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杨凌 收获希望

来源:陕西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1-10-28 16:04

10月22日至26日,第28届杨凌农高会举行。各级各地相关部门、涉农企业、科研院所等带来了一系列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进行展示推广交流。广大农民群众满怀期待打卡农高会,通过一堂堂课程、一场场参观、一次次咨询,学习新知识、引进新技术。在农高会上,参展单位和参会群众共话乡村振兴、共商合作发展。今天本报与您一起分享来自杨凌农高会的故事。

巧手剪出幸福生活

10月24日,在杨凌农高会D馆,一幅富有陕北特色的大型剪纸作品吸引了参会者的目光。一位身怀绝技的民间手工艺大师,用灵巧的双手,边剪边唱,创作出一幅幅精美的剪纸作品,引得参观者喝彩连连。

这位手工艺大师是来自延安市安塞区的侯雪昭,她用两天时间精心剪出的剪纸作品《鼓乡村》,结合了家乡陕北的农村生活,剪出的窑洞和人们打腰鼓的场景活灵活现。她说,她把自己也“剪”进了剪纸里,树下坐着的人里,其中一个便是她,那是她在教别人剪纸。

侯雪昭创作时动作娴熟。她拿起剪刀,每一剪都干脆利落,似乎将在家乡敲打腰鼓的那股劲也用在了剪纸上。

“以前剪的都是花鸟鱼虫,现在喜欢将劳动人民朴实的生活气息加入作品中。”今年68岁的侯雪昭剪纸已近60年,是我省著名的工艺美术大师。她从小受家庭文化熏陶和母亲影响,非常喜爱剪纸。1988年,侯雪昭机缘巧合参加了一次由安塞区文化馆组织的民间剪纸绘画短期培训班,从此她对剪纸更加热爱。如今不画图纸她就能剪出想要的精美图案。平时,她还给村上的妇女免费教剪纸。

“很高兴参加今年的农高会,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找我学习剪纸,能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侯雪昭用自己灵巧的双手,让一张张纸有了生命、有了艺术价值。(本报记者 马腾)

28年情系农高会

10月22日,在第28届杨凌农高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展区,该校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何一哲正在给两位参观者介绍自己的彩色小麦新品种。

今年58岁的何一哲连续参加农高会已经28年了,他现在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彩色小麦育种课题组主持人。

谈到自己的彩色小麦育种,何一哲滔滔不绝。他说,种子和国家的粮食安全有很大关系,粮食安全既要保数量,更要保质量。质量安全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粮食的毒理安全,另外一个就是粮食的营养安全。

何一哲说,现在大家都喜欢吃白米细面,照顾了口感,缺少了花色苷、天然微量元素、维生素和不饱和脂肪酸、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我们需要的是天然色彩的全谷物产品,更多地给大家补充这些天然的人体更需要的微营养物质,解决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亚健康等带来的健康问题。他说,彩色小麦有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

何一哲说,回想第一届农高会的情景,至今印象深刻。人山人海,整个杨凌都沸腾了。今年因为疫情的影响,观众虽然少了些,但何一哲还是尽可能详细地向参观者介绍他的彩色小麦。

目前,何一哲和陕西稼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陕西洽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山西五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省内外15家涉农企业建立了非常良好的合作关系。他给企业提供种子,企业自己建基地,然后生产、加工产品,形成了从种子到产品再到餐桌的完整的产业链。

经过多年试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何一哲研究团队的“彩色小麦产业融合创新发展”项目荣获2019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彩色小麦全产业链融合发展”项目获得了2019年“沣东杯”陕西省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本报记者 肖晓良)

10月22日,在杨凌农高会上展示的现代智慧农业栽培种植技术。 本报记者 田若楠摄

速冻蔬菜留住新鲜

“速冻蔬菜”真的新鲜吗?10月22日,在第28届农高会D馆榆林展区,记者看到种类繁多的袋装速冻蔬菜。

速冻萝卜丁、速冻青椒块、速冻西兰花、速冻毛豆……各类蔬菜被清洗干净装进密封袋。通常,我们吃蔬菜都是去市场或超市里挑选最新鲜的。速冻蔬菜新鲜吗?带着疑惑,记者采访了该展位负责人马飞。

马飞是榆林市定边县沃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员工,这些速冻蔬菜来自该公司新开发的蔬菜加工生产线。沃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主要业务是种苗繁育服务、农业试验示范、农业培训和蔬菜种植与加工。公司为定边县周边乡镇48个行政村3000多户农民提供辣椒、西甜瓜、菜花、西红柿等蔬菜种苗及技术服务。截至目前,出苗量达到1.2亿株。

