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农高会】“赶集”杨凌 满载而归

来源:西部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0-10-29 20:50

一年一度的杨凌农高会是广大农民朋友的节日。他们在农高会上,购买种子、苗木、农业机械,学习现代农业先进理念,交流生产销售经验。他们满怀希望,带着疑问困惑而来;“逛”完盛会,他们信心十足,满载而归。

巧手描绘幸福生活

10月23日,在第27届杨凌农高会D馆的三秦巧娘手工艺品暨巾帼现代农业脱贫成果展区内,宗艳琴带来的精美绣品吸引了众多参观者。

今年54岁的宗艳琴是吴起县长官庙镇人,从小爱好针线活儿的她练就了一双灵巧的手,纳鞋底、刺绣、剪纸等样样精通。

“2008年以前我都是自己在家做,自己卖,以此补贴家用。2008年村干部找到我,鼓励我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发动村里的家庭妇女组成刺绣合作社,不仅能让民间手工艺发扬光大,也能带动贫困妇女致富。”宗艳琴说,“当时我有些犹豫,觉得自己能力有限做不好,之后在村干部的鼓励下,我们几个有点刺绣手艺的家庭妇女就成立了陕北吴起巧媳妇手工制品合作社。”

为了能够使更多的农村家庭妇女加入到合作社来,宗艳琴主动购买布匹、针线等材料,免费发给前来咨询的妇女拿回家去做,还提供免费的技术培训,成品由合作社统一销售。经过不懈努力,合作社的规模不断扩大,社员由最初的28人发展到现在的88人,年销售额近百万元,让一个个农村妇女有了稳定收入的同时还掌握了一项技能。与此同时,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陕北吴起巧媳妇手工制品合作社制作的鞋底、刺绣还摆放到了丝博会、农高会等大型展会的展台上,进一步提高了合作社的知名度,拓宽了销售渠道。

跟宗艳琴经历差不多的还有来自西安市蓝田县的吕养芹。吕养芹是西安市蓝田县尧山手工艺钩编织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自幼就喜欢制作手工艺品,擅长手工钩编织、丝网花、串珠、布艺等,是远近闻名的巧手,曾荣获省妇联首届“十大三秦巧娘”、陕西省妇女民间手工艺能手等多项荣誉。

“和很多农村姑娘一样,我从小跟随祖母、母亲学习纺线、织布、裁剪、缝纫、刺绣等。20世纪90年代初,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编织的围巾让我和一位爱好手工艺的大姐结缘。从此,大姐主外,负责找销路,我主内,负责产品的制作,很快就打开了销路,自己的日子也红火起来。”

吕养芹在自己致富的同时不忘乡亲,她开始动员周围留守妇女、残疾妇女以及贫困妇女通过手工制作实现居家就业,逐渐从十几个人的加工小作坊,发展成一支有稳定从业人员的加工队伍。2011年,吕养芹成立了西安市蓝田县尧山手工艺钩编织专业合作社,并注册了“关中巧女”商标,合作社加工的纯手工艺手套、围巾、帽子等,远销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地。

其实在全省上下还有很多像宗艳琴、吕养芹一样的农村贫困妇女,她们通过自己的一双巧手和辛勤劳动,不仅摆脱了贫困,也让自己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近年来,省妇联着力推广“妇联+N”生产模式,让传统手工产业发展由“单枪匹马”到“千军万马”,通过倡导“一体化”的运行模式,为传统手工开拓“链条式”发展路子,让更多贫困妇女通过从事手工业和现代农业,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明年我还会再来”

58岁的刘小林和杨凌结缘甚早,没有举办农高会前,他就常来杨凌,买种苗,学果树嫁接、修剪。

杨凌农高会开始举办后,刘小林坚持年年都赶来参加。唯独去年,未能如愿。“去年农高会举办时间提前了,我不知道,所以没能来。”今年,刘小林早早给杨凌的朋友打电话,询问了举办时间后,带着家人从老家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伯阳镇兴仁村坐火车赶来。他觉得,杨凌农高会是农民的一个盛大节日,也是农民学习的好地方,必须得来。

