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杨凌:为“国际农田”贡献“农科智慧”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王茂林 发布时间:2020-10-29 19:48

麦收时节,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州,200公顷的中国—哈萨克斯坦农业创新园喜获丰收,在当地引来一片称赞,作为中哈示范园的农艺师,来自中国杨凌的杜双社更是欣喜不已……

承担着小麦、玉米、油料、蔬菜、苗木等品种引种试验示范的中哈示范园,由杨凌与哈萨克斯坦国际一体化基金会共建,四年来,杨凌向中哈园引种试验小麦、玉米、大豆、油菜、蔬菜、苗木6大类45个品种。

近年来,杨凌不断迈开国际合作交流的步伐,建示范园、援外培训……作为杨凌助力国际农业提质增效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不断推进,将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助推杨凌与上合组织国家的联系及融入“一带一路”国家的“朋友圈”。

22年来,杨凌的农业科技像初春的“苗木”,绿遍万顷国际农田;22年来,杨凌为大片的国际农田播下“杨凌种”;22年转瞬而逝,杨凌将农业科技成果永恒的镌刻在“国际书”的每页纸上。

以“合作园”为载体 助力国际农业发展

对杨凌的李晓峰来说,两三年前穿梭在哈萨克斯坦与杨凌之间仿佛一只“候鸟”,作为杨凌鸿腾农业的负责人,李晓峰将杨凌的设施农业基础设备输入到哈萨克斯坦,为中哈示范园的建设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也正是有着一群像李晓峰这样的“候鸟工匠”,杨凌的科技创新成果才能在国外遍地开花,特别是上合成员国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这些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成为助力当地农业提质增效的有效推手,杨凌的农业新科技也在这里生根发芽……

在国外,像中哈示范园这样合作共建的创新园,还有很多。近年来,本着互利共赢、携手发展的原则,杨凌先后与全球60多个国家在现代农业领域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超过了50个,与哈萨克斯坦农业部等20多个丝路沿线国家的政府部门签订了农业合作协议,建成国际合作平台13个,组织实施国际合作项目120多项,规划建设了中哈、中美、中俄等8个国际合作园区,杨凌的“国际范”愈加凸显。

作为我国首个“国字号”的农业科技创新城,杨凌不仅推动着我国旱区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也逐步承担起了为“国际农田”贡献“农科智慧”的使命担当;如果说将国外先进农业技术“请进来”是杨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那么为“国际农业”贡献“农科智慧”,则是杨凌建设世界知名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的“引擎”。

让援外培训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说“建示范园”是将“杨凌科技”这条鱼直接放入“国际菜篮”,那么援外培训则是杨凌将“垂钓技术”传输给国际朋友。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满枝桠……”斯里兰卡学员库玛丽在第100期援外培训结业时,用中文唱起中国名曲《茉莉花》,以此来表达自己接受培训后的激动心情。

作为陕西杨凌对外合作的重要形式,从2005年肩负国家“援外培训”这一重担伊始,通过多年的努力,2011年,商务部批准杨凌成立“中国旱作农业技术援外培训基地”,2014年,陕西省首次承办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农业管理研修班”在杨凌举办,援外培训成为杨凌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形式……

从十多年前的每年1至2期扩大到目前每年15期左右;培训语种从初期的英语到目前的英、法、阿、俄、葡5个语种;培训对象从当初仅面向农业技术人员到目前中高层政府官员、以及学术界和商界代表;培训内容从初始的“旱作农业”“节水灌溉”2个主题到如今的经济管理、工程施工、中医药、电子商务等十六大领域,援外培训的内容及规模都在逐年扩大。

14年来,杨凌累计承办了103期商务部和科技部援助发展中国家农业科技培训项目,共培训了来自110个国家的2571名农业官员、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其中1400人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依托援外培训,现如今,杨凌在“援外”的同时,也为陕西省融入“一带一路”格局,为落实“五新”战略,为加快“海外陕西”建设,为切实帮助受援国家,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促进和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