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农大:做中国自己的葡萄酒文化

来源:陕西日报 作者:师念 发布时间:2020-12-02 09:19

11月12日,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杜鹏一行来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下简称西农大),就葡萄酒学院的人才培养、招生就业、学科建设、国际交流及实验室建设等进行交流。

西农大葡萄酒学院于1994年4月20日成立,是亚洲第一所培养葡萄与葡萄酒教学、科研、推广高级专业人才的学院。26年来,学院以土地到餐桌的葡萄酒全产业链人才需求为导向,为行业输送了大批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和优秀科技成果,目前国内葡萄酒行业80%的技术骨干、11家葡萄酒上市公司中8家公司的技术总监都来自该学院,为我国从葡萄酒小国跃升为葡萄酒大国作出突出贡献。

培养专业葡萄酒人才

11月12日下午,在葡萄酒学院实验楼内,研三学生古亚静为了更好地完成毕业论文,组织有品尝经验的研究生、博士生进行品尝交流,以此优化果酒发酵工艺。

教室里,大家单人单桌,桌上有漱口水龙头、挂酒杯的架子。研一学生王楠坐在桌子前,面前摆着6个高脚杯,里面装着古亚静酿制的果酒。

“品酒的感官指标有三类——外观、香气和口感。外观包括要观察它的澄清度和色泽,看酒里面有没有沉淀及悬浮物,颜色是否有光泽;香气即通过嗅觉闻酒里面的果香、酒香是否平衡,以及香气是否柔和饱满、令人愉悦;最后是品它的滋味和典型性,看这杯酒苦味是否明显,风格是否独特、能够令人回味。”王楠一边介绍着,一边在每项指标里打下分数。

品尝练习不仅是学生们的课下环节,学院还专门设置有品尝课,一节课学生喝3轮至4轮,一轮喝6种酒。同时,学院还有盲品教室,在这里,学生被隔离开来,用不同颜色的灯光、黑色酒杯等外界因素干扰,让学生在不能看清葡萄酒颜色的情况下体验酒的风味。

“不同产区的葡萄酿出来的酒味道是有差别的。比如生长在特别炎热地区的葡萄品种西拉,有黑胡椒以及黑色水果的味道,而生长在凉爽地带的品种黑比诺酿出的酒就很细腻、圆润。”教室里,研三学生赵裴娓娓道来。

“在我看来,喝葡萄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刚接触时觉得这是外国的东西,很好奇便喝一杯尝尝;第二阶段是觉得葡萄酒可以营造出浪漫气氛,便在吃西餐的时候来一杯;第三阶段是意识到葡萄酒的营养价值,用它代替白酒;最后一个阶段,就不仅仅是喝酒了,而是去品不同葡萄酒里蕴含着的文化差异。”研三学生陈华伟对葡萄酒有这样的见解。

除品尝课外,学院还有实验课。实验室分为理化分析区和中试酿酒区。其中理化分析区主要是利用一些玻璃小容器,供低年级学生用传统挤压方式进行葡萄酒的练手实验,玻璃容器更有利于观察发酵过程;中试酿酒区则拥有世界一流的酿酒设备,学生在这儿可体验一整套酿酒生产线。等到大四,学生们去葡萄酒厂进行实习,了解葡萄酒如何进入市场。此外,学院每年还会组织优秀学生去国外酒厂学习,了解国外葡萄酒文化。

让葡萄酒爱好者参与多元活动

马钰华是葡萄酒学院一名大三学生,同时也是葡萄酒学院葡萄酒爱好者协会副会长。“最初选择葡萄酒学院是因为自己对葡萄酒很感兴趣,大一刚来就加入了这个社团。”马钰华告诉记者,葡萄酒爱好者协会目前有成员150名左右,不仅包括本学院学生,还有很多其他专业的葡萄酒爱好者。

“我们有一个微信群,会定期进行线上知识分享。同时,每个月组织线下酒会,让有丰富经验的会员讲课,每次主题都不一样,比如会分不同葡萄酒产区如新疆、宁夏、山东、河北等地分别讲解。此外,每年年末有大型总结酒会,参与人数有近300人,大家欢聚一堂,品酒、交流。”马钰华介绍。

如果说葡萄酒爱好者协会是针对葡萄酒“小白”的初级入门社团,那Tasting Panel成员就是高阶葡萄酒爱好者了。

Tasting Panel(以下简称TP)是葡萄酒学院刘延琳教授组建的专业葡萄酒品鉴小组,2013年底创建。通过对小组成员进行系统闻香和品鉴训练、开展专题讲座及品鉴活动,提升团队综合品鉴能力,打造专业品鉴队伍,为葡萄酒提供高水准评价平台。而有别于葡萄酒爱好者协会,大一学生是不能加入TP品尝小组的,必须上了大二后有了专业知识储备再通过考试才能加入。

TP品尝小组组建人刘延琳教授是国内外知名葡萄酒专家和多项国际国内葡萄酒大赛评委,曾研发两个中国本土优良葡萄酒酵母菌种并进入工业化应用,打破了中国酒庄外国酵母的垄断,获批专利一项。

小组成员陈华伟介绍:“TP品尝小组每周组织一次品尝活动,所品尝的葡萄酒来自全世界不同产区。在这里,我品尝到了很多平常喝不到、舍不得买的葡萄酒,然后也从不同产区的葡萄酒里体验到不同的文化内涵。”