从第一届至今,杨凌农高会已走过27个年头。从坐面包车,到坐火车再到坐动车,赶会中,刘小林也由一个毛头小伙子变成了两鬓斑白、经验丰富的老果农。“第一届农高会时,我来赶会没有直达的车。我先坐车到武功县,然后再坐上到西安的面包车,经过杨凌时下车。”刘小林还记得参加第一届杨凌农高会时的情形,“种子、苗木、肥料、机械啥都有,露天的会场里,挤满了人。”

那时,刘小林刚成家,只种了几亩苹果树。如今,他承包种植了100多亩苹果树,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也相继成为当地的果农。这几年,刘小林来参加农高会,会带上儿子和女儿。“我年轻的时候啥也不懂,来参加农高会学了不少东西。现在他们也一样。”刘小林说,“让他们来看一看、学一学。”

新肥料、新种苗、刨沟机、割草机……刘小林在农高会上“淘”回去不少好东西。“农高会越办越盛大,新东西越来越多,年年过来都要花钱。”刘小林笑了。

今年,刘小林是带着目标来的。他想购买一台采摘机。“我昨天在农业机械区转了一天,没找到。今天在C馆转,闭馆出来后,看见这里有一台。”刘小林说,“但是不太实用。”

“底盘太长太高,不太适合苹果园。机械手臂不用5米长,2.5米就够了,也不用升高5米,3米够了。把声控这些功能取消了,把电瓶换成柴油发动机,降低造价。”刘小林一边比画,一边和厂家负责人探讨。

这台展出的物联网声控采摘机,售价3.8万元,这也让刘小林难以接受,“去年苹果丰收,价格上不去,一斤苹果卖8毛钱。今年好一些,一斤能卖到1.8元,但买一台机器花将近4万元,太贵了。”

虽然不合心意,但刘小林用了将近一个小时观察这台机器。“我想自己做一个。这两年我一直在琢磨。”刘小林直言,“年年都出新机械,但很多机械设计不符合农民种植实际。”

“明天再去苗木区看看,然后就回。明年我还会再来。”刘小林笑着说。

激发合作社更大潜力

“它号称葡萄界的‘白富美’,有一个特别美丽的名字——阳光玫瑰。”10月22日,西装革履、身披“十佳带贫益贫农业专业合作社”荣誉绶带的张磊,在西安展区“万家农民合作社拉动乡村振兴新引擎”推荐舞台上,从容地向大家介绍。台下,一群特殊的“观众”或认真倾听,或相互交谈。他们身披“十佳电子商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十佳菜篮子农民专业合作社”“十佳最具品牌影响力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红色绶带,成为乡村振兴暨脱贫攻坚成果展展馆(D馆)的一道风景线,吸引参观者驻足。

组织农业合作社集中推荐优质农特产品,是本届农高会西安展团的独特创意。“这是我们第一次在农高会期间组织这样的活动,也是农高会自举办以来第一次举行这样的活动。”西安展团工作人员宋琪说。

今年3月,西安市农业农村局就开始筹备此次活动。9月,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中,该局在全市800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2000多家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中,按照十佳电子商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十佳米袋子农民专业合作社、十佳果盘子农民专业合作社等10个类别,总计表彰了100家合作社。其中22家在10月22日农高会开幕当天上午,现场推荐合作社种植生产的农特产品。同时,西安展团组织10个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农高会现场发布招商信息,并借助“云上农高会”,组织全市100家合作社在线上毛遂自荐,组织100个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在线上发布招商需求。

“合作社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发挥着生力军作用,希望通过农高会这个舞台,激发出合作社更大的发展潜力,带动农业产业升级,把贫困户和群众牢牢镶嵌在产业链上。”西安市农业农村局科教处处长王锐说。

参加过多届农高会的周至县九峰镇何家寨村党支部书记李拥军,这次以周至县军良果品专业合作社代表身份上台介绍合作社的情况,推荐合作社社员种植的猕猴桃。该合作社自2012年成立以来,已在周至县3个乡镇发展6万多亩猕猴桃,吸纳社员300多户,年户均收入2万多元,其中贫困户63户。“合作社有统一的销售渠道和技术指导,通过合作社发展比农户自己种植销售,每斤猕猴桃的价格至少能提高10%。”李拥军告诉记者。目前,该合作社已与多家快递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鲜果成熟期,日发货量达3万多单。

