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种业硅谷” 续写“丰收答卷” ——探寻杨凌获审(认)定的768个动植物品种背后的故事之四

来源:陕西农村报 作者:黄敏 发布时间:2021-08-13 18:35

科技兴农,种业先行。杨凌,这座享誉海内外的中国农科城,自建成我国首个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来,始终踩着科学育种的节拍,触摸着中国种业创新发展的脉搏,聚焦基础研究、靶向育种、生物育种,在一大批科研专家的不懈努力下,把一粒粒“金种子”播向广袤田野,用生动的“杨凌实践”书写粮食丰产的时代答卷。

作为我国现代农业领域的“顶流”,杨凌育种事业涌动着创新创业的澎湃活力,在我国农业尤其是北方旱作农业发展进程中留下了铿锵足音。如今的杨凌,正铆足了劲提升“种业硅谷”内涵,抓住打造现代种业新高地的关键要素,努力描绘区校一体、融合发展、产业聚力的创新发展新图景。

区校协作 共育“杨凌良种”

7月19日,在渭南市澄城县王庄镇贾家埝村的一片玉米地里,一垄垄半人高的玉米苗迎风挺立,长势喜人。看着眼前的场景,村民杨苏云直呼:“从种到收全程机械化,既高产又便捷。科学种植就是不一样!”

这片玉米地种植的是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薛吉全教授团队自主选育的早熟耐密籽粒直收玉米品种“陕单650”,加上配套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和耕作模式,生动再现了我省玉米籽粒直收现代化生产实践。

2021年杨凌小麦新品种观摩团在小满节气前夕,奔赴黄淮麦区,在江苏徐州、河南长葛等地见证了“西农585”“西农235”“西农511”等杨凌品种穗大粒饱、麦浪滚滚的壮观场景。

“‘西农511’经过在黄淮麦区的试种,表现优异,具有多抗、广适、抗倒、分蘖力强等特点,有望大面积推广。”在江苏省徐州大华小麦示范田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吉万全手持硕大的麦穗向大家介绍这一新品种的特点和优势。

从传统育种到分子育种,杨凌始终走在种业创新的前沿。我国单个年推广面积最大的小麦品种“碧蚂一号”、长期主导我国小麦品种换代的“小偃6号”、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的杂交油菜品种“陕油8号”等重要农作物种子均出自杨凌。示范区建成24年来,“杨凌良种”遍布大江南北,不仅是长江下游、黄淮等区域的主推品种,也成为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农业发展的“受宠”品牌。

近年来,杨凌示范区充分发挥农科教资源优势,大力实施“3631”方略,深入推进“区校融合、一体发展”,建立形成了“政产学研用”结合的种业协同创新体系,加快科技成果向田间地头转化。

企业发力 助推成果转化  

“好种子创造好效益。今年种了18亩油菜,都是制种用的,收入2万多元,效益比种普通油菜翻了一番。”7月21日,在汉中市勉县金泉镇雍新村,村民吴新华数着一沓卖油菜种子的钱开心不已。

同一时间,在杨凌种子产业园,陕西荣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荣华农科)种子加工厂内机器轰鸣,一袋袋包装精美的油菜、小麦新种子正从这里发往省内及江苏、安徽、浙江、甘肃等地。

雍新村只是荣华农科育种基地之一。自2006年成立以来,公司先后在汉中勉县、宁强、南郑及甘肃、青海等地通过订单农业模式,建成育种基地1万余亩,并在杨凌建成育种创新中心和种子加工厂。公司每年经营油菜、小麦种子品种20多个,成功推广了“秦优2号”“秦优10号”“秦优737”等多个长江、黄淮流域主栽油菜品种。

从良种引育、精选制种到试验示范、大田推广,多年来,荣华农科坚持育繁推一体化发展,在加大自主育种、合作选育力度的同时,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搭上杨凌种业创新发展快车,我们将加大育种、制种力度,不断扩展长江、黄淮流域以及国际市场,争取把我们的好种子播向更广阔的田野。”荣华农科董事长周轩对新品种选育繁扩充满信心。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科技成果转化离不开像荣华农科这样的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2018年投资20亿元建成的杨凌种子产业园,目前已吸引87家企业集中入驻,相继有金棚、荣华、大唐等省内种业科企入园发展,吸引航天五院、江苏大华、丹东良玉、甘肃五谷等一批“大牌名角”聚集。

一个个种子企业在杨凌破茧成蝶,发展壮大,逐步成为育种创新的重要力量,为杨凌做强做优种业,实现产业化、集群化发展,打造“种业硅谷”提供了坚实支撑。

聚合发展 丰富“硅谷”内涵

猗猗嘉禾,惟谷之精。若将杨凌农业发展的历程视为一曲乐章,那么杨凌种业就是其中最动听的音符。

不可否认,过去的杨凌在育种方面存在科研强、种业企业相对弱的情况。为补齐发展短板,近年来,中央和我省及杨凌示范区不断加大政策与资金扶持力度,围绕种业创新中心布局产业链,整合优势资源,壮大龙头带动,推动全域科创,促进智慧农业与设施大田农业相结合。

随着一系列措施落地实施,众多国内外知名种业企业落户杨凌,在种质资源保护、育种科技、种业产业化等方面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和竞争优势,在种业龙头企业的引领下,杨凌商业化育种体系逐步建立健全,种业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得到明显提升。

据杨凌示范区现代农业和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杨凌持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体系融合,依托产学研优势,加快发展现代种业,从管种子向管种业、从重产品向重产业、从传统模式向新业态转变,强化创新要素、企业主体和成果转化,加快推进我国旱区“种业硅谷”建设。截至目前,杨凌在黄淮麦区已建立3个试验示范站和22个新品种示范园,培育“西农”系列优质高产、多抗广适小麦新优品种46个,累计推广面积超过2亿亩,增产粮食40亿公斤。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打好种业翻身仗。1月19日,杨凌种业创新中心挂牌成立,开启了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赶超模式”,立足打好种业“翻身仗”,吹响了科技创新的号角。不久前,省委、省政府出台意见,支持杨凌示范区聚集现代种业、智慧农业等产业,建设具有国家影响力的农业科技创新城。

“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全面推进种业科研自立自强、种业产业转型升级、种业发展高水平开放,矢志攻破种源技术‘卡脖子’难题,做好种业高质量发展大文章,为打赢种业翻身仗、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当好‘先行军’、勇做‘排头兵’。”杨凌示范区党工委书记黄思光表示。

聚合发力打造“种业硅谷”,躬耕碧野书写“丰收答卷”。杨凌正汇聚各方力量,借“一带一路”倡议东风,牵手上合组织平台,将贴有“杨凌标签”的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一条种业创新助力粮食安全、赋能乡村振兴的广阔道路正不断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