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人”养成记

来源:陕西日报 作者:刘枫 发布时间:2021-01-08 20:51

“摸索了几年,越来越觉得种地是门学问。张教授,咱们啥时候再举办培训班?我等着继续‘加油充电’呢!”元旦前夕,面对回访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范怀忠站在自家大棚里兴奋地问。

“80后”、回乡务农、新型职业农民,这些都是范怀忠身上的标签。但是,他更喜欢别人叫他“新农人”。

啥是“新农人”?“就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现在,种地不再仅凭力气和经验了,而是靠技术和管理,真正实现从‘土里刨食’到‘地里淘金’。”范怀忠解释。

2014年,父亲因病离世后,老家礼泉县的8亩果园眼看就要撂荒,这也成了范怀忠的一块心病。“父亲种了一辈子地,对这片果园有特殊感情。我当时就想,不能让果园荒了,得继续经营下去。”于是,范怀忠和妻子赵曼利从城市回到老家礼泉县药王洞社区药王洞村,成了全村唯一留在村里的“80后”夫妻。

几年下来,靠着勤劳本分,夫妻俩的果园经营慢慢步入正轨。2019年,经礼泉县推荐,赵曼利参加了由省农业农村厅主办的陕西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班。她和礼泉县其他3名学员赶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扎扎实实学了半个月。“听了专家教授的讲解,接触了新技术、新理念,我对种地有了新的理解。”培训结束回到家,赵曼利就和丈夫商量:挖掉果树,修建大棚。

“这能行,我支持!”听了妻子培训期间的见闻,范怀忠觉得,要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必须抓住机遇,搭上高科技快车。很快,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杨凌双模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指导下,范怀忠把自家屋后的2亩多果园改建成两个塑料大棚,开始试种新品种番茄和甜瓜。

番茄和甜瓜如何授粉?病虫害怎么防治?生物菌肥怎么施用?大棚作物管理有许多新知识要学。范怀忠夫妇除了在线上请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外,更多的是自学。“晚上孩子做作业,我们也看书学习、上网查资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培训,转变了我们的观念,干啥都需要新技术、新理念和新知识。新的一年,我们准备再扩建两个大棚。有了科技支撑,农村的土疙瘩里也能刨出金蛋蛋。”赵曼利说。

像范怀忠夫妇这样,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受益的“新农人”还有很多。据了解,目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立了农业农村干部学院、农民发展学院和陕西省职业农民培训学院,以中西部地区为主,每年培训党政领导干部、基层农技人员、农业经理人、高素质农民等上万人次。

“2019年全年,学校累计培训包括农业职业经理人、高素质农民领军人才、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在内的职业农民7430人次,其中省内4373人次。新的一年,我们将培养更多有想法、有干劲的‘新农人’,帮助他们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干事创业、成就梦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王雄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