“借助这个机会,可以和其他合作社代表交流分享经验,开开眼界。”李拥军说。同样上台介绍了“一颗有故事的樱桃”的西安米优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大威,则希望合作社之间在交流的基础上,能加强合作,实现共赢。“比如我们合作社可以培训职业农民,有的合作社电商平台建得好,有的合作社农产品种类多,如果能实现合作,可以优势互补。”刘大威认为。

除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每年的农高会,都会集中展示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等创新实践成果。今年,仅西安展团就发布了60项农业新技术和111个蔬菜瓜果新品种。

把荷叶坪村牌子打出去

10月24日,在第27届农高会D馆的陕西省驻村第一书记工作成果展上,一位皮肤黝黑的第一书记被人团团围住,大家品尝了展位上的大红枣和“紫金枣”后,纷纷你一盒我一盒地买了起来,还七嘴八舌地询问着还有什么特产,能不能快递邮寄。

这位不厌其烦地向大家介绍的第一书记是榆林市能源局派驻佳县螅镇荷叶坪村第一书记高旭。从2014年起,高旭就开始从事扶贫工作,2017年到荷叶坪村担任第一书记,也是省级“优秀驻村第一书记”。

“这次展会,我带来了荷叶坪村的三色手工挂面、土鸡蛋和红枣系列产品,这些都是从村集体合作社精挑细选出来的特产,一定要把荷叶坪村的牌子打出去,帮村民打开售卖渠道。”提到这次参加农高会的目的,高旭告诉记者。

除了特产,不少人对高旭的扶贫故事也饶有兴趣。“荷叶坪村位于黄河岸边,村里的大红枣远近闻名。”高旭骄傲地跟大家介绍。

前几年,由于受新疆红枣的冲击和市场不景气的影响,加之红枣往往每到成熟,来不及抢收就被连绵的秋雨淋裂了,村里的2100亩枣树处于“树没人管、枣没人收”的尴尬境地,红枣也成了烂在树下的“臭蛋蛋”。刚到村里的高旭看到满山撂荒的枣树,心里很不是滋味,他下定决心要把荷叶坪村红枣产业发展起来。

2018年,在高旭的推动下,村里组建了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将全村2100亩枣树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统一管理,红枣成熟后合作社保底回收,从根本上解决了红枣销售难、收入不稳定的问题,仅此一项,就能带动荷叶坪村村民每年人均增收1000多元。

为解决红枣成熟季的采摘和存放问题,高旭还多方争取资金,为荷叶坪村修建了一座能存放210吨红枣的冷库。每年秋雨来临前,将抢收回来的红枣存入冷库,推迟2到3个月上市,价格就能从每公斤2元提高到6元左右。现在,红枣成了荷叶坪村村民脱贫致富的“金蛋蛋”。

谈起驻村多年最难忘的经历,高旭跟大家讲起了2017年7月26日的那场百年不遇的洪灾。洪水冲垮了村里唯一的一座桥。

“当时,全村父老乡亲把期盼的目光都投向了驻村工作队,投向了我。”高旭说,看到荷叶坪父老乡亲期盼的眼神,他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便开始了为村里修桥的奔波之路。

2019年10月,总投资172万元的荷叶坪村扶贫大桥终于通车。“村民脸上洋溢出发自内心的笑容,听到他们感谢我的话,我发自内心地感到,这些年来的辛苦奔波,值!”高旭动情地说。

智慧农机农民好帮手

“我从延安洛川来,经营着一家100来亩地的畜牧农场。不过这次来农高会不是来给农场添置器械,而是想帮当地果农看看果园能用的高科技农机。”10月23日,农高会C馆外农机展示区,来逛会的农户李改香告诉记者。她正在咨询的是一款杨凌鲁力农机装备有限公司展示的遥控电动山地果园单轨运输机。