“TP品尝小组的活动十分多元,每周主题都不一样,葡萄酒行业内不少知名人士都来这儿做过讲解,拓宽了我们对葡萄酒产业的认识。”大三学生泸泓达自豪地说,“今年中国盲品大赛中,TP品尝小组派出的战队获得西安赛区第一名,大赛中选手需要盲品出葡萄酒的品种、国家、产区以及年份,对专业要求极高,以前有学长在大赛中获得过全国第三名的好成绩。”

把中国葡萄酒市场做大做强

毕业于西农大葡萄酒学院的张言志是北京酒易酩庄酒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酒易酩庄)的创立者。该公司主要从事法国、南非、西班牙等国家优质葡萄酒的进口业务,拥有多个国际著名品牌的中国独家代理权。

张言志是1995年考入西农大的,作为第二届葡萄酒学院学生,毕业后去法国波尔多深造,并获得法国国家酿酒师文凭、葡萄酒经济法律硕士文凭。张言志2005年学成归来,2010年10月被授予法国波尔多协会葡萄酒荣誉勋章,随后成为法国酒王帕图斯家族中国首席代表。

2011年,张言志创立酒易酩庄,公司年均产值2亿元。2017年张言志又在宁夏建立了西鸽酒庄,去年西鸽酒庄年产值8000万元。西鸽酒庄也成为西农大的校外实践基地。“从西农大葡萄酒学院出来的同学都特别优秀,我还要继续努力。”张言志谦虚地说。

据葡萄酒学院党委书记胡俊鹏介绍,学院秉承“耕土耕心、酿酒酿人”的院训精神,扎根在葡萄与葡萄酒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推动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涌现出一大批优秀酿酒师:在中粮华夏长城葡萄酒公司工作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段雪荣、在内蒙古阳光田宇国际酒庄工作的“草原英才”黄建清、在高海拔环境工作的香格里拉葡萄酒领军人物曹建宏、扎根西北的金牌酿酒师牛育林、创新创业“鹰隼试翼”的张言志以及行业领军人物的张裕公司总工程师李记明等。

“目前国内大学葡萄酒专业90%的教材、70%的师资都来自西农大,葡萄酒行业80%的技术骨干、11家葡萄酒上市公司中8家公司的技术总监也都来自我们学院。”胡俊鹏对此很是骄傲。

西农大葡萄酒学院成立以来,创立了我国葡萄与葡萄酒工程学科体系,攻克了中国葡萄酒产业链关键技术,使我国符合国际标准的葡萄酒从无到有,为中国跃升为世界葡萄酒大国提供了全产业链的科技支撑,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该院成立以来,还创立了我国葡萄气候区划新指标体系,发现并确立了我国酿酒葡萄十大产区,促进了我国葡萄酒产业布局科学化、技术专业化、品种区域化、酒种多样化;创造出埋土防寒区“爬地龙”栽培新模式,为我国生产的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提供了科学依据;研发并应用了中国葡萄酒产业链关键技术,构建并推广了“从土地到餐桌”的葡萄酒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

胡俊鹏说:“希望学院能为中国培养出越来越多的葡萄酒技术人才,酿出更多具有中国风味的葡萄酒,让世界认可中国葡萄酒、了解中国文化!”

记者手记

让中国葡萄酒香飘世界

“葡萄美酒夜光杯”,葡萄酒这个词,光是说出来都让人觉得有点浪漫。在西农大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每天不是在和葡萄打交道,就是在和葡萄酒打交道,从栽培到酿制,见证着一颗颗葡萄的成长、成熟和“华丽转身”。

早在1985年,西农大就开设了葡萄酒专业,1994年正式成立葡萄酒学院。作为亚洲第一家葡萄酒学院,成立26年来,学院毕业的本科生、专科生累计3600人,硕士、博士近400人,为中国葡萄酒行业培训技术人才近1万人。2018年4月,西农大葡萄酒学院牵头成立中国葡萄酒高等教育联盟,吸引宁夏大学葡萄酒学院、石河子大学食品学院、甘肃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等18所高校学院加盟,加快了中国葡萄酒高等教育体系的构建。

葡萄酒学院的地下酒窖里,珍藏着以往毕业生亲自酿造的葡萄酒,瓶身上贴着每个人精心设计的酒标。正如该院学生陈华伟所说,一瓶酒蕴藏着一个酿酒师的故事,酿酒师在生活中的个性会潜移默化影响他对葡萄和工艺的选择,最终呈现在作品之中。

在葡萄酒学院采访过程中,我看到一个个青春洋溢的身影,在实验室里埋头苦干,这不仅透露着他们对葡萄酒文化的喜爱,更显现着他们对中国葡萄酒产业壮大的责任与担当。学生王新说:“这门学科的意义在于可以结合专业知识,做出属于自己风味的葡萄酒,针对不同人群丰富现有葡萄酒口味,让中国葡萄酒在全世界能有一席之地。”

亲朋好友欢聚一堂时,中国人总会喝酒助兴。近几年,越来越多的饭桌上出现了葡萄酒,人们渐渐接受了这一酒类,并在品尝中发现它的营养价值和所传递的文化内涵。

今日,中国葡萄酒产区的陆续扩大、葡萄酒酿酒师的持续增加以及葡萄酒市场的不断壮大,都离不开1994年亚洲第一所葡萄酒学院——西农大葡萄酒学院的成立,离不开它26年来源源不断的人才输送和技术攻关。

西农大葡萄酒学院,让中国葡萄酒香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