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年味还未散去,杨凌示范区揉谷镇田西村的田家寨健康农业产业园里早已热闹起来。
记者走进一架西红柿大棚,盎然春意扑面而来,绿色的枝蔓有一人高,红红绿绿的西红柿犹如宝石缀满枝头。
“早上工人们已经采摘了一批,一会儿就发走。”田西村支部书记田小雄指着大棚一侧码好的采摘箱告诉记者,这里种植的水果型西红柿,皮薄、甜度高、沙瓤,在市场上特别受欢迎。
这个产业园是田西村村民以土地和现金入股的方式筹建而成,于去年年初建成,现在有69个棚,种植了西红柿、辣椒、羊肚菌等,一年下来已经给村集体经济增加了100多万元的收入。
看似“平平无奇”的产业园,其实栽培模式“大有玄机”。“我们的栽培模式绿色天然,整个生产过程中没用一粒化肥,都是用蚯蚓粪和由蚯蚓加工而成的水溶肥、叶面肥来喷施大棚作物。”田小雄介绍,村上专门聘请了6名专家来指导种植,有来自西农大和杨凌职院的“学院派”,也有来自田间地头的“土专家”。
段耀峰就是一名在田野里成长起来的种植专家,去年被田西村“挖”来。“段师傅技术可靠、人实在,给我们的产业园出了很多力,帮了大忙。”田小雄这样评价。
段耀峰是宝鸡市扶风县段家镇人。年前,段耀峰一直在园子里忙碌,直到腊月二十七才回家。正月初一,他让儿子开车带着他又跑到园子,前前后后看了一圈,才放心回家过年。正月初五,他就赶回来“上班”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我种了一辈子地,牢牢记着务农事千万不能误了农时。这两天,一个西红柿大棚里该吊蔓子了,另一头的黄瓜大棚里该点种子了……地里忙得很。”段耀峰说。
段耀峰今年60岁。高中毕业后,他就在家里的两亩地上种起了蔬菜。他人勤快,也爱琢磨,当时一年下来能有三四千元的收入,让乡亲们很是羡慕。
1986年,得益于村里的无息贷款,段耀峰在村里率先建起了日光温室。“当时贷了1万多元,周围人都不理解,种个地为什么要投入这么多钱。但温室建好的第一年,我就回了本,大家一看到效益,都跟着干了起来。”段耀峰说,“种了几十年的地,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一定要相信科学,不断学习。”以前,段耀峰经常往来于扶风与杨凌,遇到庄稼有病害,他就掐下叶子,夹到书里,来杨凌找专家求教,还积极地参加各种培训。
2012年,段耀峰考取了高级农艺师资格证,被许多村镇争相聘请做技术指导。“现在种地和以前种地大不一样了,农民也需要不断‘充电’。”段耀峰说,做了几十年的农民,他在田野上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