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陕西日报 作者:吴莎莎 发布时间:2019-03-01 09:59

2月19日,在延安市洛川县交口河镇安善村,洛川县建森苹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育宏看着自家的10亩矮砧苹果园,估算着今年矮砧果园的产量:建园第3年,产量可达每亩750公斤至1000公斤。李育宏很满意。

李育宏说,去年苹果收获后,镇上就组织果农对500亩乔化果园进行挖改,合作社把160亩乔化果园改为矮砧果园。预计在两三年内,果园的效益还会有大幅提升。

乔化果园改造,是我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一个有力举措。回顾2018年,陕西立足追赶超越,着眼乡村振兴,强产业、促融合、抓改革、保增收,粮食总产连续8年稳定在1200万吨左右,注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过万家,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2%。全省特色产业提质扩面,农村改革走向深入,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机与活力正在三秦大地蓬勃迸发。

产业兴旺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2月25日,在铜川市神农生态大樱桃基地,16座日光温室大棚里樱桃树郁郁葱葱,花朵繁盛。5000多公斤优质樱桃,即将在清明节前后陆续成熟、上市。

“铜川大樱桃已成为全省果业的又一后起之秀。”铜川市神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鹏告诉记者,2018年5月公司与北京一家公司签订300亩优质大樱桃苗木繁育及科研中心项目,并与深圳一家公司就铜川优质大樱桃产销对接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此推动铜川大樱桃走向广东,走进深圳。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2018年,我省紧盯市场需求,放大特色优势,形成实施“3+X”工程意见,加快构建以苹果为代表的果业、以奶山羊为代表的畜牧业、以棚室栽培为代表的设施农业三个千亿级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成为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的破题之作。

振兴乡村产业,要促进经济多元化,推进三产融合发展。2018年,我省立足全产业开发,坚持园区化承载,针对三产融合发展的薄弱环节,出台专门支持办法,补短板、强弱项、延链条、提效益,推动了“3+X”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一产上重点支持良繁体系和标准化规模化基地建设,二产上突出产后整理和加工能力,三产上强化品牌培育市场营销。

一年来,陕北山地苹果、关中奶业黄金带、沿黄公路设施农业、陕南设施食用菌等一批优势产业板块加快建设,全省新发展标准化果园35万亩、猕猴桃5.9万亩、设施基地11万亩、茶园25万亩,奶山羊扩群30万只,羊奶价格翻了一番。

去年5月,我省还启动了农产品“三年百市”品牌营销行动,计划用3年时间在全国百个一二线和中心城市举办百场展会。目前,陕牌农产品已走进全国50多个大中城市,省、市、县三级共组织举办、参加展会228场次,陕西农产品知名度不断提升。同时,我省推动特色产业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相融合,助推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农村改革

 激发乡村发展新活力

2018年10月,阎良区关山街道长山村邱东组将全组400多亩土地流转给村上的股份经济合作社经营。合作社理事长、村委会主任李明华预计:到今年年底,该组可实现分红收入15万元。

2017年7月,长山村被确定为市级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就此拉开了该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大幕。2018年,长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与一家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发展樱桃育苗订单农业,预计每年每亩土地可产生利润1.5万元。李明华说,此举可实现长山村从甜瓜种植向育苗和高端蔬菜种植的产业转型,邱东组也将被打造为周边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类似长山村的变化,正在陕西各地不断上演。2018年,我省全面推进以清产核资为重点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三秦大地上,一场让农村迸发生机与活力,让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农村改革正在推进。通过改革,更多的农村资源被不断盘活,更多的城乡要素得到充分流动,实现了产业旺、乡村美、生活富、人心聚。

“改革创新是破解‘三农’发展难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法宝。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让农民真正参与其中,共享改革发展的红利。”省农业农村厅农经处处长张旭峰说。

截至2018年年底,全省99.6%的村完成清产核资,58.6%的村完成股权量化,69.7%的村成立集体经济组织,撬动社会资本38.5亿元,实现成员分红4.9亿元,农村集体经济活力持续释放;全省农民合作社发展到5.9万个,家庭农场1.4万家,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能力持续增强;落实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政策,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稳步提升。

精准脱贫

让贫困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镇巴县长岭镇花园社区的周大红是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不等不靠,他决定用自己的双手摆脱贫困。看好椴木食用菌项目后,周大红就到附近村镇的椴木食用菌发展大户那里打工,只为学技术。2015年,他建起了自己的椴木食用菌基地。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驻村扶贫干部多次入户提供技术指导,帮助他联系优质菌种,对木耳和香菇进行绿色食品认证、打造品牌。周大红的食用菌产业规模逐渐壮大,他还带动村上6户贫困户共同发展椴木食用菌。

2018年,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驻村扶贫干部通过多方协调,促使周大红与村上的养鸡大户结对发展林下养鸡,又通过上门技术服务、产业奖补措施和电商销售指导,解决了周大红在养殖技术、启动资金和产品销路上的难题。一年下来,周大红通过发展产业实现纯收入近2万元。

2018年年初,周大红脱贫了,还被县里授予“脱贫之星”称号。他感慨地说:“只要勤劳肯干,总有一天会摆脱贫困。”

贫困户有产业,就有了“造血”功能。去年,像周大红一样通过发展产业实现脱贫的人还有许多。我省总结推广了22种产业扶贫模式和35个成熟范例,引导经营主体与贫困群众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新型经营主体精准带动44.8万户贫困户发展产业、实现增收。2018年全省累计落地特色产业项目4.5万个,覆盖贫困人口158.5万人。

除了产业扶贫,我省还不断完善多元就业扶贫体系,开展基础设施补短板行动,持续推进苏陕扶贫协作,扶贫扶志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不断凝聚社会各方合力共同参与脱贫攻坚。

2019年1月30日,春节前夕,省委、省政府发出了致全省广大农民朋友的信,号召广大农民朋友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春节战役,加快建设生态宜居、幸福安康的美丽家园。2018年,我省积极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省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全省89%的行政村生活垃圾、41%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户用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40.7%。

2018年,我省实现104.5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3.2%左右,23个贫困县各项指标均达到退出标准,有望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