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刚刚过去的2018年,是杨凌示范区开启高质量发展实现追赶超越的关键之年,也是贯彻落实国务院新《批复》,向着“三区三高地”目标勠力奋进的开局之年。值此新春之际,杨凌发布新媒体中心特别策划了“2019,向新目标出发”专题,围绕建设“三区三高地”目标推出系列报道,回顾成绩、展望未来。本期推出《杨凌:多措并举、加速推进现代农业人才高地建设》。
2018年10月26日,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支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发展若干政策的批复》,明确提出力争2025年把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农业人才高地,为推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据了解,自1997年杨凌示范区成立以来,示范区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大力实施人才战略,通过深化区校融合、建立健全职业农民培训体系、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举措快速推进现代农业人才高地建设。
区校携手共创辉煌 现代农业领跑者
70年代末,杨凌是咸阳市的一个远郊区,地域不足4平方公里,当时杨凌的工作生活环境窘迫艰难。公共服务设施寥寥无几,基本生活用品供应奇缺,医疗卫生条件简陋落后,子女上学就业无法解决,城镇建设没有统一规划,科研成果频遭毁坏盗窃。住房难、就业难、择偶难、上学难、看病难,加之驻地产业基础薄弱,导致人才外流尤其严重。
示范区成立后,杨凌10家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合并组建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两所高校,实现了我国教育与科研单位的首例实质性合并。如今,杨凌区内现有四所科研院校,现有学科涵盖农、理、工、经、管、文、法等七大学科门类,拥有各类农业科研人员7000余人,在校学生由合并前的1万名增加到了3.5万名,研究生从700名增加到了5000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先后进入国家“985工程”“211工程”建设行列和“双一流”高校行列。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之一,进入了国家重点高职院校建设行列。
如今,行走在杨凌,蓝天白云、绿树红花,这里建成区绿化率达4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8平方米,“三河两渠五湖四湿地”水生态景观初见成效,渭河杨凌段一期4000亩生态水面已经形成。2018年6月,入选首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7月,示范区医院成功创建三级医院。8月,高考二本上线率蝉联陕西省第一。高铁站、城市慢道、湿地公园建成投用,甘甜的石头河水和华电供暖进入千家万户。
2018年以来,为进一步实施区校融合发展规划,新一届杨凌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班子在土地审批、交通运输、校园治安、医疗服务等方面,先后出台一系列保障服务措施,架起与区内各大高校融合发展的“连心桥”。
现在,杨凌示范区已成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的“领跑者”和改革发展的“排头兵”,区校携手不断创造辉煌。今后,杨凌示范区将继续强化区校融合发展的各项机制,与区内各大高校共同发力,全面加快新时代农业科技示范区的发展步伐。
打造新型职业农民 现代农业生力军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我们看到的多是“鲤鱼跳龙门”式的离农进城,却鲜少见到“凤还巢”式的返乡归田。从种地是为了生存、吃饭,到把务农当成工作,“农民”从身份转变为职业,反映的是我国“三农”事业发展的巨大变革。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农业的主要矛盾、发展的主要任务、改革的主攻方向都在发生改变。新形势下推进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要求培育出与之相适应的高素质现代农业从业者队伍,他们要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要努力成为发展农业新产业新业态的先行者、应用新技术新装备的引领者、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践者。
农业部在2005年的《关于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计划”的意见》中首次提出培养职业农民,为解决农村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2004年起,杨凌示范区先行先试,对经过系统系列培训的农民创新性地组织开展免费技术职称评定工作,面向旱区开展职业农民科技培训,打造一支“永久牌”的农民专家队伍。截至2018年8月份,在全国22个省市区培训职业农民40万次,同时通过严格的考核和评定体系,在果树管理、设施蔬菜、畜牧养殖、大田作物、农村能源、植物保护等11个专业,为职业农民进行技术职称评定。9480名职业农民获得初级职称认定,2659名职业农民获得中级职称认定,1683名职业农民获得高级职称认定,这些来自田间地头的农业“土专家”,也成为带动乡村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未来,杨凌示范区还将探索形成更有利于职业农民培训的体制机制与模式,为全国职业农民的培训提供经验支持。在继续探索完善政府主导的公益性培训机构和模式的基础上,积极引入企业、探索市场化农民培训模式,形成政府主导与企业分担、科技咨询与培训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科技服务新业态。
真抓实干敢为人先 现代农业“双创”沃土
随着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深入推进,一大批农业农村创业创新人员投入到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双创人数越来越多。这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杨凌示范区“双创”大军中,农业农村创业创新人员独树一帜,他们有的带着梦想、有的带着情怀涌入农业领域,不仅了解城市也了解农村,为农村注入了新鲜血液,构成了农村新动能。
近年来,杨凌示范区始终牢记国家使命,积极发挥农业科技创新创业排头兵作用,加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杨凌已形成了全链条创新创业服务体系,陆续建成各类创业孵化基地57万平方米,搭建起了众创田园、创业工场、大学生创业园、火炬创业园、农业企业孵化园、创业大街等核心孵化区,目前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星创天地2家……这些都是青年在杨凌创业的有利条件。
杨凌先后出台了《杨凌示范区鼓励创新创业优惠政策》《杨凌示范区高层次创业人才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28项政策措施;开放17个技术创业资源共享平台;建成面向大学生、职业农民、农业科技人员的创新创业孵化基地57万平方米;设立了1000万元种子孵化专项资金;探索开展了农村“两权”抵押贷款、“银保贷”和农业天使投资基金。
无论是在最初的创业大厦,还是在今年新建的众创田园,身处杨凌示范区精心打造的每一个创业“梦工厂”,处处绽放着“双创之火”。在这里,只要创客有新点子,就能让梦想照进现实。
近年来,杨凌积极发挥双创和“互联网+”集众智汇众力的“乘数效应”,按照创新创业团队从最初创业期、孵化期、加速期、成长期的发展历程,建成了火炬创业园、星创天地等一批双创平台,引导高层次人才、大学生、返乡农民工等全社会广泛参与,大胆创新创业,激发了社会的创业潜力。
国务院对2017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方予以通报表扬,示范区双创工作受到表扬激励陕西省给予杨凌示范区1200万元的奖励。2018年截至11月份,杨凌新登记市场主体3598户(杨凌自贸片区520户),同比增长18.90%。其中,今年新增外资企业21户,同比增长133%,增幅全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