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济宁高新区“1477”发展布局的深入推进,一场以“助企温度”为核心的营商环境优化行动正在这里生动实践。从审批流程的革命性再造,到全生命周期的企业护航,再到开放平台的能级跃升,济宁高新区正以精准施策和暖心服务,为企业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流程再造:“高新速度”刷新企业获得感
“通过‘开工建设一件事’专区,我们仅在线上提交一次申请,当天就顺利办结了多项业务,这为我们项目的迅速启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济宁恒源智能装备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梁经理赞叹道。
这背后,是济宁高新区以“助企温度”为核心理念,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的生动写照。通过全国首创“电子营业执照+移动入网”融合应用,1448家经营主体实现了“指尖办证、即时经营”;创新18项“一件事”,实行一次受理、并联审批、证照同发。推出9项“一件事”增值服务事项,构建“一类事一站办”新样板,严格落实“一张清单管到底”。构建“1+5+N”服务体系,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圈”,实现“园区事园区办”。
数字赋能:从“单点突破”到“系统集成”
2025年,济宁高新区将营商环境优化作为深化改革“关键一环”,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推动服务从“一件事”向“一类事”升级。
一方面,强化数字基建支撑,布局建设5G基站50个以上,推进宁华大数据智算中心等项目建设,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依托“产业大脑”建设试点,推动建筑工程机械、现代内河航运等产业链数据资源共享,加速50家工业企业“智改数转”,培育国家级智能工厂、绿色工厂等标杆,以数实融合提升服务效能。
精准护航:政策红利直抵“最后一公里”
围绕惠企政策落实,济宁高新区创新“服务包保”机制,做到政策上门找企业,推动上级政策红利全盘接纳、发挥效能。当好企业和金融机构间的桥梁,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健全规划、招商、供地、退出等供地全周期管理机制,全面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坚决保障好重点项目用地。实施“百企百亿”技改工程,争取技改再贷款、设备更新贴息等政策支持,助力企业扩能提质。
目前,济宁高新区已有117家攀登企业营收同比增长8.2%,营收过百亿元企业达到3家,拓新电气入选国家重点“小巨人”企业,新入库山东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89家、数量居济宁市第一,山东省级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瞪羚企业36家。
开放跃升:平台能级激活发展新势能
济宁高新区充分发挥济宁高新保税物流中心(B型)作用,联动134家跨境电商企业,打造外向型经济高地。
2024年,济宁高新区依托中科科创园、碳材料研究院中试基地等载体,引进共建创新载体3家,达成技术合作协议27项。
2025年,济宁高新区将锚定“一个万亿、五个倍增”目标,全力抓经济、强产业,谋创新、促开放,推行产业链招商、标准厂房招商等招商新模式,加快建设千亿级产业园区,全面进入国家级高新区第一方阵。
从“速度”到“温度”,从“单兵突破”到“系统集成”,济宁高新区正以改革破题、服务聚力,书写国家高新区营商环境优化的标杆答卷。在这里,企业感受到的不仅是“跑起来”的加速度,更有一路同行的暖心护航。
(图片来源:济宁高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