中心建设,扩大企业创新积分贷、科创保等新型科技金融产品覆盖面,力争全年实现技术交易额350亿元。
这是一条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跃进的滨江路径。
拼 经济连上新的高台阶
站稳两千亿元台阶!
滨江两会启幕之日,2022年经济总量公布: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2184.8亿元,比上年增长1.8%。一连串主要经济指标同样向好:规上工业增加值756.4亿元,总量保持杭州全市第一;规上服务业营收3235.3亿元,居杭州全市前列;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保持75%左右。
数字折射实力。亮眼数据背后,是“国际滨”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主题,推动经济巩固回稳基础、保持运行在合理区间,扛起了全省高质量发展的一面旗帜。
作为全省面积最小的县级行政区,滨江区在2021年进入了全国“两千亿元俱乐部”。尽管2022年经济发展非常之难,全国和不少省份、城市的GDP增速不及预期,“国际滨”却稳住了经济大盘,站稳了两千亿元,经济呈现蓄势聚能、平稳运行的局面。
稳中拼、拼中稳。今年,滨江将聚焦固优强基、高端智能,以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为主路径,不断壮大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质的有效提升、量的合理增长。
链上整体协同——
按照浙江“三大科创高地”和杭州“五大产业生态圈”,“国际滨”要大力实施“链长制”,加强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绿色能源、新材料五大产业生态圈补链强链延链,重点发展视觉智能、网络通信、高端软件、智能计算、网络安全、机器人、数字内容等数字产业,建设“中国视谷”、中国信息安全谷产业新地标。
建设中的“中国视谷”,将链动视觉智能产业向智能物联产业的跃迁,打造一张国家经济地理新地标和新名片。
其依托于滨江产业链布局全面、企业优势突出、产业生态优越,加强城西科创大走廊创新策源支撑,推进核心区域与城西科创大走廊等杭州全市其他核心区块的协同发展,培育覆盖视觉智能全产业链、核心环节竞争力强劲的产业生态圈,成为杭州打造万亿级智能物联产业的一项标志性引领工程。
企业融通发展——
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是“国际滨”创新生态的真实写照,共同促成了大中小企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企业发展梯队和成长环境。
拼经济,重中之重依然是健全高新企业梯次升级发展矩阵。按照滨江部署,将深入推进“雄鹰行动”“凤凰计划”“鲲鹏计划”“瞪羚计划”“高企倍增计划”,制定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支持一批重点腰部企业做大做强,力争新增上市公司6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0家、瞪羚企业200家、国高企350家,新增注册企业不少于1.6万家。
与此同时,滨江还要鼓励建立领军企业带动的专业化配套集群,加速大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生产能力、市场能力的有效对接,提高产业协同和全链条生产效率。
产业基地互补——
“一园一主业”,是杭州打好经济翻身仗的主攻方向之一。“国际滨”依托大量产业园区,着力打造产业基地互补新生态,培育未来新增长:
做强江北科技园孵化阵地,强化物联网、互联网产业园引领带动作用,激发白马湖生态创意城“创意+科技”产业活力,提升智慧新天地数字健康产业能级,完善滨富、滨萧特别合作园(区)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一个个产业基地,将进一步有效集聚要素资源,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
拼 民生托举新的幸福感
政府放、群众看,杭州筹备中的元宵节烟花秀,已经让千万市民翘首以待。早在春节期间,滨江已经组织开展烟花秀活动。当绚烂的烟花升空,点亮了夜空,也点亮了钱塘江南岸一座现代化、国际化的科技新城。
今年是杭州亚运会举办之年。作为亚运会主会场所在地,“国际滨”要在亚运会期间,代表杭州、浙江乃至中国,向世界呈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现代化、国际化的城市软硬环境不可或缺。
在亚运筹备中,在共建共享中,拼民生绘就了近悦远来、美丽宜居的城市图景。
一项项首创,托举了稳稳的获得感,让幸福看得见摸得着。产业园嵌入式幼儿园,让“带娃上班”成为现实,把“家门口入园”变为“企业里入园”;缤纷未来社区,横跨星民、七甲闸、水电3个社区,是“跨社区联建”的未来社区,系统性重塑生活场景;通学路,在居民小区和各个学校之间,专门划出一条用于学生上下学的路,能让家长“云看护”孩子上下学……
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向世界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滨江图景,“国际滨”今年继续拼——
突出生态惠民、便捷为民,以建设开放包容亚运城市为主抓手,全面塑造现代化城市形象。今年,“国际滨”将坚持城市侧和赛事侧一体推进,活跃国内外科技文化交流,不断完善“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让城市更显气质更富韵味、更有弹性更具韧性、更为低碳更加绿色、更焕生机更添活力。
坚持用心用情、均衡可及,以优化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为主牵引,着力打造现代化共富图景。今年,“国际滨”将加强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投用白马湖单元中学等学校8所,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加快区疾控中心医疗实验室建设,开工建设公共租赁住房8.7万平方米,实施“东优、西建、南启、北融、中提升”发展战略,实现以更高标准推进教育医疗发展、以更实举措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更大力度加强区域协作联动。
奋进号角连声起,勇毅前行谱新篇。围绕“两个天堂”总战略,率先闯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滨江路径,“国际滨”志在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