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农资进乡村 确保粮食稳增产——我省各地严把农资质量关护航春耕生产

来源:陕西日报 作者:张恒 发布时间:2022-03-25 09:56

随着全省春耕生产由南向北陆续展开,农资销售进入旺季。农资的优劣直接关系着群众的“粮袋子”和农民的“钱袋子”,是确保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关键。为此,我省各地纷纷开展农资市场检查,多措并举强化农资市场监管,全力护航春耕生产,助力全年粮食生产开好局、起好步。

打假不手软 全力保春耕

3月13日,在三原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陕西中龙科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十几名工人正在生产线上有条不紊地作业。不远处的传送带旁,一辆辆叉车来回穿行,将打包好的肥料运送至仓库。

车间另一侧,三原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大队的几名执法人员也在忙碌着。他们重点检查了公司的化肥生产资质、生产原料和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等质量安全情况,并详细了解春耕生产期间农资供应情况。

“虽然近期化肥原料价格上涨给我们的生产带来一定影响,但为了让农民群众用上放心肥、及时肥,我们多渠道采购原料,24小时不间断生产,确保春耕期间化肥供应不断档、质量不打折。”该公司董事长梁孙明说,当前正值春耕大忙时节,公司在抓生产的同时,在质量方面一刻也没有放松。

据了解,为有效保障春耕生产,切实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近期,三原县市场监管局重点监督检查农资生产经营主体资格,严厉查处假冒或仿冒他人商品商标、商品名称、包装等行为,严查虚假夸大宣传行为,打击不法商贩假借“科技下乡”“厂家直销”“送货下乡”等名义走村串巷销售假冒伪劣农资行为。

同时,三原县农业农村局综合执法大队建立了执法监管对象“十星级”管理制度,对执法检查查出的违规问题限期整改、现场验收;对专项执法检查查出的违规问题,给予现场处罚并记录在案;对检查出的重大违法案件,移交公安部门进行立案查处。

“我们瞄准农资市场问题‘靶心’,开展突击检查,加强监督管理,面对面、零距离开展各类农资打假活动,确保打得准确、打出效果。”三原县农业农村局综合执法大队工作人员张钊告诉记者,目前该大队已联合公安、市场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4次,检查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生产主体33家,农药农资和饲料兽药经营门店45家,现场处罚违规农资经营户6家,在确保全县农资市场规范合法运营的同时,也为保障春耕生产打下了坚实基础。

进企业、进门店,问价格、查货源……开春以来,我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与法院、检察院、供销社等部门密切配合,严厉打击农资领域违法违规行为。

严把质量关 监管无盲区

农资生产企业是保证农资安全的关键环节。“我们对生产的每一批次产品都会进行严格检验,质量合格才能出厂。”陕西中衡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晓伟说,平时公司严把原料采购关、生产过程控制关和出厂检验关,确保产品质量达到要求,坚决杜绝坑农害农事件发生。

近年来,我省相继开展了“放心农资促提质增效 质量兴农惠万村千乡”“农资打假春季专项行动”“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等多种主题的专项活动,通过检打联动、建管并举的方式,从严打击销售假冒伪劣农资行为,确保农资质量安全。

加强种子生产经营备案管理,开展种子质量监督抽查,消除种子质量隐患……进入3月以来,勉县农技推广中心的工作人员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

当前,全省春耕生产如火如荼,为确保农资质量安全,我省各级各部门都在积极行动。

年初,省市场监管局进一步将复混肥料、有机肥及微生物肥料、农用薄膜、滴灌带等8种农业生产资料列入《2022年产品质量省级监督抽查计划》。省供销合作总社会同省市场监管局等6个部门,出台《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整治行动方案(2020—2022)》,配合农资打假,深入开展“诚信供销”活动,进一步净化农资市场。

与此同时,各地创新农资监管方式,大力推进执法信息化建设,下狠心、出重拳,保持对农资生产销售中的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的态势,进一步健全信用监管机制,实行黑名单制度,让制假售假者付出代价、寸步难行。

宣传进乡村 谨慎选农资

“前几年购买农资时不太注意,也不知道咋分辨真假。有一年冬枣减产不知道咋回事,查来查去,最后才发现是假化肥捣的鬼。”3月14日,大荔县朝邑镇新朝村的冬枣大棚里,种植大户赵新军正在给冬枣树追肥。提及几年前的那次上当经历,他至今心有余悸。

“以前,农民农资安全意识普遍不高,给一些不良商家提供了可乘之机。幸好这几年国家整治力度很大,我们也吃一堑长一智,坚决不贪图便宜去一些不正规门店购买农资。”赵新军说,这几年每到春播秋播,县上都会通过设置展板、发放资料、专家答疑等形式,面对面向群众普及维权法律法规知识和农资识假辨假常识。不仅如此,农技人员和执法人员还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引导大家擦亮眼睛,识假辨假不买假。

王元绪是大荔县一家农资经销企业的总经理,对一些不良商家的“花式”营销行为深谙于心。“品质拿不出手,就在其他方面动歪心思。”王元绪称,过去经常有一些冒牌、贴牌的农资企业负责人进村入户,通过请吃饭、发礼品等方法吹嘘他们的产品,骗取农民的信任。防范意识差、只问价格不问质量的村民就容易上当受骗。

“这两年执法部门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作为农资经销商,我们时刻要求下属网点依法合规经营,不做坑农害农的事。”王元绪表示,目前公司下辖的26个网点没有出现过一例因假冒伪劣农资被投诉的事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博士李紫燕告诉记者,农资产品中,化肥对农产品增产增收的贡献率达50%以上。近年来,随着绿色农业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复合肥、有机肥的市场需求进一步加大。但这两类肥料比单一化肥价格高、利润大,容易出现制假售假等行为。

“经过高温堆肥的有机肥是松软的,呈褐色,没有臭味,只有土腥味。农户在选择有机肥时要注意这一点。复合肥应根据作物需求与土壤养分状况,选择适合的肥料配方。”李紫燕提醒道,不管是哪种农资产品,农户一定要去正规门店购买并索要发票,并用手机扫码查看厂家信息和产品信息,确保所购买的农资产品来自正规厂家。如果买到假冒伪劣农资产品,农户应第一时间凭样品和发票向当地农业农村部门或市场监管部门投诉,同时要尽快采取补救措施,通过加强管理和补种改种等方式,最大程度减少损失。