除种苗技术服务以外,该公司还以试验示范为先导,创建了1460亩蔬菜种植试验示范基地,通过技术创新、示范带动,将经营范围辐射到宁夏、内蒙古等地。

“我们的基地里,种植的基本上都是夏季蔬菜,以往蔬菜销售时间仅有4个月。夏季蔬菜产量高无法及时销售完毕,成为过季蔬菜,就会被浪费。”马飞说,“为了提高蔬菜附加值,延伸产业链,今年6月,我们建起了蔬菜加工厂,配置了速冻蔬菜加工生产线。这条加工生产线可深加工辣椒、菜花、胡萝卜等蔬菜2.5万吨。”

如何让新鲜蔬菜在几个月,甚至一年后还能保持新鲜?沃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速冻蔬菜加工生产线给了记者答案。

将新鲜蔬菜放上物料传送带,进入高压清洗机、气泡清洗机,通过两道清洗,蔬菜已经非常干净了。将清洗后的蔬菜倒入漂烫机,用100℃的水烫熟。经过漂烫,产品依次通过升降式一级冷却机和升降式二级冷却机,用凉水降温冷却。冷却后的产品进入挑选运输机,经人工挑出不合格产品,经提升机、振动布料机进入速冻机。速冻蔬菜在零下35℃到零下40℃的低温实现瞬间冻结。速冻后的蔬菜始终控制在零下18℃以下的低温环境中储存, 营养和水分都不会丢失。最后,速冻产品经计量包装,放入冷库保存。

“我们的速冻蔬菜计量包装,清洗处理得非常干净。由于特殊的生产工艺,产品没有添加剂,可保持新鲜蔬菜原本的色、香、味、形,营养不输新鲜蔬菜。速冻蔬菜在每一道生产工序都会进行农残和微生物检测,质量有保障。我们的速冻蔬菜近期将在超市推广、全面上市。”马飞说。(本报记者 田若楠)

“手机养羊”真时尚

“十几万只羊,得多少人工呀?”“在手机上就能管理好羊场?”

10月24日,在杨凌农高会榆林市展厅,“阿里云智慧养羊生态系统”吸引了众多参观者。

“这是我们的阿里云‘智慧养羊生态系统’,大家在屏幕上看到的是通过手机APP线上管理,实时更新数据,汇入云计算平台,所有羊舍一棚一码、羊子一耳一标,每只羊定时定量精准投喂、全程追溯。”陕西上河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采销部的王明明用平板电脑为现场观众演示着智慧养羊系统的操作界面,他说,“通过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养殖领域深度融合,实现了科学化、智能化、标准化养殖和管理的降本增效。”

“我们也养殖湖羊,这次来农高会就想看看人家大型养殖场是怎么管理的,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取长补短。”看着屏幕上变化的数字和闪烁的条纹,来自延安市安塞区的养殖户常志亮感叹不已,“传统的养殖方法只能小打小闹,要扩大规模养好羊,还得依靠高科技。”

陕西上河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15万只湖羊养殖基地位于榆林市榆阳区牛家梁镇常乐堡村。该项目总投资6.5亿元,占地1876亩,建设羊舍167栋,设计规划科研中心、配送中心及有机肥场等15个功能区,是全国肉羊养殖行业单体规模最大养殖基地。目前,基地存栏湖羊基础母羊6.1万只,总饲养量12.3万只。

该项目采取“基地+合作社+脱贫户+统一生产技术”的模式,与当地17家合作社签订合作协议,带动当地5000户农户发展饲草种植4万亩、1000户农户发展养殖,提供就业岗位1500多个。

“通过‘智慧养羊生态系统’在湖羊养殖产业的深度应用,可实现‘种源好、养得好、卖得好’目标。”王明明说,“智慧养羊生态系统”创建羊子科学繁育核心算法,构建羊子良种数字化系谱档案,通过杜绝近亲繁殖管理、羊子科学配种管理、羔羊出生健康管理等6大管理维度,选育优质种公羊和基础母羊,确保核心种羊群品系不断提高,羊种良性健康发展。“智慧养羊生态系统”通过羊子科学繁育、标准化喂养、标准化防疫、羊子成长监测4大模型算法支撑和97项管理工具应用,实现羊子全生命周期智能化、数字化管理。

“上河湖羊,肉质细嫩,是火锅涮肉、夜市烤肉、法式羊排的首选羊肉,适应中西餐多种烹饪需求。”王明明说,公司科学设计饲喂标准,融合14种基础原料,组合形成定制配方,确保羊子营养均衡健康成长;引进全球领先的自动化设备,按照严格的屠宰分割程序,将整只羊分割成骨类、肉类等6大类产品,做到精细化加工,确保羊肉安全放心。

