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取得新成效。作为特色农业大省,我省将如何做精特色现代农业,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0年12月31日,记者采访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陕西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协同创新研究中心首席专家赵敏娟教授。
记者: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新时代追赶超越的关键之年。我们如何做精特色现代农业,构建富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赵敏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我省做精特色现代农业,首先要充分明确建设特色现代农业是我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容和途径。其次,特色农业现代化必须依靠现代科技的支撑,实现全产业链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十四五”时期,要立足特色农业产业的系统性,聚焦特色农业基础高级化和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重视农业科技研发与应用的多方面投入。最后,建设富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包括注重顶层设计,例如“3+X”产业深入推进与升级;做好现代农业的产业基础保障与提升;充分发挥社区、村集体组织、农户等主体作用,实现产业要素的市场化配置。
记者:我们发展农业科学技术创新面临的最核心和最棘手的问题是什么?如何促进农业创新技术更好地落地?
赵敏娟:最核心的问题是农业领域的基础研究。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例如,生命科学改变了传统农业的概念及相关研究与实践,信息科学催生了智慧农业等。最棘手的问题也是实现科技落地的关键。一是科技与社会需求的匹配。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基础类研究是个较为漫长的过程,科技不仅需要聚焦农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与社会需要,而且需要具有前瞻性。例如,气候变化影响的自然环境与条件、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背景下的人民需求等,都是动态变化的,这些都对科技的最终落地构成挑战。二是聚焦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实现科学技术之间协同共进。现代农业创新技术已经不是单个领域的创新,更多的依赖多领域的协同与合作,需要探索和设计具有重大价值的项目为引领,整合不同领域的科技力量。
记者:应该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赵敏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之一是解决人的问题,人的能力的提升。一是通过培训等途径,提升和改进脱贫户的技术、观念、信息获取量等,让他们具备应对一定风险和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二是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教育医疗、优良风俗等乡村发展的软硬件建设,既能促进公众能力持续提升,也能支撑脱贫中社会保障的兜底功能。
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容极为丰富,需要实现社会生态经济综合大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其核心之一是乡村振兴各类要素提质及其配置优化。以产业兴旺为例,关键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与传统农业不同,现代农业对自然资源禀赋的依赖程度在降低,对科技、资金等的需求量迅速增长。因此,在立足自然禀赋基础上,有竞争力的劳动力、有吸引资金的项目、有满足需要的科技支撑,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
记者:越来越多的高学历高技术人才返乡创业,如何充分发挥“领头羊”的优势,让广大农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
赵敏娟:返乡创业是值得扶持的事情。我国农村有着悠久的历史沉淀和底蕴,也有各种风俗与习惯。相对而言,返乡创业者一般不会遇到融入的问题,而且天然的情感会促进返乡创业者对周边农户的有效带动及对集体的非营利性奉献。同时,返乡创业者为乡村注入新的生产方式、新的生活观念。返乡创业者成为当地“领头羊”,还需要关注他们的需求,尤其是他们应对市场波动、自然风险方面的需求,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政策、资金方面的扶持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