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乡村振兴“新农歌”,委员有话说

来源:各界导报 作者:李荣 韩永国 发布时间:2021-09-17 09:19

杨凌示范区作为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杨陵区如何在新时代唱响乡村振兴“新农歌”?在杨陵区政协九届五次会议上,委员们围绕杨凌“农”字积极建言献策。

常红娟委员:加强种子产业集群化发展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业是农业的“芯片”。在杨凌示范区,有很多农业院校和科研机构人员在潜心研究农业育种。

杨陵区政协委员、陕西省油菜研究中心科研科科长常红娟认为,为充分展示农业专家的新品种、新技术,让科研成果顺利快速转化,杨凌示范区应该建立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种植模式的试验展示中心,主要展示新品种、新技术的高产高效。

常红娟建议,杨凌示范区应抢抓机遇,充分利用展示中心,探索未来农业产业规模和效益,通过新技术指导新农村建设和家庭农场建设。

李晓峰委员:发展智慧农业 促进农业增效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发展智慧农业,建立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

近年来,杨凌示范区智慧农业发展迅速,通过大数据打通农产品销售渠道,引领群众走向了增收致富的小康生活。

杨陵区政协委员、杨凌鸿腾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晓峰说,发展智慧农业有利于解决杨凌农业质量效益不高、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为此杨凌要加速建立“品种先育+智慧装备+农业大数据”有机结合的智慧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李晓峰说,在建设智慧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要注重顶层设计,强化技术攻关,建立差异化补贴机制。坚持“产村”融合,结合不同经营主体特点、不同产业需求,梯次推进智慧农业发展,支持实现机器替代人力、电脑替代人脑自主技术竞争力,保障杨陵区继续走在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第一方阵。

他建议,部署农业领域新基建,加大5G网络、区域农业数据中心、冷链物流等智慧农业关键环节的投入力度,建立农业大数据关键技术体系,实现农业信息服务精准化、智慧化;推进生产数字转型升级,批量建设或改造智慧农场;加快技术科研产业化进程,充分发挥农业院校科研优势,提升杨凌中小微涉农企业的技术应用水平。

陈让民委员:用后稷农耕文化丰富城市内涵

杨凌是我国农耕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著名的农科城,每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来临之际,这里都会举办丰富的庆祝活动。

杨陵区政协委员、杨凌金桥广告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让民说,后稷农耕文化是杨凌示范区现代农业文化和农业应用技术区别于其他示范区的典型特征,打造后稷农耕文化,有利于丰富城市文化内涵。

陈让民建议,应组织文化、产业、旅游、科技、农业及社会管理部门等相关领域专家,成立后稷农耕文化发展促进会,依靠专家组织和文化旅游部门,在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基础上,出台《杨凌地区后稷农耕文化传播助力区域发展》规划,通过开展有效活动,挖掘后稷农耕文化精髓,让新时代赋予后稷农耕文化新内涵,助力提升城市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