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陵区:培植乡村振兴的人才沃土

来源:陕西日报 作者:刘居星 发布时间:2022-02-16 09:15

最近,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植保专家牛永浩一趟一趟地往村里跑。这不,2月10日,才正月初十,他就出现在杨凌示范区杨陵区五泉镇椒生村。

椒生村种植猕猴桃800余亩,猕猴桃产业是许多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牛永浩这次来,就是为了和村里商量出一个办法,预防未来一段时间可能出现的倒春寒天气对猕猴桃生长产生影响。

不只牛永浩。“我们是一个团队,有研究土壤的,有搞病虫害防治的,还有电子商务及网络销售方面的专家……”牛永浩向记者介绍,他们“组团”来村上,是为种植户们提供全过程跟踪服务。

谈及这个目标,牛永浩直言有压力。“这跟以前的单次培训不一样,我们要用两年时间,为试点乡村培养一支人才队伍。同时要通过发展农业产业,让村民们增收致富,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队伍。”

这个目标,来自杨陵区委组织部的一个党建项目。

“很多年轻人都选择去城里工作,老年人成了务农主力军。当这些老年人干不动了,村里的地谁来种?许多乡村都面临这样的问题。”杨陵区委组织部部长王勇说。

乡村振兴关键靠产业,产业兴旺关键靠人才。不打牢人才基础,乡村振兴的画卷就难以绘就。怎样培养出一支能稳定支撑乡村振兴发展的乡土人才队伍呢?王勇认为,关键还是要让大家看到农业产业的前景。如果有相当比例的村民通过发展农业产业获得可观收入,就必然会吸引年轻的乡土人才回流,逐渐促进人才队伍发展壮大。

于是,一个“野心勃勃”的计划在杨陵区展开。

杨陵区委组织部与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签订区校一体开展农村人才振兴合作协议,约定联合开展设施农业、猕猴桃种植、葡萄种植、食用菌栽培和金银花种植等,引进集成和示范推广最新成果,提升产业发展动力。两所学校分别组建项目团队,对农作物种植全过程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其中,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成立3个项目团队、服务3个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成立1个项目团队、服务1个村,通过开展水肥一体化、土壤生态修复、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电子商务及网络销售等理论培训,促进产业发展和培训人才良性互动。

项目的具体实施、培训指导,由村党支部组织。每村选择20到30户以党员为主的种植户作为农村产业人才的培训示范对象,由专家团队采取现场指导、手把手教学的方式,开展为期两年的服务。

去年11月,项目刚刚启动,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的专家团队带着仪器来到五泉镇崔家寨村,对田里的土壤做检测后发现:土壤的氮磷钾肥配比不合理,氮肥、钾肥含量不足,但磷肥过量,易使作物过早成熟而影响质量。之前,村民们对此并不了解,不考虑各种肥料的特性,往往凭传统经验过度使用化肥,导致土壤结构被破坏。

为了帮村民们改良土壤,专家团队向村里捐赠了20吨有机肥,分发至20户农户让大家无偿使用。

“以前也经常来村里为大家培训,讲理论、教方法,但最后落地成效如何,因为缺乏跟踪和具体指导不得而知。此次全过程服务,让我们有机会与农民在作物生命全周期进行交流,我们示范做,他们跟着学,确保指导效果。”牛永浩说,希望通过向村民们传递科学的种植理念,显著提升农业产业的经济收益。

椒生村党支部书记张发龙记得,2021年12月23日下着雪,专家团队来村上为大家作指导。村民们热情都很高,在寒冷的天气里与专家交流了两个多小时。“每次专家在地里现场指导种植时,除了示范培训的20户农户,也会有其他村民跟着来,围着专家提问。”张发龙说。

椒生村有种植猕猴桃的传统,多年的实践让许多种植户颇有心得。村民韩宗社专门整理出“椒生村猕猴桃种植及田间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专家讨论,期望能借助此次契机,为椒生村打造适宜种植的高品质猕猴桃品种,创建自己的品牌。

村民韩月宁今年66岁了,是一名老党员,也是村里的“土专家”。“我会把学到的技术毫无保留地传给大家,让村里的产业发展起来,让年轻人在乡村看到希望,加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队伍。”韩月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