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榆林榆阳区: 打出“三农”发展组合拳 奏响乡村振兴“交响乐”

来源:农业科技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7-18 16:32

  变化者,乃天地之自然。

“十二五”以来,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三农”工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和无比广阔的发展舞台。

近年来,榆阳区委、区政府超前谋划,提出“十大农业”建设思路,启动实施脱贫致富“幸福工程”,相继制定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村改革、打好脱贫攻坚战3个区委“一号文件”,全面开展美丽小镇、美丽乡村、美丽农居“三个美丽”建设。榆阳区委政研室(原区委农工部)和全区涉农部门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立足榆阳实际,加强调查研究,推动政策落地,注重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调研指导,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加快“三个美丽”建设,强化农村固定观察点观察研究,推进乡村振兴。

去年,榆阳区“粮薯菜羊猪杏”六大主导产业进一步提质增效,特色产业不断兴起,引进示范新品种新技术180多项,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8%,农业机械化率达到68.5%,粮食生产喜获“十五连丰”,农业总产值达到65亿元。全区“三农”工作呈现高质量发展态势,谱写出一曲恢弘雄壮而又绚丽多彩的乡村振兴“交响乐”。

出台政策 推动农业增效农民脱贫

“2013年,我通过土地流转,将村里的380亩荒地、300亩耕地全部改造为高产粮田。2015年,在区上的大力支持下,又创建了日产50吨的水稻精米加工厂,形成了集种、养、加工、销售一体的现代农场发展模式,农场发展得越来越好。”近日,在榆阳区鱼河镇鱼河村四娃圆梦家庭农场里,上千亩的水稻长势良好,农场主常四娃笑着说。

四娃圆梦家庭农场的快速发展壮大,得益于榆阳区重视土地流转、扶持现代农业发展等惠农政策。

从2010年起,榆阳区就设立了农村土地流转专项扶持奖励资金,并配合各种政策鼓励农民成片流转土地,促使农村土地流转总面积逐年增大。截至2018年底,全区累计完成土地流转55万亩,其中百亩以上集中连片流转土地30万亩,实现了土地规模化经营,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

为全面总结市场主导、产权推动、科技支撑、产业特色、生态文明等现代农业发展“榆阳模式”,榆阳区委政研室立足实际,组织编写了《榆阳区现代农业发展目标和路径选择》,为加快榆阳区现代农业发展步伐提供了理论支撑。

2017年,为了深入推进榆阳农村改革,加快农业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进程,榆阳区委决定再次出台“三农”一号文件,先后出台了《榆阳区关于深化农村改革加快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化赵家峁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等具体实施意见,有力地指导了全区农业产业的发展。

截至2018年底,该区建成高标准设施蔬菜基地23565亩,全国特色果蔬一镇一业示范镇1个,全国温室蔬菜一村一品示范村2个,省级设施蔬菜标准园7个,集中育苗点9处,百亩以上集中连片基地48处。培养出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技术员3000多人,扶持蔬菜专业合作社15个。

经过多年持续不断的努力,目前全区80个贫困村已经退出49个,建档立卡贫困户4991户9615人中,已脱贫享受政策贫困户2933户6183人,在册贫困户减少为2058户3432人,贫困发生率仅为1.0%。

强力推进 农村产改走在全国前列

今年“五一”4天假期,榆阳区累计接待游客42.3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1.51亿元。从数字看成绩,这是榆阳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结出的累累硕果。

“为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榆阳区结合实际,研究起草盘活农村集体资源性资产改革的相关政策文件,积极做好体制机制方面的探索,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榆阳区委政研室副主任秦永军说。

截至目前,榆阳区317个行政村中共有303个村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2018年计划退出的44个贫困村全部完成改革,走在了全国前列。注册成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401个,界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34.3万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077元。30多个村庄的特色产业走上增收快车道,15个集体经济组织累计分红6000余万元,让老百姓真正尝到了产权改革的甜头。

今年3月份,榆阳区委、区政府又正式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优质果树产业的实施意见》等意见,决定用3—5年时间,在北部滩区发展10万亩优质饲草、东南部山区发展10万亩优质果树、川道地区发展10万亩大漠蔬菜,实施特色优势产业建设三年行动。

优化环境 全面建设“三个美丽”工程

“这套一体化生物处理器将农户家中产生的污水经过微生物降解、净化处理后,排放水质可达到一级B标准,可以循环利用。”孟家湾乡政府办公室主任杜治林说。

2018年5月以来,榆阳区先后在黄崖窑、孟家湾、小壕兔等9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开展改厕试点,目前已完成安装5套集中型和300多套单户型一体化生物处理设备。同时,在鱼河峁镇刘崖窑组和孟家湾乡孟家湾村试点实施了40多套粪尿分集式厕所,得到了群众的普遍认可。

近年来,榆阳区通过打造小康村、新农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实施脱贫致富“幸福工程”,全力加强农村危房改造,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和厕所革命试点,全面建设美丽小镇、美丽村庄、美丽农居“三个美丽”工程。区委政研室相继出台了《榆阳区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榆阳区美丽乡村和美丽农居建设项目以奖代补资金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决定每年重点打造5个镇、20个村、500户美丽农居。在建设理念上,提出合理的功能布局、完善的基础设施等六条美丽乡村建设标准。

去年,榆阳区确认完成118户贫困户的住房改造,建成1个省级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村,3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试点村和25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预计到2020年,榆阳区将全面完成农村垃圾治理任务,317个村庄全部建成清洁乡村;全面完成污水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将80%以上村庄建成生态乡村;所有集镇完成一轮基础设施建设,将20%左右村庄建成美丽宜居示范村。

扑下身子 “盯牢”1个固定观察点

“区委政研室的同志们除了经常来村里讲解国家政策、指点产业致富的新路子的同时,还对全村农户的屋顶、屋檐、屋面、围墙等进行全面改造,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上河村固定观察户张志信高兴地竖起了大拇指。

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是中央和各有关地区观察农村动态的“窗口”,1984年由中共中央书记处批准建立。榆阳区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工作于1987年开始建立,1989年将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更换为金鸡滩镇上河村。

长期以来,榆阳区委政研室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和省农村固定观察点办公室的安排部署,坚持科学务实观察、精确细致汇总、及时准确上报的原则,每半年对该村40户样本户进行一次现金收支情况的调查,每月深入农户记账一次,年底对40户样本户进行一次全年收支情况调查和劳动力就业情况调查,扎实记录农村生产生活的发展变化,圆满完成了固定观察点的各项工作任务。榆阳区也多年被评为全省农村固定观察点优秀调查县区。

“2019年,榆阳区将围绕基层党建、精准脱贫、产权改革等十件事,开展‘十乡十村十件事’示范创建工作。”榆阳区委政研室主任付永峰说,“作为牵头部门,我们力争用两年时间,将‘十乡十村’打造成为全区各个领域的典型,争创‘全市一流’新样板,为引领全区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总结经验、培树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