销售人员郭康定说,这款遥控电动山地果园单轨运输机适合于果园、茶园等农场户外搬运货物及产品等。这台机器轨道铺设宽度只需要1米,可以铺设上千米轨道,特别适合种植山地苹果等作物的坡道果园使用。机器充电一次可以使用8小时,单次载重400公斤。最特别的是,这款机器用物联网技术遥控操作,实现了手机操作,扫码使用。据介绍,目前该机器已在陕北米脂县投入使用。这两天,来咨询的陕北、陕南丘陵山区农户很多。另外一款履带式多功能果园作业机,配套动力35匹马力柴油机,具有旋耕、锄草、开沟、施肥、打药等作业功能,工作效率每小时2亩至3亩。该机器体积小、动力足,特别适用于农田温室大棚和果园作业。

如果你印象中的拖拉机还是红色机头,开起来很颠簸,那么,来到E馆的农业机械展区,你会刷新认知。来自山东潍坊的雷沃阿波斯农业装备展区,时尚的拖拉机阿波斯1404-11机型,全款售价28万元,技术源自企业收购的意大利品牌。这款拖拉机除有着类似四驱赛车的时尚机型外,机头全面包裹,内置空调系统,设置有多个作业挡位,特别适合作业精度要求高的药材运输需求。销售经理凌九超介绍,这次展示的现代拖拉机,504、704等较小机型比较受陕西消费者欢迎,补贴后这两款农机最低售价不到4万元。他说,公司年年参加农高会,销售最好的是一款谷神系列收割机,通过农高会的宣传和公司进行优惠促销,去年一年,该系列全款售价14万元至27万元的收割机在陕西的销售量有400多台。

陕西人爱吃面食,现代化的面粉加工设备在农高会现场自然备受关注。不少农户围在渭南通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展位前,看样品、问价格。“这个皮心分离磨粉机配用什么电机?工作生产率怎么样?”不时有农户提问。销售人员聂战胜告诉记者,原先的磨面机都是带壳磨面,口感不好,现在皮心分离,技术提高了,生产率每小时能达到300千克至400千克,效率也提高了。20世纪90年代,该品牌磨粉机一年能卖出上千台,如今农村留守人口减少了,需求小了,机器年销售量有所下降。不过,陕西人离不了面粉,一年企业卖出几百台磨粉机是常有的事。

把新鲜事讲给大家

10月22日,在杨凌农高会宁夏江洋汇聚农牧开发有限公司展位前,一位背着双肩包、拿着手机、头顶鸭舌帽、戴着眼镜口罩,体型虽瘦却显干练的老人,一会儿瞅瞅水果玉米,一会儿瞅瞅黑玉米,然后拿起来左看看、右看看。

参展商宁夏江洋汇聚农牧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洋看到这个情景,送走一拨参观者后,向老人介绍水果玉米的特性。

老人叫杨安稳,今年已经83岁高龄,是渭南市临渭区官底镇肖高村人。10月21日早上7时一个人从村口搭车,8时到了渭南火车站,然后坐火车来到杨凌,在杨凌一户民宿住下,一个晚上30元。

杨安稳老人说,他从第六届杨凌农高会就来,之后每年都来参观,每次来,老人看的大多是花卉和农业新技术,然后将看到的、感受到的见闻讲给村里人。他说自己年龄越来越大了,早已经不种庄稼了,但是对农业的这种依恋总是割舍不下。老人有两个儿子和3个女儿,都不在家里,子女或上班或外出打工,他一个人生活着。

对于为啥每年都“逛”农高会,老人说,他对事物的发展非常感兴趣。他说,社会在发展、在变化,感受一下社会的新事物,给平常的生活能增加点儿乐趣。他计划在杨凌待两天,他说一来一回这两天200元就够了,吃饭问题也好解决,街道上啥吃的都有,一碗面也就十几块钱。一年一年感受着社会的变化,他很知足,感到很幸福。老人说话时表情平静,但能感受到他心里的满足。

说完,老人挥手与记者道别,只见他缓步走到下一个展位,瞅瞅这儿、瞅瞅那儿……

10月25日,在农高会上,逛会群众向记者展示刺绣虎头帽。 记者 田若楠 摄

10月25日,农高会现场人头攒动。 记者 田若楠 摄

在农高会上,潍坊沃富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半自动无人操作微耕机,受到农民朋友和客商的喜爱。记者 肖晓良 摄

10月22日,在农高会上,西部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参展人员展示新研发的“自走式信息采集机器人”。记者 田若楠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