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活 新奋斗 | 樱桃红了,老蒋也“红”了

来源:杨凌融媒体中心 作者:张妮 魏争亮 发布时间:2020-05-18 11:16

樱桃红了,老蒋也“红”了。

看着远道而来的客人惊叹的神情,蒋林喜的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尽管蜜再甜,但在老蒋的眼中,他的樱桃更胜一筹。前不久,一波从甘肃来杨凌考察学习的职业农民,在杨凌燎原农业循环利用专业合作社经历了一场“甜蜜之旅”,合作社理事长、高级农艺师蒋林喜的一番介绍,让名不见经传的小樱桃有了大身价。

微信图片_20200518111408.jpg

“这个品种叫美早,也就是外国人说的车厘子,一斤批发价是45元,地里零售价格是60元-80元/斤,一颗樱桃算下来就将近3块钱,一棵树的产值在2000元左右……”蒋林喜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

看着这些“金蛋蛋”身价如此之高,职业农民刘亮不禁看“红了眼”。“好家伙,这哪是樱桃树,简直是‘摇钱树’啊!”当即,刘亮便下定决心回家种樱桃,正好养殖牛羊的粪便也能充分利用起来,他感觉这事能干。

要说“摇钱树”,蒋林喜心里暗喜,这不,今年挂果第一年,就赚得盆满钵满。俗话说,樱桃好吃树难栽,但蒋林喜的观点是“樱桃好吃量不高”,为了最大限度保证果实的口感,蒋林喜的樱桃不追求产量,而是在品质上做文章,果个大、果质硬、便于储存运输等优点集于一身,让这些“金蛋蛋”们早早就飞向了西安、四川、重庆等地,10个棚预计就能给老蒋带来120万元左右的收入。

“五一期间,6个早熟大棚樱桃全部卖完了,还剩下两个晚熟品种的也已经被客商预定了,这两天来要樱桃的电话很多,咱都没有果子卖了。”蒋林喜愁的不是“卖不了”,而是“没得卖”。他说,这些樱桃树没“白疼”,一定要再多建几个大棚扩大种植规模。

微信图片_20200518111413.jpg

一颗颗“摇钱树”,一个个“金蛋蛋”,在蒋林喜满获“丰收”的背后,更是一次次的“不认命”……

早在2009年,蒋林喜就在杨陵区五泉镇桶张村承包了70多亩地,种植礼品西瓜和蔬菜,每年有40-50万元的收入。随着近年来果蔬市场同质化现象的不断加重,蒋林喜深思熟虑作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改种大樱桃。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没有好经验、少了好品种的盲目,狠狠的给了蒋林喜“当头一棒”,从2013年起,折腾了好几年,第一批露天樱桃“沉默寡言”,效益平平。

怎么办?砍树?放弃?或者转型?蒋林喜选择了后者。

201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了解到在大连即将举办一场樱桃交流会,于是乎,他的儿子便立即帮他定机票,飞往大连去“取经”。也正是因为这次大连之行,彻底改变了他的樱桃事业。

学经验、找品种、看模式,大连之行让蒋林喜大开眼界、心绪难平,也让他明白了种植市场的经营之道,按老蒋的话说,那就是“以前只知市场决定农产品价格,没想到优质的樱桃,不仅能论颗标价,还能让种植户有‘话语权’”。

思路决定出路,蒋林喜大干快上,在杨凌有关政策的扶持下,他一口气盖了3座温室大棚,又从大连引进2个樱桃品种,一心一意种樱桃。“做农业,一定得做到‘别人有的咱就要比别人优、别人没有的咱自己要有’才行。”蒋林喜信心满满。

善于走出去,勤于引进来,蒋林喜终于攻破“难栽”的难题,找对了路子。等待挂果的四年间,农闲时他就前往山东、大连等地学习新技术,凡事不懂就问,少走了很多“弯路”。为了强化樱桃品质,蒋林喜还利用杨凌丰富的农科资源,培育出果品质量更优的“富硒樱桃”,成功将车厘子品牌落地杨凌,并成立了杨凌第一家大棚樱桃种植专业合作社。

“现在大棚樱桃收益高,我会把自己的种植技术和经验,免费提供给周边种植户,通过示范带动,让樱桃产业成为农户增收致富的‘金饽饽’。”蒋林喜说。

微信图片_20200518111506.jpg

在杨凌这片“双创”的沃土上,越来越多像蒋林喜一样的职业农民,正一步步将“靠天吃饭”变成“靠科技吃饭”,也正是他们对农业新技术新知识的钻劲儿和带动广大群众增收致富的韧劲儿,才把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描摹的愈加生动、真实。

樱桃卖完了,尝到甜头的蒋林喜又有了新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