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书记来的这一年多,给村上做了很多好事。现在,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产业发展兴旺,大家的腰包更鼓,日子更美了!”5月5日,渭南市华州区瓜坡镇南沙村村民许万胜告诉记者。
2021年7月,渭南市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乡村振兴一线,贺龙飞来到南沙村成为驻村第一书记。在贺龙飞的带领下,南沙村干部群众凝聚力不断增强、干事创业动力更足;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村民收入不断增加;移风易俗不断推进,文明有礼蔚然成风。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青春因奋斗而精彩。在我省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与贺龙飞一样的广大年轻党员干部挺身而出,将青春的奋斗足迹镌刻在乡村大地上,让青春梦想与时代主旋律同频共振,迸发出属于青年的时代最强音、最华美乐章。
年轻人建起了“新村子”
5月6日,在杨凌示范区杨陵街道马家底村,29岁的李松一身庄稼人打扮——头戴斗笠、身着布衣,正在“一分田”项目现场查看工程进度。
李松说,刚到马家底村时,自己还是细皮嫩肉。第一年过去,他的皮肤晒成小麦色。到第二年,小麦色变成了荞麦色。
如今,李松晒得黑黝黝的,马家底村反倒变得亮堂堂的。
2019年,杨凌示范区计划依托马家底村依山傍水的地理位置发展乡村旅游,聘请李松带领陕西垚森农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制定文旅项目设计规划。
初到马家底村,李松没有一点思路。之前,他们团队承接的大多是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规划与建设,根本没有接触过乡村文旅项目。但是,李松爱较真、善思考,不肯放过任何一次成长的机会。
2020年,李松带领团队对关中传统村落和民居进行全面调查研究,在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调出关中民居结构图以供参考。用了大半年时间,李松和同事顺利完成了马家底村改造规划,涵盖民宿建设、产业发展、村容提升等方面。
在杨凌示范区的支持下,马家底村改造规划项目顺利落地实施。精美别致的民宿建成营业,特色鲜明的游乐场落地开放,昔日村远、路烂、沟深、人穷的马家底村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示范村。
看着规划变成现实,李松和同事有点留恋马家底村。改造工作结束后,李松在马家底村租下一处宅基地改造为关中民居,并将公司的设计团队安置在此处办公。
最近,李松和团队正在马家底村建设乡村田园综合体项目。该项目流转村集体土地40多亩,打造“一分田”认养新模式、新品种果蔬采摘园,能够有效利用农村闲置土地,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
“我的童年是在农村度过的,因此我对农村有着很深的感情。当前,政府对农村发展非常重视,各方面的政策对农村非常有利。我希望在农村闯出一片天地,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李松说。
年轻人当起了“领头羊”
“五一”假期店里生意火爆,可忙坏了牛浩。
“这几天从早上10时开始烤串、招呼客人,一直到晚上10时才休息。”5月6日,在延安市宝塔区万花山镇向阳村的“观音桥”农家乐院内,负责人牛浩笑着告诉记者,年轻人返乡创业要吃得了苦,才能收获更多甜。
向阳村交通便利,距离延安城区10多公里,靠近万花高速公路口和万花山景区,客流量大。早在2006年,牛浩父亲牛建军就成为向阳村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开办了农家乐。
2016年,26岁的牛浩回到家乡。顺利“接棒”农家乐生意后,他借助万花山镇政府打造农家乐“一条川”的项目,对老院子升级改造,建造了仿古建筑风格的农家大院。
“有政府搭台,作为返乡创业青年,我一定要唱好这台‘戏’。”牛浩说。
严格把关食材,做出最纯正的农家味道;每年冬季,带厨师外出“取经”,做精做优陕北特色菜;每隔一段时间开发新菜品,更新菜谱……在改善院内环境的同时,牛浩在菜品品质提升方面也花了不少心思。
农家乐火了后,不少村民前来学习菜品制作和经营管理,牛浩都知无不言。“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才算富。农家乐让大家看到了乡村振兴的新希望,我也希望自己的一些经验能帮助大家发展得更加顺利。”牛浩说。
一个产业带动一方就业。在牛浩等青年致富带头人的影响下,向阳村已有10多户村民做起农家乐和民宿生意,形成了农家乐民宿一条街,全村已有50多人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仅牛浩一家就带动了10余名村民常年稳定就业。
年轻人闯出了“新天地”
“与韩国企业合作开发的小米酵素面膜被抢空了,小米锅巴、杂粮粽子也特别抢手,得提前预订哩……”5月6日,细数着公司的爆款产品,33岁的张雄彪喜不自胜。
张雄彪是米脂县印斗镇对岔村的返乡大学生。
返乡创业6年来,这个怀揣梦想的农村娃积极响应“万企帮万村”号召,专注经营绿色农产品,将农产品卖到了新西兰、韩国等国家,成长为一名崭露头角的企业带头人。
农民的东西卖出去了,还卖上了好价钱,这是张雄彪最骄傲的事。
“满山的黄土,满山的穷。”张雄彪说,2014年,他回村过年时发现,村民的小米大多囤在窑洞里。
“米贩子定的收购价太低,村民舍不得卖。本想把米囤着来年卖,没想到价格更低了……”辛苦种植一年的小米没销路,村民紧锁的眉头刺痛了张雄彪的心。
米脂黄土层深厚、光照充足,是小米的优生区。2016年,张雄彪带领20多名返乡创业大学生扎根农村,创立陕西青创联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他说:“咱是农民的娃,必须为农民着想。农民需要啥,咱就干啥!”
张雄彪带领创业团队深入田间地头,逐步探索出“订单农业”“电商+扶贫+残疾人”“支部+支部”等多种帮扶模式。
“我们利用电商销售渠道广的优势,建立‘淘米易购’电商平台,以公司党建为引领,由公司党支部与73个村党支部建立结对关系,推行谷子销售‘订单农业’模式,解决了米脂小米难卖问题。”张雄彪说,看着村民窑洞里的小米销售一空,团队成员更有干劲了,信心也更足了。
累计培训劳动力达3500人次,带动300多户困难户掌握了科学种养技术;累计帮扶3000余户6000余人,为农民增收1000多万元……6年来,张雄彪从未忘记自己助农的初心。
农村致富带头人、榆林市劳动模范、陕西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这些荣誉称号,就是对张雄彪最好的肯定。
“作为新时代青年,就要有不服输的劲头,扎根农村,回报家乡,当好新时代农村致富带头人,在乡村振兴大舞台上接续奋斗,书写不负时代青春答卷。”张雄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