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缘何为“种业硅谷”?答案是:杨凌示范区成立至今,共审(认)定动植物新品种762个,各类植物品种权交易253项,交易金额突破2.2亿元,引进各类种子生产经营企业87家,年种子交易额约8亿元……
回望“十三五”,杨凌示范区依托农业自贸区先行先试、育种技术领先、科研资源雄厚、产业要素集聚、合作交流活跃等优势,为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贡献着杨凌担当。
展望“十四五”,杨凌将聚焦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加快推进中国(旱区)种业“硅谷”建设,高标准建设种业研发中心、种业展示交易中心、种业重点项目中心等,强化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让种业装上更多“中国芯”,打好种业翻身仗。
攥在手里的种子技术
2020年,对于有“农业硅谷”之称的杨凌来说,收获颇丰。73个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审定登记,其中10个主要农作物品种通过国审,创杨凌示范区历史新高。
今年1月25日,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麦育种专家吉万全的办公室里,他向记者介绍着已通过国审的“西农509”“西农529”“西农511”等小麦品种,“‘西农511’经受了黄淮麦区赤霉病、条锈病的考验,成为农业农村部推荐的第一批绿色抗病品种,只用两年多时间就已在全国推广了700万亩。”
就在前不久,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研究员、小麦育种专家赵瑜已经在田间地头开始观察小麦幼苗的生长习性,认真记录着麦苗的生长过程。提起自己的小麦育种事业,86岁的老人家自豪地说道:“我一生选育了8个品种,它们就像我的孩子一样珍贵。”今年3月份,老人家最新育成的“武农981”和“武农988”,大穗大粒超高产,已结束国审公示。“只要国家需要,我愿意为育种事业奉献一生。”赵瑜如是说。
去年以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6个小麦新品种通过国审,创单个单位培育品种数量之最;国家小麦良种联合攻关发布第一批绿色抗赤霉病新品种9个,杨凌贡献了2个;“陕单636”成为陕西第一个审定籽粒机械化收获玉米新品种……
杨凌的育种历程,赓续始终。
加速“育繁推一体化”中心建设
“2020年,我们自主选育的国审品种伟隆‘169’推广面积200万亩,品种权交易费达125万元。”杨凌伟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永林告诉记者,“伟隆169”作为强劲优质、适应性好的小麦品种,目前已通过湖北省审定,在河北省进入第二年区试,将成为横跨全国三大麦区的审定品种。
在种业“硅谷”建设中,杨凌持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体系融合,杨凌农科集团成功招引丹东良玉、江苏大华、甘肃五谷等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入驻种子产业园;技术服务方面,杨凌聚集着优质的科教资源,涌现出了赵洪璋、李振声、张涌、王辉等一大批种业专家,形成了强大的种业研发团队,“小偃22”“西农979”“西农511”先后成为陕西、河南等黄淮海区域的主栽品种,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选育连年保持优势。
今年1月,杨凌示范区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和陕西粮农集团,组建成立的种业创新中心揭牌成立。“通过加速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技术的结合,提升育种效率,加强育种水平,使我们的育种事业能够服务于陕西,服务于全国。”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凌种业创新中心主任康振生说。
育繁推一体化的加速融合,让杨凌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的步伐更稳。
3月中旬,杨凌双膜农业示范园里,茄果类的新品种在营养丰厚的土壤里成功定植。杨凌双膜农业示范园总经理赵鹏舜告诉记者,这里将从事各类蔬菜、花卉种子的繁育、种植和推广,参与全国农科院所在陕西工作站的品种选育、试验和推广,“我们要更好地把新品种推广至全国各地。”
“十三五”期间,杨凌累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2700多项,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及全国18个省(区)发展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344个,年示范推广面积超1亿亩,推广效益达225亿元。
将种业发展成为“拳头”产业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优良品种选育推广,开展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杨凌在履行国家使命道路上,勇当攀登育种“珠峰”的挑战者。
“全省重点项目,开工!”年初,随着省委、省政府指令下达,杨凌示范区重点项目建设现场“轰隆”声一片。“种质资源保税研发园为种质资源研发企业进行跨境研发提供服务,通过保税区内的进境种质资源保护中心赋能,使企业能够更好掌握全球资源,实现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带动杨凌种子产业发展。”杨凌自贸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连日来,杨凌种质资源保税研发园等功能板块的基础设施建设正在有条不紊推进,杨凌综保区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今年我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实施种业创新工程,支持杨凌打造旱区种业硅谷,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联合打造高水平种业研发平台。近年来,先正达、良科等知名种业企业先后落户杨凌,构建以“市场为导向、大学为支撑、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园区为平台、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业种业集群,强化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
农业的核心是种业。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杨凌全面推进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产业转型升级、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高标准种业、果业、畜牧业等产业创新中心,推动种业产业创新升级,切实在更高层面上服务国家战略,实现杨凌高质量发展,为我国打赢种业翻身仗贡献更多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