王明明表示,公司计划到2025年建成3个年出栏15万只种羊养殖基地,联合合作社及养殖户,打造年出栏100万只肉羊养殖示范区。(本报记者 艾永华 实习生 高若曦)

自驾数百里 寻找新品种

10月23日上午,在农高会D馆,记者遇见了4位专门从山西省万荣县赶来参加农高会的参观者。从万荣县高村镇到杨凌,距离大约300公里,他们开车用了4个小时。

他们的带头人名叫孙峰青,今年50岁,是山西省万荣县高村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10月22日,他开车拉着3个果农来逛农高会。孙峰青说,这次来农高会主要想找一个苹果新品种,他们那里晚熟苹果品种太多了,想找一个八九月份成熟的苹果品种,以避开苹果成熟旺季,能卖个好价钱。

孙峰青已参加过六七届农高会,其他3人都是第一次来。他们都是村里的果农,孙峰青经常给他们指导果树种植技术。他们逛完所有展馆后,要买一些果树苗带回去。

想到农高会疫情防控要求,记者问他们核酸检测的情况。

孙峰青说,进陕西、出高速、进展馆,都得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他们4人的核酸检测是在镇医院做的。

在杨凌,他们为了节省费用,大家住每人一晚30元的民宿,也不在外面餐馆吃饭,饿了吃自己带的方便面和家里准备的食物,过路过桥费、汽油费等都由孙峰青承担。

“只要能买到称心如意的苹果树苗,栽到地里能结出好果子,让村民多挣点钱,自己所有的付出都值得。”孙峰青看着农高会展台上红彤彤的苹果说道。(本报记者 肖晓良)

农高会上直播带货忙

“现在我手中拿着的这袋紫皮糖,不仅制作配料多样,软糯丝滑还不粘牙,口感特别好……”10月23日,在杨凌农高会D馆乡村振兴展区,来自杨凌时代骄子商贸有限公司的赵颖颖正在直播带货。农高会上,不少参展企业选择在会场进行直播。

“与往年不同,今年由于疫情原因,很多人不能来参加农高会,但是不少人选择了线上逛会。不少人宅在家里通过手机购物,通过线上渠道购买各自所需,这也促成了本届展会电商直播的火爆。”杨凌时代骄子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超说,本届农高会,不少参展商和他们一样,都选择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办法。从农高会开幕至今,公司已通过直播销售了包括巧克力威化、爱莲巧克力、圣彼得堡伏特加在内的10余种产品5000余单,销售额近15万元。

直播带货作为一种新业态,正悄然改变着百姓生活和传统营销格局。直播带货以其诸多优点而迅猛兴起。“直播带货有着其无可替代的优点。靠着一部手机就能打通过去横亘在厂家与消费者之间的中间环节,减去不少的营销成本,使消费者能以更加优惠的价格买到心仪的商品。”多年从事零售市场研究的邓斌教授说,“直播带货有三个最大优势:一是获客成本低。二是直播具有实时互动性,当用户遇到问题时,可以立即向主播反馈,主播也能在第一时间回答问题,为那些有疑问的用户解答,促使他们快速下单。三是增加了品牌曝光。当主播成功卖出大量商品时,不仅可以给商家带来收益,同时也能迅速增加品牌的曝光度,增强用户对品牌的信任感,品牌也能被更多人所了解。”(本报记者 杨光)

10月24日,在杨凌农高会上,网红张川在直播推销俄罗斯商品。本报记者 袁景智摄

院地合作助力产业振兴

10月23日,走进第28届农高会C馆,中科院西安分院的“一所一品”科研规划展,为参会群众带来了一场科技盛宴。

“一所一品”是中科院西安分院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的重大举措。近年来,中科院西安分院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围绕生态保护、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等领域,不断加强科研攻关。

“十三五”期间,中科院西安分院微生物研究所、动物研究所、植物研究所,以及土壤资源与生物技术应用重点实验室,通过实施“一所一品”规划,在土壤资源与生物技术应用、秦巴特色猕猴桃资源创新与应用、玉兰资源保护、林麝保育以及秦岭金丝猴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成果,实现了产业化。

如果你去过陕西省西安植物园,你一定会被那里的玉兰花所吸引。而玉兰资源保护、创新及产业化推广就是中科院西安分院的一项重要研究项目。目前,该院收集保育野生玉兰5属45种和变种近300个品种,进行人工新优玉兰品种培育。

秦岭是猕猴桃原产地。秦岭猕猴桃颜色丰富,果实酸甜可口,风味独特。中科院西安分院收集不同区域野生紫果猕猴桃种质资源27种,开展了资源保藏与引种驯化工作。

此外,中科院西安分院隶属的各研究所通过项目实施,实现了创新性重大技术突破,为陕西省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报记者 田若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